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意义是什么?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还是文明的生死较量?
在现代史上,尤其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几乎每个国家都被卷入其中。这场影响全球的浩劫改写了无数国界线,还让参与的国家几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是,当西方人开始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他们似乎突然意识到,中国对这两次战争的理解好像跟他们不一样?
这些差异源于历史、文化、甚至国家治理观念的不同,而这些根本性的认知分歧,也正在深刻影响当今世界对未来的态度。
从西方的角度来看,世界大战是列强之间的利益纠纷。在西方人的理解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像是“家族内部的争斗”。
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都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他们的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同一个家族。
不过,就算是有这样的“亲戚关系”,也并没有阻止他们为了殖民地、市场和资源的争夺,“熟人”见面下手反而更狠。
尤其是德国,这个后来崛起的工业强国,错失了划分殖民地的先机,注定要与英法这些老牌列强发生冲突。
英法两国早已牢牢控制了全球资源,而德国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瓜分世界。这种“没赶上趁热的”醋坛子心理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如果说一战的爆发是一场意外,那么二战的爆发则几乎是必然。
德国在一战后的经济压力像是膨胀的气球,已经到了爆炸的临界点,凡尔赛条约剥削了德国的经济,还摧毁了它的民族自尊。
你可以拿走他的面包,但你不能拿走他的面包后还嘲笑他。
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德国民众渴望一位强人来带领他们复仇,于是希特勒抓住了这个机会。
这场战争的起因,不仅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反抗,也是德国、日本等国试图重新分配世界利益的一次尝试。
西方人把这一切看作是内部矛盾的延续,他们在战争后也很快和解。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让他们相信,冲突终究是可以被遗忘的,合作可以重建。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两次战争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长期受到列强的侵略和瓜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虽然没有直接派兵参战,但也派遣了几十万劳工远赴欧洲,在后勤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和努力。
尽管如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依然遭到羞辱。列强撕毁协议,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直接转交给日本。
这直接点燃了中国国内的愤怒,催生了“五四运动”。对中国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外交的失败,更是对列强的冷漠和蔑视的深刻体会。
落后不光要挨打,还要被羞辱,这一点,中国人清楚的记得。
如果说一战让中国人明白国际舞台的冷酷,那么二战则是中国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14年的抗战让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本军队。
罗斯福曾评价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一环”,然而西方的历史叙事却鲜少提及中国战场的意义。
中国人的努力他们不屑一顾,甚至不愿意正眼相待。
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剧,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被西方主流社会了解。西方人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同情有目共睹,但对中国抗战的牺牲却少有关注。
西方基督教文化强调“上帝的子民”,他们之间的冲突始终被看作内部的矛盾,而中国人却始终是“外人”。
中国拒绝接受基督教的原罪观,强调清白和道德的独立性,这与西方的宗教文化存在根本冲突。
对于西方来说,战争的输赢关系到资源和利益,但对于中国来说,战争往往关乎民族的生死存亡。
正因为这种深刻的危机感,中国在抗战中表现出的不屈精神,不是西方文化能够轻易理解的。
正如他们没办法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能在没有衣服穿、没有东西吃的情况下还要义无反顾的冲上前线;他们更理解不了,那些英雄的中国人为什么愿意舍生忘死,保卫祖国和人民。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延伸到了对帝国和国家治理的不同认识,西方的帝国模式强调维护核心地区的利益,边缘地区则可以被牺牲。
比如在世界大战中,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资源掠夺完全不考虑这些地区的人民和社会成本。
而中国的帝国观则完全不同,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强调对边疆地区的输血式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支持,边疆的稳定始终是帝国稳定的基石,这种思想延续至今,我们的疆土,寸土不让。
今天,西方社会仍然倾向于用自身的视角来看待战争,认为其后果是可控的。但中国人对战争的理解更为深刻,对血与火的残酷体会的更加深切。
在中国人看来,任何全球性的冲突都可能带来灭族亡国的风险。
这种态度源于中国历史上的屡次外来侵略和长期的民族苦难,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的高度认同。
中国人清楚地知道,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需要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去争取的,更是建立在绝对话语权之下的。
无论是面对经济制裁、舆论战,还是潜在的军事威胁,中国人都不惧怕。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屈服于外部威胁,只要还能站起来,就要保护祖国和人民。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冲突,中国人和西方人或许会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中国更注重长远的安全和稳定,而西方仍然试图通过短期的利益分配来维持秩序。
战争已经远去,但它的阴影仍在,理解彼此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背景,也许是避免下一场世界大战的第一步。
和平应该是人类共同的、永久的向往,只有和平,人类才有未来。
参考资料:
望岳谈|勿忘“九一八”:抗战14年的“长”和“韧”——大众日报2024-09-18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