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毛主席看了我军伤亡后说:这样的胜仗可不能再打了

博士探百年 2024-07-04 21:17:22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9月25日,我八路军战士在林彪和聂荣臻的指挥下,在平型关设伏,成功歼灭日军1000人,取得了一次了不得的大胜。

虽然看上去日军仅仅损失了1000人,不算什么大战,但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山作战以来,第一次大胜仗,也是八路军用血肉之躯对抗日军重武器并取得巨大胜利的一次宝贵经验。

不过,在平型关大捷打完后,毛主席却看着战报沉重地说:“这样的仗可不能再打了。”

那么,平型关大捷我们究竟是如何胜利的,为何打了胜仗后,毛主席反倒不高兴呢?

平型关大捷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中公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至此,红军接受改组,穿上了国民革命军的军服,开始全面抗日。

同年9月20日,山西战场告急,日军准备突破平型关防线,和雁门关以北的日军会合,进而占领整个山西。

而我八路军的计划,就是在平型关设下伏击,阻止日军突破平型关防线会合。

就这样,林彪和聂荣臻多次到平型关周围视察,多年的游击经验,也让林彪敏锐地看到了平型关地形的机会。

平型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且周围群山起伏,山谷纵横,仅仅有一条沟能通过一辆汽车,是伏击的天然场所。

这也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瓶口”地形,只要放日军进入平型关,再收拢瓶口,日军定然会被瓮中捉鳖。

林彪在和聂荣臻商量后,觉得这场仗一定要打,而且一定要大胜。

9月25日开始,林彪的115师开始动了,656、686、687三个团开始进入到老爷庙附近的山沟中埋伏,而日军的21旅团也随后到来。

日军的这个旅团有100多辆汽车,由于平型关谷底的路非常窄,只能一辆车一辆车地缓慢通过。

而115师在放过先头部队后直接动手,开始全面阻击后面进入谷中的日军。

虽然是我军埋伏在先,有心算无心,但日军也不是草包,当时的日军不管是单兵能力还是装备,都要远胜于我军。

因此在伏击战中我军伤亡惨重,甚至和日军进行了白刃战。

幸好当时115师部下的人数足够多,日军即便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依旧不能有效突围。

日军看回头路走不得,于是开始想办法寻找周围的制高点,和外围部队配合进行强行突围。

而我们也开始和日军开始抢夺平型关的制高点“老爷庙”。

最终,老爷庙和乔沟伏击战同时开花,日军突围失败,共有1000多人被歼灭在平型关的山谷中,除此之外还有100多辆汽车被击毁,大量的辎重被我军缴获。

这一仗对八路军信心的鼓舞是难以言喻的,因为八路军的武器落后,单兵训练水平也完全不够。

当时,我们连和国军正面硬碰硬都没得打,而日本人在抗日战争初期平均一个人能打13—14个国军。

但是到了我们八路军手中,日军还是损兵折将在平行关。

当然,平型关大捷的胜利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第一就是日寇的作战能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太多。

无论是单兵素质,武器装备还是团队协作,都是当时世界步兵素质的巅峰。

无论我们有多大优势,八路军都应该避免和日军硬碰硬,以此来减少伤亡。

第二个教训就是,能消灭的日军绝对不接受投降,当时日军被我们逼到了山顶,我们喊着缴枪不杀随后就开始靠近。

但日军根本听不懂中文,我们认为已经投降的日军突然开枪,还杀伤了我们不少战士。

第三点就是,日军的重武器优势巨大,和日军作战只能打伏击,打游击,绝对不可能正面排兵布阵,拉起阵仗来硬碰硬。

但无论如何,平型关大捷取得的战果和对我军的鼓舞都是巨大的,主席看到战报后也非常欣慰。

但是,主席看到平型关大捷的伤亡后,还是叹着气说道:“这样的仗以后可不能再打了。”

为何不能再打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到了党中央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得知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后,兴奋地给彭总等人发去了电报,并且非常开心地表扬了林彪。

平型关大捷不仅仅消灭了1000多如君,还缴获了10多挺轻机枪,79辆汽车,甚至还有92毫米的野战炮。

这对于当时缺枪少炮,有“重火力恐惧症”的八路军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加强。

但在高兴之后,看到了平型关大捷的伤亡后,毛主席就开心不起来了。

在平型关大捷中,我八路军战士伤亡共计600多人,甚至有的营仅仅活下来几个人。

毛主席看到后长叹:“这样的大胜仗,以后可不能再打了。”

其实,毛主席这么说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如今的八路军,其实完全没有和日军硬碰硬的能力,哪怕是打伏击战,我们都损失惨重,足以见得日军和八路军的差距有多大。

平型关地形的加持其实已经非常大了,如果换作正常力量相当的两支部队,可能伏击方的伤亡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但结果就是,日军伤亡1000人,我军伤亡600人,虽然说敌强我弱,打成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但这可是伏击的前提下。

林彪也对毛主席的想法深为认同:“以我军的现有条件,经常集中大兵力与敌作战,是不适宜的。”

诚然,当时的八路军已经不能用穷困潦倒来形容了,而是山穷水尽。

别说是重武器,在抗战初期,我们就算是像样的枪都是几个人才能分到一条,而日军人手三八大盖,轻重机枪更是管够。

就连装备还算是不错的国军,面对日军都是没有任何办法,十几个人才能拼掉一个日军,就别说正面连国军都打不过的八路军了。

而且,日本的战斗力,在整个二战,乃至整个人类的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让刚刚发展起来的红军和日军硬碰硬,的确不是明智之举。

平型关大捷虽然是一场大胜,但同样是一次警告,八路军和日军硬碰硬地打了一次,也算是彻底摸清了日军的实力。

在这之后,毛主席下达了作战的根本方针,也就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游击战,实现有条件地集中作战。”

所谓的有条件的集中作战,就是以连、排甚至是更小的班为作战单位,和日军进行游击战,而不是各种大规模的调动和正面的硬碰硬。

说句不好听的,当时的八路军,就连大规模的调动都十分吃力,补给、后勤这些全都是巨大的问题,更别提是大规模的跨区作战了。

我们的根在陕北,那我们就在陕北周围发展根据地,以发展为主,在发展中建立敌后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战,这才是我们的出路。

事实证明,主席是无比正确的,敌后抗战给日军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困扰。

隔三差五被炸的铁路线,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八路军,让日军被迫分兵发动了“扫荡”,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国军在正面的压力,成功拖住了日军进攻的脚步。

侵略战争最大的问题就是补给和如何控制占领区,而八路军的游击恰恰同时打到了这两个命门,让日军首尾不能相顾。

很快,在国共的共同努力下,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就寸步难行,抗日战争也由战略防御转为了战略相持。

侵略战争就如同逆水行舟,相持就是在消耗日本的力量,相持对日本来说就等于是在溃退。

所以说,八路军在整个抗战都是居功至伟的。

很快,日军就因为补给完全不能控制日占区,而开始放缓侵略的脚步,着重维护日占区的统治,并且转向东南亚掠夺资源。

其实从这一刻起,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那么,除了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外,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究竟获得了多大的发展呢?

为什么抗战前连守护陕北都很困难的红军,在抗日战争后却摇身一变,拥有了百万大军呢?

八路军的发展

1937年,我国全面抗战爆发,而红军在北方也全面改编为八路军,分别为林彪的115师,贺龙的120师和刘伯承的129师。

而这三支队伍加在一起,一共才有46000多人。

但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八路军已经拥有了102万人,其中的129师更是暴增到了正规军30万,民兵武装40万,从建制时最弱的力量,一举成为八路军的中流砥柱。

其实,八路军如何发展起来的,总共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点就是创建巩固抗日根据地和地方军区,八路军常年在敌后作战,接触百姓最多,也深得基层百姓信任。

所以,基层百姓想参军,八路军就是他们的最好选择。

第二点就是藏兵于民,主力部队地方化。

八路军看上去建制内的人数很少,但实际上民兵众多,除了主要建制之外,抗日根据地的各种杂牌武装,民兵,在经过政治教育后都被收编到了八路军的队伍中。

并且,八路军经常会通过分兵的方式扩军,比如说将一个旅或者团直接下放到地方,拆分成无数个小连队,在各地各自发展群众。

等过个一年半载,这些旅团可能会直接发展成数个师。

而第三点是八路军能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军民同体,大搞生产。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百姓其实是没有分别的,靠着军民大生产,八路军自给自足,并且迅速发展壮大,真正做到了军民同体。

可以说在抗日根据地,没有什么兵和民的区分,大家都是革命同志。

也正是因为八路军的接地气,我们才能在八年的时间发展100万人的军队。

为什么毛主席说,这样的大胜仗,我们不能打了,实际上并不是指不能损失部队,而是要把重心转移到发展根据地上。

我党和蒋介石最大的区别,就是基层百姓的信任,以及为何而战的信念。

这也是我们最终能打赢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夺取全国政权的根本原因。

也正是因为这些,山东、陕北等根据地的红军才能遍地开花,甚至是“一窝一窝地出”。

别看129师明面上是叫师,实际上129师的人数比一个集团军都多得多。

就算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比129师人数多的部队也就只有三野和四野而已,之所以一直叫129师,一是为了掩人耳目,不给蒋介石以口舌。

二是约定俗成,方便管理。

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后,129师发展成了后来的中原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为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说,毛主席其实早就制定好了八路军未来的发展路线,《论持久战》不仅是指导全国抗日的思想,也是指导八路军如何发展的思想。

而再看南边的新四军,发展就比八路军慢得多,原因就是项英一开始不愿意放弃地盘,在蒋介石的眼皮子下打游击,最终为蒋介石所不容。

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即便是到了1944年初,新四军重建后也就仅仅有9万余人,和北边的八路军已经不成正比。

这也正是毛主席战略思想的伟大之处,等到了抗日战争后期,日军已经被抗日根据地包围,有的日军早就断粮多日,甚至愿意拿重机枪和八路军换口饭吃。

而我党在长久的发展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同体,甚至比起国统区的经济更加稳固。

毛主席的伟大和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他并没有被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分析利弊,最终为红军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毛主席是人民群众的真正领袖,也是真正在战略层面指导方向的统帅,而如今的中国在战略方面也无比伟大。

在老美还大搞封锁、贸易战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人类平等地反对霸权。

我们也相信,中国必将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毛主席的旗帜下走上复兴之路!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8 阅读:2866
评论列表
  • 乆亍 13
    2024-07-08 15:44

    主席站得高,看得远,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发展方向

  • 2024-07-09 10:20

    经过长征的人都是宝贝。

  • 2024-07-11 19:30

    又是一个胡说八道的作者!当时说不能再这么打,是因为当时牺牲的都是有作战经验的老红军,这些人对当时的部队来讲非常宝贵,这么牺牲不合算。这些老红军都是经过长征剩下来的红军精华。要留着这些人发展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