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教育从这里开始

医科号 2023-12-05 15:21:55

《医学人生:医学人文之父威廉·奥斯勒》,[加]迈克尔·布利斯著,郎景和主译,科学普及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定价:98元

◎丁思月

“奥斯勒有时孩子气十足,风风火火比较冒失,大家也拿他没有办法。有一次奥斯勒像幽灵般闯进霍尔思泰德的手术室,他先把帽子放进一个消毒器里,再把拐杖放进另一个消毒器里,最后把手套放进第三个消毒器里,然后一本正经地问大家手术进展得如何。”原来,医学大家威廉·奥斯勒也有调皮可爱的一面。

《医学人生:医学人文之父威廉·奥斯勒》是一部全面介绍威廉·奥斯勒的经典传记。本书引进自牛津大学出版社,作者迈克尔·布利斯通过详细的史料梳理,以朴素、平实的语言记述了奥斯勒从诞生到故去的详尽史实。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把奥斯勒塑造成神话,他用上述真实有趣事件的类似叙述向读者展现了医学大家的形象。

“差生”也能变名医

1849年7月12日,威廉·奥斯勒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到了上学的年纪,他开始在邦德海德镇接受教育,但是镇上没有好学校,于是他在1857年初转学到邓达斯镇文法学院。然而他既不好学也不出众,甚至被学校开除,后转到巴里市文法学校。

1867年秋,奥斯勒进入位于多伦多的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希腊语、拉丁语、罗马历史和古典文学。但是很快,他发现自己的兴趣是医学。1868年,奥斯勒进入了多伦多医学院,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大学期间,他常待在解剖中心,认真学习了解剖学和显微镜的使用,并利用课余时间在野外采集植物和捕捉动物,进行标本的收集和研究,这些经历为他之后的医学生涯打下了基础。

1870年,为了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奥斯勒转入麦吉尔大学医学院。刚接触陌生的环境,奥斯勒感到无法适应,他对未来和前程产生了怀疑。繁重的学业让他不停怀疑自己——是否能通过期末考试?自己未来该做什么、身在何处?明天该怎么生活?迷惘之中,他随手翻阅了老师推荐的哲学家汤玛士·卡莱里的一本启蒙读物,在漫不经心的阅读中,有一句话点燃了他内心的火焰,成为了他后来出类拔萃的奠基石——首要之务,不是着眼于既不可追又不可及的过去与未来,而是做好清清楚楚摆在手边的事情。奥斯勒突然意识到,人不应当活在昨日的错误与失意中,也不需要担忧明天可能带来的不安与恐惧,而应该用自己全部的心力来承担今日。昨日的负担再加上明天的担忧,只会使今日举步维艰。抛开了心理的负担,奥斯勒一心投入到学习中,于1872年获得医学学位。

毕业后,他前往欧洲游学,在伦敦、柏林和维也纳等一些当时最负盛名的研究所进修生理、病理、外科、神经学皮肤学及大内科。他在约翰·伯登-桑德森的病理学实验室待得最久,这个实验室在医学生教育中强调“基于实验的生理学”的地位。这在奥斯勒后来的医学教育体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始终鼓励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确诊疾病。

改革临床医学教育

1874年,奥斯勒在麦吉尔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理学和病理学课程。早年的基础医学的从教经历让奥斯勒对医学教育产生了兴趣。这一时期,他初步建立了自己医学教育的理念。

1879年是奥斯勒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在蒙特利尔总医院,他开始从事临床医学教育。他的教学风格大胆先进,首创“病床边(bedside)”教学理念,要求学生离开课堂和课本,到病人身边,通过和病人交谈、观察病人体征的方式学习医学。

1884年,他接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聘任成为临床医学系主任。在费城,他大力推广“病床边”教学,并且设立实验室,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检测病人的痰液、体液、排泄物,从病理学上诊断相关疾病,这是那个时代闻所未闻的教育方法。对于医学教育,他从不因循守旧,他的改革也不是改良式的,而是大刀阔斧地从制度上进行变革。

1889年5月,奥斯勒离开费城,成为一名主任医师,并与其他几位名医一道创立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1892年他出版了《医学原理与实践》,这本书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现代临床医学最重要的教科书。

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工作的几年是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光。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就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发展为医学教育的殿堂,并且将世界的医学中心转移到美国。他的临床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充分施展,其人也得到了极大的尊崇。

奥斯勒建立了美国的医学教育制度,开创了世界医学的新纪元。他认为医学院的学生首先必须具备一般大学的毕业资格。除了要求学生拥有生物、物理和化学的基本知识,他并不限制他们的专业。相反,他鼓励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熏陶。他说:“要成为文艺复兴时的人物,做那种心怀理想、眼界开阔,于历史渊源做过深入涉猎,能够洞察生命底蕴的人。”

他常提的临床医学教育三部曲是“由病人开始、自病人引申、于病人完成”,完全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教学。他曾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医学是一种社会使命、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这项使命要求于你们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脑。”

他坚持病人应当受到人性化的对待,而不应当被作为一个“有趣的病例”来对待。他说,“你们即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生活在沮丧之中的人,你们活得比他快乐得多。碰到你们,他少不了会无理取闹,不免会扰乱了你内心的宁静。这个人前途未卜,不仅要靠我们的科学和技术,他也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有血有肉、怀有希望和恐惧的人。”

奥斯勒倡导和引发了20世纪医学教育在人文方面的重要变革,也对医学人文教育在21世纪进入叙事医学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何行走在从医路上

中国医师协会原会长、本书主审张雁灵评价道,奥斯勒对医学实践的伟大贡献是这本传记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最重要部分里更加突出的内容之一,是他始终告诫人们不要远离医疗的灵魂,即医学人文。

奥斯勒的医学人文思想和人文修养体现于他对文艺作品的大量阅读。书中写道:“1897年,他在华盛顿医师协会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名为《美国的克汀病散发性》。在这篇论文中,他使用令人惊叹的灯笼(类似幻灯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种病,并且在引用有关该疾病的所有文献外,还提到了弥尔顿、莎士比亚和希波克拉底。”在严肃的医学学术论文之中穿插如此丰富的文艺作品,这不是炫耀知识或“掉书袋”,而是将古典文艺作品中的人性与医学的人性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医学论文写作方式,也进一步凸显了奥斯勒非同凡响的文艺修养。

奥斯勒在某次演讲的开头,引用了柏拉图、莪默·伽亚谟的《鲁拜集》,约翰·沃德牧师的《日记》和丁尼生的诗句,以至于被有些人误认为这是一场文学演讲而非医学演讲。其实,衡量是否专业的标准,不在于修辞和文体,而在于论述的深度和专业度,将人文融合在医学讨论中更能体现出医学的本质和专业的厚度。奥斯勒的许多名言至今仍被我们阅读和熟记,正是因为他在探索医学科学时一直饱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

“读者可以从中真实地了解奥斯勒的所思所想,认识他的超时代之处,同时也能了解他的局限和缺点是如何与其思想混杂在一起的。我希望国内的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们都来阅读这部传记,在了解奥斯勒一生的同时,也思考一下我们如何行走在从医路上。”张雁灵说。

《医学科学报》 (2023-12-01 第12版 人文)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