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古韵翰林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将天道运行的刚健不息,化作人格修炼的精神密码。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宇宙以永不停歇的律动昭示生命真谛,君子当如青松破岩、翠竹经霜,于困境中淬炼成钢。苏轼宦海沉浮数十载,“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自嘲里,藏着贬谪三地黄州突围、惠州治水、儋州兴学的不屈;敦煌莫高窟的画工,在荒漠绝壁间千年如一日勾勒飞天,让艺术瑰宝穿透时光;当代北斗团队,二十年磨一剑,打破技术封锁,让“中国星网”闪耀苍穹。自强不是蛮力对抗,而是如溪水遇石绕行,却始终奔赴大海;似种子深埋冻土,终破土迎光。它是刻在血脉里的韧性,让平凡生命迸发超越时空的力量,于天地间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

图片来自古韵翰林
《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大地之象喻处世之道。大地沉默却包容万物,无论美丑善恶皆能滋养,恰如君子胸怀,海纳百川而不拒细流。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将个人得失隐于苍生福祉之后;苏轼贬谪黄州,仍躬身治民,在困厄中以豁达承载苦难。
厚德载物并非无原则的退让,而是如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以刚正守护正义;似南丁格尔奔赴战场,用坚韧与仁爱托举生命。它是能力与品格的平衡,既能如敦煌壁画守护者,在荒漠中默默奉献;也能像袁隆平,毕生扎根土地,以专业与赤诚托起粮食安全。
真正的厚德,是把自我融进更广阔的天地,在包容与奉献中实现生命的升华,让人格的力量如大地般坚实永恒。

图片来自古韵翰林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短短九字,道尽生存发展的智慧。商鞅变法,在秦国积贫积弱时打破旧制,推行军功授爵、重农抑商,让秦国从边陲弱国崛起为横扫六合的霸主;敦煌莫高窟,千年间画师们随时代更迭创新技法,融合西域与中原艺术,使壁画艺术历久弥新。这印证了困境是变革的契机,固步自封只会走向衰亡。
近代中国深陷列强环伺、封建桎梏的困局,正是无数仁人志士突破陈规,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再到改革开放拥抱世界,一次次变革让古老文明重焕生机。人生亦如此,当职业发展遇瓶颈、生活陷入迷茫,唯有主动求变,方能柳暗花明。敢于突破舒适区,顺应时势创新求变,才是通往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图片来自古韵翰林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周易》赋予世人的生存智慧。姜子牙半生蛰伏,垂钓渭水终遇明主;王阳明龙场悟道,厚积薄发平定宁王之乱。真正的智者,如深潭蓄水,不急于彰显锋芒,而是默默打磨本领、积累学识。
等待不是消极无为,而是对时势的精准判断。过早行动,易折于风浪;时机成熟,方能一击必中。就像竹子生长,前四年仅长3厘米,第五年却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拔节。人生亦是如此,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才能在机遇来临时,以万全之姿乘势而上。这不仅是处世哲学,更是生命沉淀后的破茧之道。

图片来自古韵翰林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道出为人处世的智慧真谛。对上,不卑躬屈膝、阿谀奉承,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坚守气节,保持人格独立;对下,不傲慢轻慢、敷衍了事,像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赢得人心。谄媚换来的尊重是虚妄,轻渎收获的信任是泡影。真正的君子,以平等之心待人,对上不攀附,展现自身价值;对下不轻视,给予真诚关怀。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内心的坚守,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赢得长久的尊重与信任。

图片来自古韵翰林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道尽了团结与默契的力量。管仲与鲍叔牙相知相惜,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力荐其辅佐齐桓公,终成春秋霸业,这便是“断金”之力;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一曲琴音诉尽衷肠,恰似“如兰”之契。团结并非简单聚合,而是心与心的交融共鸣。它能凝聚智慧与勇气,攻克难关;能产生情感共振,驱散孤独。在生活中,夫妻齐心可守岁月静好,团队协作能破发展困局。当人与人志气相投、心意相通,便会迸发无穷能量,收获至纯至美的情谊,如同利刃断金、兰香沁心。

图片来自古韵翰林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短短八字,道尽人生修行真谛。荀子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强调通过自省向善而行;唐太宗以魏徵为镜,纳谏改过,开创贞观盛世,正是对这一智慧的躬身践行。
善如灯塔,指引前行方向,我们应主动汲取他人长处,完善自我;过错似迷雾,及时修正才能拨云见日。王阳明龙场悟道,正是在反思中突破桎梏。生活中,每一次向优秀者看齐的努力,每一回对错误的坦诚面对,都是成长的印记。
敢于迁善,勇于改过,这不仅是个人修身的良方,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唯有如此,方能在人生路上不断精进,走向光明。

图片来自古韵翰林
《周易》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尽因果循环的生命智慧。范仲淹乐善好施,兴办义学、义庄,其家族八百年昌盛不衰,正是善德福荫后世的明证;商纣王暴虐无道,终致国破身死,遗臭万年,印证恶行累积的恶果。
善恶并非立竿见影,却如涓涓细流,终成江河之势。每一次善意的举动,都是在为家族根基添砖加瓦;每一次恶行的放纵,都是在埋下祸端的种子。这不仅是个人的修行,更是家族传承的命脉。心怀善念,行有善举,方能让福泽绵延,护佑子孙。

图片来自古韵翰林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出自《周易》,意为君子疏远小人,无需刻意憎恶,只需以威严自守。正如孔子所言“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其与小人针锋相对,耗费心力,不如以德行与原则划界。苏轼在朝堂之上,既不迎合新党激进,也不附和旧党守旧,秉持政见、超然处世,即便屡遭贬谪,仍以豁达胸襟立身,正是“不恶而严”的典范。小人多以利益为导向,君子与之纠缠易失本心,保持适当距离、坚守底线,方能不为其恶所染。此语揭示处世智慧: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对抗,而在于以自身的品格与格局,在纷繁世事中守住清明,远离纷扰。

图片来自古韵翰林
尺蠖弯曲身体,是为了更好伸展;龙蛇蛰伏潜藏,意在保全生命。这短短两句,道尽屈伸智慧。勾践卧薪尝胆,十年隐忍终灭吴;韩信受胯下之辱,暂避锋芒成兵仙,皆是此理。人生如逆旅,并非时时都能一往无前,有时退一步,是为积蓄力量、避开锋芒。苏轼宦海沉浮,被贬时以诗文自适,沉淀出豁达心境;敦煌莫高窟的工匠,在乱世中潜心雕琢,终成千年艺术瑰宝。屈伸之道,在于审时度势,懂得蛰伏不是怯懦,而是厚积薄发的智慧,是为了在合适时机,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