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家人首次亮相:妻子身份背景罕见曝光,3个儿子也个顶个牛

娱雷说 2021-05-24 19:20:38

近日,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传来了。

更让人心痛的是,

我们不仅失去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

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离我们而去了。

是他研究的水稻让我们如今都能饱腹,

不再忍受饥饿,

一颗稻种,填满了万家的粮仓。

在袁隆平去世消息传出时,还有人以为是谣传,

但随后消息确认时,举国震惊。

许多人自发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送行,

而袁隆平的家人也首次亮相。

他们虽然家财万贯,

却也如同袁隆平般朴素生活。

一起来了解这位水稻之父的生平吧。

袁隆平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了,

不仅在电视采访里有着他的身影,

教科书里也记载着他的丰功伟绩。

研究杂交水稻育种,为万家民众带来了丰满的粮仓,

不再为饥饿所困扰。

袁隆平因此也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他不仅希望能让所有人吃饱饭,

他还有两个梦。

一是禾下乘凉的梦,

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

袁隆平为什么会有这些梦想呢,

或许就是因为他曾经见证过那段日子吧。

1930年袁隆平,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北京。

父母都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

但为了生存,父母带着他四处躲避,

动荡的年代何其难过。

一个地方待不了多久就要跑去另外的地方,

一次逛园艺场的机会,

就让袁隆平有了想与田园打交道的想法。

见识到了园艺场里的瓜果飘香,自在惬意,

这一幕就深深印在了袁隆平的心里。

他也对此产生了向往,

带着这个向往,袁隆平在后来填报了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

毕业后的他服从了统一分配,

到湖南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

在那个落后的地方,袁隆平见到了,

因为闹饥荒,温饱得不到保证的农民。

再回忆自己小时候的颠沛流离,

所以他有了想要改变饥荒带来的威胁。

下定决心的袁隆平就行动起来,

除了任教,业余时间他都在想方设法。

能培育的植物都试过了,直到他意外发现一种特殊水稻。

经过了反复的培育实验,与无数次的碰壁失败,

终于袁隆平与团队培养的杂交水稻出来了。

水稻亩产量从开始原先的150公斤涨到了600多公斤,

随着不断的技术改进,水稻的产量也在不断提升。

这无异于是个好消息,

而杂交水稻也被推广到了全国。

不仅在国内有着杂交水稻,就连其他的国家也有分布,

袁隆平也因此获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

还获得了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他彻底的出名了。

但袁隆平并没有就此止步,依旧在不停的研究,

他的一粒稻种,充满了万家的粮仓。

名利双收的袁隆平却依旧质朴,

那些家用电器什么的,只要还能用,

就绝不会换新的,身上的衣服也是最便宜的几十块钱。

但却为了研究,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与精力。

而袁隆平的家人也同样,或许是受到了他的影响,

家里的子女也大都衣着朴素。

袁隆平的妻子邓则也是一名研究员,

或许是志同道合,两人走到了一起,

夫妇两人育有了三个儿子。

在袁隆平专心从事工作时,

是邓则全心全意的顾家,张罗好一切,

独自肩负起了家里的全部责任。,

如果没有邓则为家庭全心全意的付出

估计袁隆平也不可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去研究工作。

或许是因为父亲的话,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袁隆平的三个儿子也成绩不菲。

大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学习管理,

毕业后从事农业领域的相关工作。

并成为了一名农业领域的知名企业家。

二儿子也凭借自己的优异成绩,

考入了财经学院与武汉大学。

同样也成为了农业科技上市公司的高层。

小儿子更是拿到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后。

跟着父亲一直在湖南的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

凭借那一丝不苟的态度,与勇于探新的努力,

袁隆平的小儿子成为了育种创新团队的首席。

这小儿子是子承父业了,

可惜的是,袁隆平走了。

这消息传出后,许多人自发为这位杂交水稻之父送行。

发文悼念,国士无双,

没有袁隆平就没有万家粮足的我们。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一路走好。

1 阅读:265

娱雷说

简介:娱雷说:雷声大,娱情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