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张培祥:两度辍学考上北大,24岁葬于八宝山,故事感动全中国

水生烟客 2024-09-27 10:00:34

前言

她“文曲星”下凡、天赋卓越,却因父亲重病,母亲残疾,不得不2次辍学,打工谋生。

她不愿屈服这悲苦的命运,坚持用知识改写人生,考上北大、成为知名作家,辛勤供养父母和弟弟。

本以为苦尽甘来,未来会光辉璀璨,怎料苦难始终不肯放过她。

24岁身患白血病,带着遗憾英年早逝,最后葬于北京八宝山,让北大全体师生为之痛哭。

她就是北大才女张培祥,人生不过短短20多年,她每走一步却都是刺人的荆棘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青年才俊的人生故事。

一、八宝山送别才女,撒贝宁致悼词

2003年9月2日,早秋微寒,落叶萧瑟,北京八宝山菊厅里,正在举行一场庄严肃穆的葬礼。

葬礼的主角,正是不久前离世的张培祥。

她生前低调安静,喜欢用文字表达内心,没想到离去后,前来追悼她的北大师生竟然挤满了大厅,一直排到外面去。

其中,为首的是北大法学院党委书记,致悼词的是张培祥直系学长,“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

当带着怀念和祝愿的悼词响起,所有人都忍不住红了双眼,拥挤的人群中,更是传来了阵阵哭声。

所有人都为这个年轻女孩,这个才华横溢的姑娘, 感到无比惋惜。

此时,张培祥真情流露写下的文章《卖米》,还在各大杂志上刊登,并入选小学课本,火遍全国,看哭无数人。

文章来自张培祥真实的人生故事,她十几岁和母亲扛着沉重的两担米去卖钱,只为能给重病咳嗽的父亲买点药。

可母女俩跋山涉水,走了十几里路,却还是没卖出去,米贩子压价,从一块八打到一块五。

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如此贱卖,让母女俩分外心疼,可又无可奈何。

来到北大后,张培祥用朴实动人的文笔,将少年时的辛苦娓娓道来,轻松愉悦的话语却透露着心酸苦涩,触动了无数人柔软的内心。

可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位明日之星,一位冉冉升起的现实主义作家,才24岁,怎么就走了呢!

造成张培祥这出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二、天资卓越,贫苦家境成为枷锁

1979年,张培祥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乡村,稍大一点后就展现出卓越不凡的读书天赋。

她很乖,总是安静地坐在那看书,上小学更是对知识求知若渴,新课本刚刚发下来,她就看完了,过一遍便熟记心中。

可是,贫穷的家庭根本拿不出来钱让她买书。

父亲身体虚弱患上重病,母亲自小有小儿麻痹症,一只手残疾,后来还做了乳腺切除手术,常年累月的治病钱无异于雪上加霜,把这个家拖得奄奄一息。

父母能够坚持让姐弟俩读书,已经是花光了所有的力气来赚钱,体弱的父亲坚持在学校干后勤,每月几十块,母亲就整日奔波于田地里,靠着一亩三分地过活。

如此窘境,张培祥依然没有放弃读书,她去工会借小说,上午借走,下午便来还,半天的时间,竟然能如数家珍地将书中故事复述出来。

亲戚朋友们都看出了,这孩子过目不忘,是块读书的料。

奈何现实又是如此残酷,张培祥才上几年小学,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连温饱都成问题,又何谈读书明理,父母决定让女儿辍学。

得知这一切的张培祥,内心难过极了,却不哭也不闹,小小年纪的她,便已经懂得父母的艰难。

好在姑姑姑父实在心疼培祥,也为她辍学而惋惜,便出钱将她接到自家附近的小学,继续读下去。

张培祥激动坏了,像是久旱入水里的小鱼儿,更加拼命地学习,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绩考入重点中学。

可惜,对于别人家来说,这明明是天大的好消息,张父张母却又忍不住犯难,进城读书更要花钱,自家根本拿不出来。

最后,全家省吃俭用,勉强让张培祥读到初二,为了节省路费和生活费,又让她转到乡下上。

这时,在城里四中教学的张培祥堂叔知道了,特别担心浪费了这株好苗子,又出钱出力,帮忙将其转到四中。

张培祥则是用苦行僧般的学习生活,每次第一的榜首成绩,回馈着亲朋好友的帮助。

为了节省路费,她放假也会待在学校,简单填饱肚子后,就飞奔到新华书店里看书,因为久看不买,还遭到了店员的嫌弃和驱赶,

她却不气馁,只要能继续读书,受点责骂也忍了。

当张培祥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时,穷困潦倒的家庭,却又让她不得不选择放弃。

三、柳暗花明,用知识改变命运

高二时,品学兼优的张培祥,是全校瞩目的学生,老师们都对她报以厚望。

可当回家后,看见父母那张消瘦的脸上,全是为难的表情,张培祥就明白了,再读下去,父母会被拖累死的。

无奈之下,她挥泪告别了奋斗已久的校园,孤身一人来到南方打工,给人做家教,餐馆里刷盘子,一天打几份工,拼命赚钱。

远在老家的老师们,却无比牵挂着这个命苦的孩子,尤其是张培祥高中罗校长,当初就反对张培祥读技校,听到这孩子又外出打工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样优秀的学生难得一遇,罗校长立马南下,花了四个月才找到张培祥,承诺免除一切费用。

被生活压弯了腰的张培祥,终于露出了雀跃的笑容,有那么多好心人,这一次 她一定要坚持下去。

头悬梁、锥刺股,落下几个月的学习进度,张培祥用苦读弥补回来。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高考揭榜后,张培祥拿下株洲市文科状元,进入北大法学系,学校敲锣打鼓,村里人齐齐庆贺。

张家父母苦难的人生里,终于有了一抹亮色,女儿是他们最大的骄傲。

那年9月,全家人东拼西借,给张培祥凑了1000,当做上北大的学费和路费。

虽然知道未来四年还是很难,但张培祥满怀希望,坚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里贫穷的现状。

进入大学后,张培祥依然像一个陀螺般,不停地转动,学好专业课拿奖学金,一天打好几份工,补贴生活费和家里。

四年里,张培祥为了节省路费,每年只回一次家,待上十几天就匆匆离去,父母和弟弟都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幸运的是,努力总会有回报,毕业季来临的时候,张培祥成功考取本校法学硕士。

加上这些年的文学功底积累,她开始写文章,创作剧本,很快得到老师和杂志出版社的认可。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张培祥帮助策划了湖南卫视《新青年》专栏前三期,以“飞花”为网名,创作了《大话红楼》等著名书籍,风靡全国。

这位才女,终于实现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用奋斗打破了家徒四壁。

眼看着,那个穷得叮当响的家,门口铺上了水泥地,屋内贴上了锃光瓦亮的瓷砖,彩电、洗衣机各种家居用品一应俱全。

周围人都夸张父张母有福,他们不用再为治病钱苦恼,张培祥年幼的弟弟,也不用担心上不起学。

然而,当所有人都以为柳暗花明,一家人会就此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噩耗却突然袭来。

四、命运百般折磨,她抱憾离去

2003年的中国,被非典的阴影所笼罩,人人待在家中不敢外出,校内学生更是禁止出校门,以防疫情传播。

此时忙着创作的张培祥,却发现自己身体有些不对劲,开始出现红色、青紫的斑点,常常发烧气喘,虚弱得提不起劲儿来。

由于当时的特殊性,张培祥忍耐了一段时间,直到病情急剧加重,身体不堪重负,才住进了医院。

随后,诊断结果犹如死神来信,让年轻的张培祥无比崩溃,她确诊急性白血病,并不久矣。

都到这个时候了,她还在担心父母和弟弟,父母年老体弱,弟弟正逢高考,如何能受得住这个打击?

因此她坚持瞒着家里人,谎称自己是贫血住院,只敢把真相告诉舅舅。

只是,她再坚强勇敢,扛起家庭重担多年,也不过是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她也害怕死亡,害怕离开亲人。

在医院的那段时光里,白天她强装镇定,用笑脸安慰老师和同学们。

夜晚,她常常会蒙在被子里,无助地失声痛哭,埋怨这命运的不公。

为了挽救这条年轻的生命,全校师生捐款,张培祥曾工作过的北京电视台等单位,也拿出巨资,但愿能给她带来一线生机。

可病痛百般折磨,无法再进行手术,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张培祥不再怨天尤人,选择坦然面对。

她微笑着在病房拍下照片,还专门写了一封信,创作了一首诗,感谢并告慰所有关心她的人,发到了网上。

她爱《红楼梦》,潜心创作了许多关于红楼的优秀书籍,还和弟弟约定一起完成下一本书。

临别之际的这首诗,同样也是惦记着红楼:

“忽视浮云寄此身,容中罹病愈酸心.

无非碧海情天恨,总是红楼痴梦人。

泛月千年犹有泪,残芳一笑便成尘。

长安昨夜风催雨,且向前莫泛神。”

如此才情,如此文笔,倘若没有离去,如今也该是一位著名的女作家了。

2003年8月27日晚9点,张培祥含笑离去,终年24岁,停留在了最好的年纪。

结语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每每说到张培祥的故事,都忍不住红了双眼,悲从中来。

面对这穷困潦倒的人生,她一直在努力,如同一株永远朝着太阳的向日葵,昂扬生长,成为天之骄女。

遗憾的是,即便她如此奋力向前,还是逃不过命运扼喉。

有人说,这是命。

也有人说,她这十几年实在太累了,为父母,为弟弟,每一天都不曾停歇,耗尽了心血,才会如此。

无论如何,我们只能对这位优秀的女孩表示敬佩,但愿她来世能生在幸福家庭,哪怕平淡一生。

本文信息来源

【1】闽南网,2018-05-30,“北大才女作文《卖米》全文内容 张培祥资料照片”.

【2】荔枝新闻转载新华社,2018-05-30,“北大才女《卖米》写哭整个朋友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