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农事正酣,广袤乡村迎来了好消息。近期,《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这是首个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指导农业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在农业农村领域发挥管全局、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
推动农业由大到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并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提出明确要求。自此之后,近几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对此进行具体部署。

浙江省德清县龙胜村水木“未来农场” 谢尚国 摄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大而不强”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当前,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而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有助于进一步打通城乡经济循环堵点、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更好应对全球市场动荡等各类风险挑战。
新时代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已经具备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厚实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等专家认为,《规划》将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系统化推进,既是系统部署,也有具体举措,总体要求和任务清单对应的即是“三农”领域客观存在和亟须改进的问题。
建设农业强国,从七方面着手
《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总结来说可以概括为“5+2”。“5”是聚焦农业现代化,体现建设农业强国“5个强”的要求。
——供给保障强,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规划》要求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筑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
——科技装备强,农业农村更有“现代范儿”。要从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农机装备升级、数字技术应用等层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经营体系强,激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活力动能。这要求农业强国建设既要提升农业效率和效益,又要兼顾2亿多小农户发展需求,让他们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产业韧性强,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从《规划》要求可以看出,农业产业要积极延链、补链、强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竞争能力强,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强不强,要看在国际上有没有竞争力。要增强国内国际联动效应,着力开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农业对外合作新局面。
《规划》聚焦农村现代化,提出2个方面重点任务: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别。《规划》明确,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业强国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农民。
农业强国何时能实现
《规划》为建设农业强国画出清晰时间表: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全面建成。
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没有先例可循,也注定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必须全方位考虑,因时因地制宜,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能落地、能实现。”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推动部分发展基础较好、特色优势明显的省份,率先建成农业强省,鼓励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源条件较好的市地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农业强县,分类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孙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