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李讷参观三峡工程,想起一人忙问道:今天刘源在三峡吗?

元元阅览过去 2024-11-08 14:17:0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 编辑 |一枝凤梨前言

1996年,李讷来到三峡工程的现场参观,眼前壮丽的景象让她感慨万千,作为当年父亲的亲人,她对这项意义深远的工程,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与思绪。站在滔滔江水边,李讷不禁想起了那个曾为祖国付出许多的男人——刘源。她知道,刘源一直关注三峡的进展,深知其对于国家未来的重大意义,忍不住低声问道:“今天,刘源在三峡吗?”

1996年,三峡工程在经过数年的艰苦建设后,终于完成了其初期的规划目标,屹立在长江上空,犹如一座跨越世纪的宏伟奇迹。在这一历史性时刻,由《中华儿女》杂志社主办的三峡笔会采风活动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李讷也受邀参加,作为毛主席的女儿,她的到来无疑给活动增添了光彩。

李讷从小便在父亲的书房里成长,耳濡目染,深受毛主席的书法艺术熏陶,毛主席在书法上的造诣独树一帜,李讷则承袭了父亲的气质,潇洒自如的笔触让她在书法界渐渐崭露头角。她的作品中,有毛主席气吞万里的豪放,也有她个人的柔美与细腻,成为了当时书法界的名人之一。此次赴三峡,她的到来令在场的工作人员和参会者无不感到喜悦和敬意。

站在长江大桥上,李讷静静凝望着眼前壮丽的江水,心头涌现出一股深深的情感,三峡大坝的建设,正是毛主席心头的宏大梦想,而这一梦想的实现,意味着人民群众对洪涝灾害的长期困扰有了根本性的解决途径。李讷清楚地记得,父亲曾多次谈起长江的洪水,忧心忡忡地分析这一带的水患对民生的威胁。每年的洪涝灾害,摧毁了沿江地区的农田,对当地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毛主席曾感慨道:“如果三峡大坝能建成,那将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莫大贡献,不论是谁接替我的位置,我一定要亲自去施工现场,帮忙解决一切困难。

毛主席逝世多年后,他梦寐以求的三峡大坝项目终于竣工,巍峨壮观地伫立在长江之上,在这巨大的水利枢纽前,李讷情不自禁地被眼前的宏伟工程所震撼。她默默地想象,如果父亲能亲眼见到这一切,必定会对这个能够极大地改善百万人民生活的工程感到自豪和欣慰。

现在,三峡大坝是中国的骄傲,对自然界的一次重大胜利,长江流域的居民将不再受到洪水的威胁,能够享受到更加稳定和富裕的生活。站在观景台上,李讷望着蔚蓝的水库和连绵不断的山脉,心中涌现出一股深深的感动,她的眼角不知不觉湿润了。

10月的一个清晨,李讷在三峡大坝的参观队伍中显得格外低调,她的眼睛总是四处打量,似乎在期待什么,又仿佛故作不经意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当她走到目的地时,突然问道:“刘源今天在吗?”她的声音平静,但从她眼中流露出来的那份急切与期盼却让人无法忽视。

身边的工作人员愣了一下,彼此对视后,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刘源的工作地点没有固定,负责的项目分布广泛,每天的行程都是紧张而不确定的。而且李讷的问题问得那么突然,显然是有着某种情感的寄托。工作人员本能地不想让李讷失望,犹豫片刻后,终于回应道:“也许吧,今天刘政委可能会在某个地方……”他自己都知道这个回答并不准确,但也难以说出更加明确的“不知道”。

李讷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失望,依旧细心地观看着大坝的各个施工细节,她仿佛在沉思着什么。工作人员和随行的团队成员心里却有些挂念,毕竟他们知道李讷此行的一个小小愿望就是见一见刘源,那个曾与她父亲并肩工作、如今承载着重要使命的老朋友。

就在李讷和工作人员休息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生了,工作人员在三峡大坝的入口处碰巧遇到了正在巡视的刘源。看到刘源的那一瞬间,工作人员几乎反应不及,愣了一下,随后迅速跑过去大声叫道:“刘政委!刘政委!”

刘源听到呼喊,转过身来,眼神里闪过一丝熟悉的光芒,他一眼就认出了这名工作人员,随即带着微笑走了过来。“是你啊,怎么这么急?”他笑着问。

工作人员小跑上前,满脸兴奋地抓住刘源的手,眼里充满了喜悦:“李讷大姐来了,正好说想见见您呢!”

听到李讷来到了,刘源的脸上顿时浮现出惊讶和激动的表情,“李讷来了?那太好了,赶紧带我去见她!”他急切地说道,心情也因这一消息激动了起来。

工作人员领着刘源和他的随行人员迅速前往休息室,他们停在了休息室门外,工作人员轻声告诉刘源:“李大姐在里面休息,您看……”刘源有些犹豫,站在门口停了下来。虽说两人多年来一直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但如今见面的时刻带着几分庄重,刘源心中自然涌上了一股敬意。

1996年10月18日下午,阳光透过轻云洒在长江的波光粼粼上,三峡工程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下午三点,刘源驾驶着一辆越野车从施工现场匆匆赶来,停在了大坝的桥头,就在不久后,一辆大巴缓缓驶入视线,车窗内的人影随着车停稳渐渐清晰。李讷和她的团队终于到达了约定的地点。

李讷下车后,四周打量了一下,似乎在寻找着熟悉的身影,她目光扫过,终于在人群中捕捉到了那个身影——刘源正站在不远处,身着笔挺的军装,神采奕奕。见到李讷,他立刻迈开步伐,迎上前去,紧紧握住了她的手。

李讷看着刘源,眼中掠过一丝激动和温柔,两人步伐一致,快速地走到了一起,彼此拥抱,时光仿佛回到了他们多年前的岁月。那一刻,所有的言语似乎都显得不再重要,彼此的相拥已足以表达一切。在场的工作人员和参观者,无不感动于这一幕,心中涌起一种庄重与感慨。

李讷穿着简朴的布衣,显得亲切而从容,而刘源则一身整洁的军装,身姿挺拔,李讷略带笑意地打量着面前的刘源,似乎发现了什么熟悉的变化。她轻声说道:“小源儿,你这几年长得更精神了,鼻子还是变得大了点,像你父亲。”她话音未落,笑容却已深深映在了眼角。

听到李讷的话,刘源不禁眨了眨眼睛,恢复了儿时的那份调皮和俏皮,他轻轻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敬了个军礼,笑着回应道:“大姐,您当年也很漂亮啊!记得那时候,我可是偷偷仰望着您呢。”刘源的话一出口,顿时引得在场的工作人员和随行人员都笑了起来,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而温馨。

站在大坝边缘的李讷和刘源,心中都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眼前的这一切,承载着他们父辈们未曾实现的梦想。毛主席、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将三峡工程视为国家的未来,他们多次表达过对这项工程的期许与担忧,他们并未亲眼见证这项伟大工程的启航。站在这里的是他们的儿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终于能够亲眼目睹这幅壮丽的蓝图成真。

刘源的目光投向远处,指着对岸的一个巨大槽区,眼中闪烁着自豪与骄傲“那边,就是我们今天的工地。你看,那儿要建永久船闸,我们已经在那儿挖掘了将近20个月,工程进展顺利。”他的声音里透露着对这项工作的无限热情与自信,仿佛每一锹土的挖掘都深深扎根于他为国家奉献的信念中。

李讷注视着刘源,眼中满是欣慰和钦佩。“你们真是了不起,小源源,真羡慕你们能够亲身参与到如此伟大的工程中。”她由衷地赞叹道。她知道,这不只是一个工程的建设,更是一个国家梦想的实现,凝聚着无数先辈的希望和未来几代人的期许。

刘源听到李讷的夸奖,心中一阵温暖,但他依然谦虚地笑了笑“大姐,这可不止是我们的功劳,参与这个项目的每一位工程师、工人、还有背后无数默默奉献的人,都是这个伟大工程的一部分。”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定,“我们只是这一段航程中的一部分,三峡的真正意义还在于它对整个国家、甚至是对世界的影响。

在两人的交谈中,往昔的革命岁月仿佛再次鲜活了起来,李讷回忆起父亲毛主席那些激动人心的言辞,谈及当年艰苦的岁月与战斗的决心,而刘源也提到了父亲刘少奇在艰难时期始终为人民奔走的坚定信仰。

2004年6月的一个傍晚,王光美坐在家中宽敞的书房里,窗外是宁静的夜晚,偶尔几声蛙鸣打破了寂静。虽然她一向不喜过多的社交,常常保持低调的生活方式,但今天,她把已是中将的儿子刘源叫到了身边。

王光美说道:“你这么多年来辛苦了,真的是让我感到很自豪。但作为母亲,我心里也有些愧疚,因为你这么多年为了工作,辛劳不已。我老了,走不动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只能在家里待着,心里总是惦记着李敏和李讷她们……她们和我们有着深厚的情谊,我很希望能见见她们,大家一起聚聚。

刘源深知母亲言下之意,李敏、李讷和他们的家人,曾是他母亲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无论是历史的背景,还是多年来彼此之间建立的深厚情谊,这些都让母亲心中始终放不下。每次母亲提起她们,目光中总会露出一种温柔的怀念和关怀。

“妈,我知道。”刘源的声音低沉而坚定,眼神充满了理解和尊重。“我一定会去接她们过来,不仅是她们,其他人也会一起来的。你放心,一定会让大家团聚的。

王光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微笑,缓缓地放下了紧握着刘源手的手。“谢谢你,孩子,”她轻轻说,语气温和而深情,“我知道你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你能这么关心我,我非常感激。我们一家人的关系永远都不会变。

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老人走完了她的一生,安详地离开了我们,完成了她作为母亲、妻子和革命者的使命,她的离世,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哀痛和不舍。

李敏和李讷姐妹,虽然都已经历过无数风雨和磨难,但在这一刻,她们依旧是那两个失去了母亲的小女孩。尽管她们已经是成熟女性,身为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依然无法掩盖内心的脆弱和痛苦。两人站在母亲的遗体前,低头凝视着,那一刻,仿佛所有的回忆涌上心头。姐妹俩相拥而泣,泪水湿润了眼眶,心中的痛楚无以言表。

“妈妈,您放心,您一直牵挂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李敏低语着,哽咽的声音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敬意。李讷也紧紧抱住了她们的母亲,仿佛要将所有的爱与遗憾传递给她。

追悼会结束时,亲友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李敏和李讷姐妹也互相依偎,望着母亲最后安详的面容,心中默默许下誓言——她们要继续走好自己的路,继续传承母亲的教诲与爱,用行动去回报母亲一生的奉献。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