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马医生。最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养生。养生其实涉及方方面面,行为习惯、饮食习惯,包括一些工作习惯等等。当然有一些细节在中国古代叫做养生术,主要指的是具体的做法。
今天跟大家说的就是唾液。唾液在中医认为叫金津玉液,对消化道、食管有润滑作用,还有消化的作用。但中医对唾液的看法比现代医学更要重视一些,因为这种液体是不能丢失的。在《黄帝内经》当中也提到了五脏化液,认为唾液跟肾相关,吞唾液有助于补肾。

后来的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提到了吞津,就是吞唾液有养生的作用,它能够滋润脏腑,增强体质。吞津有一些做法,比方要求坐的比较端正,思想比较清净,用舌头在口腔里边转一圈或者舌抵上腭,更容易让津液生成,然后要分三口给它咽下去。

唾液确实对我们非常重要,它体现了人体的脏腑的一些功能,直接来说跟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跟肾有关,我个人认为它跟人体的气密切相关。比方最常用的就是说话,这个是肺气,说话有没有力量,能不能控制的有节奏,就需要脾气。
肾气,中医说肾为先天之本,对于肺、脾、肾三脏气,我简单从位置讲,从上到中到下,中气十足,其实还需要有底气,也就是肾气。津液的分泌的异常在临床上也比较多见,比方有些患者唾液分泌紊乱,就是分泌的特别多,控制不住的,然后就总是吐,这在中医看是气虚,气失去固摄的表现。

还有就是有的患者就没有唾液了,口干燥症、干眼症干燥综合征这样一些疾病,中医可能认为是有火,也可能是气阴两虚,气不足的表现。总之唾液跟人体的气血、是有密切相关的。所以说我们就要关注我们的唾液,说话说的口干舌燥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耗费了气,耗费了我们的津液,我们就要有休息,时时刻刻大家就要去吞这个唾液,这个是人体的一个津液的循环。

所以说吞津,我觉得它意义非常大。那么在临床上,我们可能见到一些患者就是喜欢吐,也不知道吐的是痰,还是唾液。还有一种人可能就是总张着嘴,那么这样一些人,可能对这个唾液的控制,都是非常不利的。我认为也不太利于,这个人体的气血的生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