红楼梦:叔叔打架侄儿袖手旁观,至此一点嫂子的家教比婆婆好百倍

君笺雅侃红楼 2024-11-17 18:43:02

李纨对贾兰的教育,也很快就获得了收获。

第九回顽童闹学堂,有一处情节是说贾宝玉、秦钟二人与同学香怜、玉爱两个眉来眼去,有勾三搭四的不端。引起同学金荣妒忌进而打闹起来。结果牵连到贾兰与贾菌,贾菌虽年小却不愿受气就要加入战团,而贾兰的反应则引发了争议。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贾菌如何忍得住,便两手抱起书匣子来,照那边抡了去。”

有观点认为贾兰“不仗义”,叔叔贾宝玉受了欺负,他不帮忙还拦着贾菌出头,太过心冷无情。我认为这个说法太值得商榷。

要知道贾宝玉和秦钟几个干的不是什么光彩事。他们与金荣纷争起于奸淫狗盗的丑事。难道贾兰不辨是非,帮亲不帮理就是“仗义”?

贾兰、贾菌两个与贾宝玉不同,他们都是孤儿寡母。如果在学堂闹事,势必让母亲担心更伤心。且这件事与他们真正无关,卷进去只能让事情闹大,最终惹得家中长辈们担心失望。

贾宝玉和金荣等争风吃醋而打架,终究是打不起来。可一旦贾兰等卷进去,将小事闹大,万一失手伤了谁,就会出现薛蟠打冯渊那样,可能只是一句气话:“给我打死他”,就闹出人命案不可收拾的结局。

贾兰被曹雪芹用“省事的”形容,就是说他懂事、明事理。他不参与丑事打闹才是辨是非的好孩子。事后贾宝玉因闹被责罚,有他置身事外的懂事,于事、于家、于父母长辈都是贴心和安慰。

每逢冲突,最怕莽撞行事“拱火”之人,唯有劝和之举,哪有递刀行径?所以,贾兰小小年纪能够“省事”稳重而行,可见李纨教养的好!

而且,贾府学塾那么乱,贾宝玉秦钟进去就被沾染了乌七八糟的丑事,缘何贾兰天天上学没有“近墨者黑”?皆因他从小心性端正才不受外邪影响。环境越是险恶,越能沉下心用功的才叫“恒心”。古人说“三岁看老”,贾兰此时的表现,已经还原出未来家破人亡后的后事。

贾兰在书中出场不多,几次出场几乎都与学习和学问有关。在学塾是如此,去看望贾赦时也是放学后,贾政考较时也能对答如流,甚至难得有一次被贾宝玉看见他追着鹿跑,也是在学习。

宝玉无精打采的,只得依他。晃出了房门,在回廊上调弄了一回雀儿,出至院外,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做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做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引第二十六回)

贾宝玉“生病”就是他不上学的借口。而贾兰不念书时却在“演习骑射”,叔侄这就分出了高下。

所谓“骑射”不是练武,而是科举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的“射、御”二艺,也是为日后科举作准备。

尽管贾宝玉不喜欢科举仕途,觉得是禄蠹不屑为之。林黛玉不劝他便成知己,薛宝钗劝他则是利欲熏心。侧面表明曹雪芹对科举仕途的追名逐利的抨击。

但林黛玉不劝贾宝玉,不表示她反对科举仕途。那个时代,科举如同现在的高考一样,是力争上游的最主要途径。林黛玉父亲就是探花郎,她七岁熟读《四书》都是科举的学问。她不劝只是因为贾宝玉不喜欢。而薛宝钗的劝,反映出她对贾宝玉的不了解,更多代表的是当时主流的价值观,既不是错,也不表示科举仕途就是糟粕。

对于李纨和贾兰母子来说,未来只有科举仕途一条路,李纨也只能为儿子选择她最擅长的路,去扶持儿子努力前行。

儒家社会主张“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关键在于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李纨超额完成了任务!但实现这一个目标,她所付出的努力也非常人能够承受。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