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1] 王吉耀. 内科学(第九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2] 李兰娟. 感染性疾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3]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第十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杂志, 2021.[5]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对于肝不好的人来说,这个季节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解毒、代谢、储存营养等多重任务。如果肝功能受损,身体就会发出各种不适的信号,比如失眠、结节、抑郁等症状。那么,肝脏受损后,身体会有哪些常见表现?
肝不好的人,身体可能会有哪些表现?
1. 失眠:夜深人静,却总是睡不着

很多人以为失眠只是压力大、焦虑才会引起的,实际上,肝不好也是导致失眠的“幕后黑手”。中医讲“肝藏血,血舍魂”,意思是肝脏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睡眠质量。肝功能受损,血液循环变差,大脑供氧不足,就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半夜易醒、多梦、睡眠浅等问题。
长期失眠不仅让人精神疲惫,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情绪不稳,甚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有些人白天精神不振,头昏脑涨,晚上却怎么都睡不着,这很可能就是肝血不足导致的睡眠障碍。
2. 结节:身体里的“不速之客”
如今,体检报告上经常能看到“肝囊肿、肝血管瘤、甲状腺结节”等字眼。很多人一看到“结节”两个字,心里就七上八下,担心是不是肿瘤。其实,结节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修复反应,但如果长期存在,说明身体可能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尤其是肝脏结节,往往和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有关。
当肝脏代谢能力下降,毒素无法及时清除,肝细胞反复受损,体内可能会形成炎症反应,久而久之,肝脏就会出现结节。这些结节大多是良性的,但如果结节增大、数量增多、形态异常,就要提高警惕,定期复查,防止恶变。
3. 抑郁:心情低落,情绪不稳定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莫名其妙地心情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变得易怒、焦虑、悲观?很多人以为这只是情绪问题,但其实,肝不好也会影响心理状态。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它不仅负责解毒、代谢,还参与激素调节。当肝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变差,毒素堆积,体内的激素水平紊乱,就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易怒等情况。有些人甚至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晕无力,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长期的肝功能异常,不仅影响情绪,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因此,如果经常感到心情低落、烦躁不安,不妨检查一下肝功能,看看是否是肝脏在“求救”。
肝损伤可能引发哪些并发症?
1. 脂肪肝:肝脏被“油”包围,影响代谢
肝不好的人,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脂肪肝。当肝脏代谢脂肪的能力下降,脂肪就会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脂肪肝。如果不及时干预,脂肪肝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2. 肝硬化:肝脏逐渐“变硬”,功能受损
长期肝损伤,肝细胞不断受到破坏,肝组织就会被纤维组织替代,导致肝脏变硬,形成肝硬化。肝硬化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到了中晚期,就会出现乏力、腹胀、黄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肝癌。
3.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生病
肝脏是人体的“免疫调节器”,当肝功能下降,免疫力也会随之降低,导致容易感冒、反复感染、伤口愈合慢,甚至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如何保护肝脏,预防肝损伤?
1. 多吃护肝食物,帮助肝脏排毒

春天是养肝的黄金时期,适当调整饮食,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改善睡眠和情绪。其中,豆芽是公认的养肝佳品,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能够促进肝脏解毒,减少脂肪堆积。此外,以下三种食物也值得推荐:

(1)枸杞:养肝明目,缓解疲劳枸杞富含多糖、胡萝卜素、维生素A,有助于滋补肝肾、改善睡眠、缓解眼睛疲劳,尤其适合肝血不足、经常熬夜、用眼过度的人群。
(2)山药:健脾益肝,增强免疫力山药富含黏蛋白、多糖,能够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促进肝细胞修复,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
(3)黑芝麻:润肝护发,防止衰老黑芝麻富含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滋养肝脏,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肝细胞损伤,对于肝血不足、头发早白、皮肤暗沉的人特别有益。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肝脏负担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帮助肝脏排毒。(2)减少熬夜和过度劳累,避免肝火旺盛。(3)戒烟戒酒,减少肝脏负担,酒精是肝脏的“毒药”,长期饮酒会加速肝损伤。

(4)保持良好心态,减少焦虑和压力,情绪稳定有助于肝脏健康。
肝是人体的“沉默器官”,即使受损,也不会立即发出强烈的信号。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养护肝脏,避免疾病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