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有摄影爱好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的野狼谷景区,拍摄到一只通体雪白的狼在雪地中觅食的画面。
这一视频在网上发布后引发了网友和媒体的热议和关注,单日点击量破450万。

乌拉盖野狼谷的白狼
如今,4A级景区乌拉盖马鬃山野狼谷已经成为了人们去内蒙古旅游,体验草原生活、观赏草原狼、了解狼文化的首选,单日最高接待游客数量超过2000人次,年营业额达到千万人民币级别。
而这背后,藏着一个90后男孩长达十年的养狼、驯狼故事。电影《狼图腾》美术指导,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荣哲于十年前认识了他,并持续关注着他“与狼共舞”的人生。
去年,全荣哲将十年积累的素材整编、润色,发表长篇小说《狼别离》,通过现实主义手法,用最朴实、最直接和最直观的语言呈现了主人公安达(书中化名)十年养狼、驯狼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描绘出他别具一格的心路历程,给读者带来思考与启迪。
近日,《影视独舌》与全荣哲老师就本书的创作感悟和影视化前景深入地聊了聊。作为一个被安达养狼、驯狼经历深深感动到的读者,我非常希望能看到这个故事和其中所透射的狼性,以影像化的形态再现。如果《狼别离》改编成电视剧,我一定追!

2015年,根据姜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狼图腾》上映,取得了7亿人民币的票房。片中有很多用真狼实拍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但很少有人知道,片中的这些真狼“演员”,杀青后便随着加拿大驯狼师一起“移民”到了大洋彼岸。
乌拉盖虽然有着“《狼图腾》拍摄地”的名号,但实际上并没有狼。参与过电影拍摄的本地人刘万里(书中化名)便萌生了养狼、驯狼,未来也能带着狼拍摄影视剧、推广狼文化的想法。
在他的资助下,安达以养狼人、驯狼师的身份开启了新人生。

全荣哲(中)与小说主人公的原型们在一起
“有这种人吗?”是图书编辑向全荣哲抛出的第一个问题。的确,作为一个90后,安达在20岁出头,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就一头扎在了最偏远荒芜的地方,整日整夜地与狼为伴长达十年。这种孤独感,想想就可怕。
全荣哲也曾疑惑,究竟是什么动力和动机,让安达如此执着地去做这件事。因此,当他得知刘万里和安达在养狼后,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圈内资源为他们介绍和对接一些影视剧的拍摄,另一方面持续关注着狼园的发展,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机会,观察他们在养狼过程中的变化。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到一些细节,全荣哲建议安达写养狼日记。安达不仅把养狼、驯狼中的大事小事都记录下来,还记下了自己内心的各种感受与感悟。

“安达”在写日记
“从日记中,我不仅了解到狼出生后眼睛颜色的变化等细节,还感受到他内心的变化。日记提供了珍贵的‘第一现场’。《狼别离》中70%的内容都有真实的素材。现实主义的作品就要强调真实性。使用安达的第一人称去写,就是为了能原汁原味地把这些东西呈现出来。”
实时追踪并耐心梳理了十年来的真实素材后,全荣哲为小说《狼别离》拎出了三条故事线:
第一条是安达和他的大爷刘万里克服困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推动狼园发展;
第二条是安达与他养的第一只狼——图特木的“狼王之路”;
第三条是安达与溪溪(书中化名)在携手养狼、驯狼中渐渐形成的情感互助。
每一条线里,都有很多超出人们预料的事件和情感,充分诠释了那句话:“现实比戏剧更精彩。”

给刚出生的小狼喂奶
谁是狼王?虽然《狼别离》的故事线是基于人类主人公铺设的,但是狼角色在书中的占比非常大,不仅有着各自的故事,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性格塑造。
自千辛万苦地获得第一只小狼后,刘万里和安达的狼园在各种机缘下逐渐壮大,最后的规模达到了近百只。这些狼从出生年份上可以划分为好几代,每一代都有性格突出的佼佼者,成为全荣哲重点描写的对象。
除了着墨最多的图特木之外,乔奴、卡尔、诺敏、金刚、小图腾、白狼、陀陀、三条腿等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狼角色。

“安达为什么能把狼驯好,能让狼相信他,能带着它们去参加影视剧的拍摄,是因为他能跟狼住在一起,在狼窝里住。那些狼小的时候甚至在他身上撒过尿。在养狼、驯狼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是不为人知的,充满神秘,很有意思。这种人与动物之间微距离的互动,很打动我。”
狼不同于人,因此狼角色的故事发展,以及它们行为背后藏着的心理活动,往往是人类无法凭借经验去准确判断的。书中狼群里发生的很多事情,比如母狼乔奴在狼王候选者之间的摇摆、金刚的死因、三条腿与野狼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色彩。即便是安达也只能去猜测,而永远无法得知真相。
图特木失而复得的段落,更是看得人揪心。在众人寻找图特木的过程中,人性的丑恶与善良总是扑面而来。在得知图特木丢失期间的经历后,狼为了追求尊严而展现出的狼性,让人感到震撼。

狼性,不是一只狼就能全然体现的。当狼园里的狼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表现都来了。它们各异的性格与行为特征,组建出完整、宏大的群像,而其共同的性格和行为特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狼性。
“安达在养狼、驯狼的十年间,接触了上百只不同的狼。最后读者会和安达一样领悟到,真正的狼王既不是最凶悍的金刚,也不是资历最老的图特木,更不是活到最后的卡尔,而是安达自己,是从狼身上逐渐学到狼性的安达自己。”
下一站:影视化现实中有些人一遇到挫折就考虑“躺平”。在全荣哲看来,这就是安达在书中开篇时的状态。
由于在选拔赛中败北,安达离开了原本的运动员事业道路。刘万里此时找到他商量养狼、驯狼的事,相当于给出一个选择:当羊,还是当狼。

驯狼需要激发狼的野性
面对失败、挫折、挑战,选择躺平就是当羊,选择奋斗就是当狼。
“当你读过这本书后,我希望你会说:‘我要当狼,我要挑战,我要重新建立我自己,我要救赎。’”
全荣哲曾凭借《冲出亚马逊》和《狼图腾》两次斩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当遇到有感觉的故事、角色、场景时,他的脑中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出影像化的效果。然而面对安达的故事,他理性地选择了小说。

与狼在一起的全荣哲
“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我用了很多的主观控制力,说服绘画思维为文学思维让路,即便是描绘性文字也要为叙事和人物服务。我虽然是一名美术指导,但跟文学打交道特别多。一方面是我平时喜欢阅读,另一个是在工作中经常和导演、编剧、原著作者等人从文学的角度去分析电影。可以说,多年的电影创作实践也是我文学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聊到《狼别离》未来的影视化前景,全荣哲最期望的是整本改编为长剧集。正文564页,超过40万字,书中时代背景跨越十年,人类角色和狼角色总计数十个,这体量的确可以撑得起一部电视剧。
相较于一般的小说而言,《狼别离》故事里的社会因果关系非常严谨,毕竟都是真实发生的事。因此,读到最后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即便全荣哲没有用文字去点题,读者也能感悟良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相处之道,都被一件件具体的事生动地诠释着。

而视觉上的特色更是不必多言,书中很多场景对常年过着都市生活的人而言,都是撒开了想都想不到的。况且这十年来留下的不仅有日记这样的文字资料,还有很多视频资料可供参考。
小说发表后,全荣哲便开始着手整理、剪辑这些视频资料,未来会推出纪录片。
对于养过宠物,尤其是养过狗的人,书中很多场景和情感都能无障碍地共情。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宠物数量为12411万只,其中宠物犬数量为5258万只。这些养宠家庭都是《狼别离》的潜在受众。
另一批受众,则是对狼文化感兴趣,渴望通过锻炼自己或团队的狼性获得成长,应对更艰难挑战的人。
狼演员更是不用犯愁,安达的原型至今仍在坚持驯狼。据全荣哲介绍,只要给足他时间专门训练,这些狼也能够像《狼图腾》里的狼演员一样,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正在拍摄影视剧的狼
书中刘万里和安达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没有放弃养狼、驯狼,就是因为他们从一而终都有一份情怀——用咱们自己的狼拍一部反映狼文化的影视作品。
书中结尾,他们尚未完成这个梦想。若《狼别离》能实现影视化改编,那将是小说最美的续篇。
【文/满囤儿】
来源: 影视独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