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门”越开越大,12月起,将给予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待遇

漫步的空影 2024-12-09 05:55:19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据官方消息显示,自12月1日起,我国将对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这意味着从12月1日起,这些国家出口到中国的所有商品,将不需要支付任何关税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是全球首个实施这一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主要经济体。

不难看出,随着该政策的实施,这些最不发达国家必将占得大便宜,那么我国能得到什么呢?

占大便宜的最不发达国家

大自然似乎从不吝啬于给予最不发达国家丰富的资源,从非洲到亚洲,再到大洋洲,这些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肥沃的土壤,以及数不清的矿产和森林。

然而,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令人艳羡的经济成果,反而像是沉重的宝藏,无人有能力开启。

非洲的坦桑尼亚,土地上盛产优质的芝麻,颗粒饱满、油脂丰富,是许多国际买家眼中的“香饽饽”。

但这些芝麻从农田到国际市场的路上,像是走进了迷宫:破旧的基础设施、低效的物流体系,加上关税层层叠加,让芝麻的价格被不断推高。

等到了终端市场这些高昂的价格不仅失去了竞争力,还让出口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

类似的故事在贝宁、莫桑比克等国也在上演,贝宁的菠萝甘甜如蜜,却因运输成本和关税高企,始终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不仅是农产品,矿产资源的出口也困难重重,许多国家虽然拥有丰富的矿藏,但大部分只是停留在初级开采阶段,没有技术进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得可怜。

采矿的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也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在国际市场上,这些国家的矿产产品往往被作为廉价的原料收购,而经过深加工的高价制成品却回不到它们的土地上,资源虽多,但带来的财富却少得可怜。

更让人心疼的是,资源的丰富并没有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数据显示,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长期处于世界垫底,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

甚至连这些资源的开采,很多时候都不得不依赖外资和技术,导致本国人民无法从资源开发中获得真正的好处。

外资企业主导了大部分经济活动,而这些国家却在财富流失的困境中挣扎不休。

为什么在资源丰沛的背景下,这些国家仍然陷于贫困?关税壁垒是不是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零关税:为出口打开新大门

对于最不发达国家而言,出口之路过去像是穿越一条障碍重重的山路:资源再丰富,产品再优质,一旦触碰到国际市场,关税和运输成本就如巨石般挡住去路。

但如今,中国的零关税政策为它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一条通往广阔消费市场的“平坦大道”正在铺设。

而对于最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企业来说,零关税不仅意味着出口成本降低,还带来了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稳定需求。

中国市场的体量让这些国家的出口企业可以计划更大规模的生产,甚至敢于尝试产业升级。

以坦桑尼亚为例,当地的农民过去种植芝麻仅限于满足基本需求,因而规模小且分散。

零关税政策让他们看到了出口的可行性,许多农民开始转向规模化种植,并逐步引入更先进的农业技术。

最关键的是,零关税政策的红利不仅在于出口的便利,随着大量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地的食品加工企业也得以从中受益。

这些原料经加工后,化身为更具附加值的商品,例如芝麻酱、坚果零食等,再次回归到中国市场或者出口到其他国家。

对这些企业而言,零关税政策像是一条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纽带,让资源的高效配置成为可能。

但零关税待遇,真的能彻底解决这些国家的出口困境吗?

零关税背后的双赢逻辑

零关税政策,不仅仅是“减税”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中国和最不发达国家之间打开了一扇资源与市场相连的大门。

站在这扇门两侧的,不只是那些期待出口的农民和企业,还有对全球供应链充满期待的中国市场。

对于最不发达国家来说,这项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以贝宁的农民为例,他们种植的菠萝甜美多汁,但过去却只能局限于本地销售或少量出口至邻国。

零关税让贝宁的菠萝得以进入中国超市,而这远远不只是市场范围的扩大。

原本薄弱的产业链,如今因国际市场的拉动而逐步延长,从种植到采收再到加工、包装,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对中国而言,这也不仅仅是一次市场上的“引进”,更是保障粮食和资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每年对粮食、能源和农产品的需求量都在不断攀升,最不发达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质农产品,无疑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零关税所体现的合作逻辑绝非单向的“输血”,而是通过贸易往来实现“造血”。

当最不发达国家通过出口农产品积累了外汇,就能够逐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

而中国作为这些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也因此获得了更多合作的机会——无论是基建项目、能源开发还是技术输出,这些领域都潜藏着巨大的潜力。

而随着双方合作不断深化,经济的互补性将进一步显现。

零关税下的首批获益者

凭借特惠原产地证书,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进口的该批芝麻顺利享受关税减让约12.2万元

就在我国的“零关税”政策实施仅几天,首批受益者就已经诞生。

12月4日,一批原产于尼日尔的芝麻顺利通过武汉新港海关,原本这批货物需要缴纳12.2万元的关税,如今全额免除。

这笔免税金额对中国的企业来说,直接降低了成本,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实惠。

对于进口商而言,这样的减负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帮助他们更大胆地从全球市场寻找优质货源。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不仅是一次税务优惠,更是中国市场在国际贸易中规则优化的一个标志。

此前贸易过程中的繁琐手续和关税成本,让许多中小企业和进口商望而却步,而如今关税减免带来的便利,让市场机制更加高效,也让这些国家的商品更快、更稳地流入中国市场。

然而,这一政策也并非没有挑战,首先税收减少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海关数据,仅武汉一地在2024年前10个月,便因最不发达国家货物减免了3200万元关税。

随着零关税政策的推广,这一数字势必大幅增加,这对于我国的财政收入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损失。

其次是监管问题,零关税降低了进口成本,也可能成为走私和假冒商品流入的渠道,如果监管不力,这些商品很可能将扰乱市场秩序,甚至影响消费者安全。

因此,海关和相关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追溯体系,确保每一批次的进口商品都能追根溯源。

不过尽管挑战重重,零关税政策的长远意义无疑更加重要,它为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树立了新的标杆。

从工业品到农产品,从资源型商品到消费品,中国正在逐步拆除贸易壁垒,为全球市场开放出更大的空间。

这种开放不仅惠及最不发达国家,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

中国不仅借此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胸怀,同时也在不断推动构建更加公平、更加包容的全球贸易新格局。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人民日报 2024年12月03日 关于“和音:‘零关税待遇’彰显扩大高水平开放决心”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央广网 2024年09月13日 关于“今年12月起 我国将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人民日报 2024年11月26日 关于“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从‘负面清单’到‘零关税待遇’,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观察者网 2024年10月23日 关于“扩大单边开放,商务部:对这些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的报道

0 阅读:0

漫步的空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