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冠军赛落下大幕,陈梦与王曼昱会师决赛,因为陈梦曾在半决赛意外战胜孙颖莎,导致后者的国际赛24连胜戛然而止,所以在赛后连带主教练马琳遭遇了口诛笔伐。比如马琳在陈幸同与王曼昱比赛尾段提前离场,说马琳不希望陈幸同赢球,因为陈梦怕遇到陈幸同;陈梦与孙颖莎比赛中,镜头找到马琳眼含热泪,不过是打了个哈欠,就说马琳看到陈梦赢球激动地哭了,幸亏莎莎没赢球,否则就会说把马琳打哭了;找了段马琳和陈梦一起下车的视频,说是陈梦战胜孙颖莎后,师徒兴奋地结伴而行,这段视频笔者见过不下五回;用了几张猴年马月的照片,就说马琳只陪陈梦练球。有人瞎带节奏,就有人真跟着钻圈套!
对陈梦而言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当她发挥不佳时,就会说她年老体衰、实力不济,赶快退役让贤;当她力挽狂澜时,就说她操控比赛,对方让球,与马琳狼狈为奸。哪怕她在与孙颖莎和王曼昱的比赛中三缄其口,不敢呐喊加油;哪怕她在与孙颖莎的赛后采访中已经极尽卑微,说跟莎莎比赛的目标就是争取赢一局,能多赢一分就多赢一分。
其实,这样的网络暴力从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就如影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人对陈梦目前的处境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世界体坛,还没有哪名运动员遭遇这样输球落井下石,赢球栽赃辱骂的境况。而有不少球迷因太过厌烦,也开始对“让球说”产生不满。
其实,奥运会决赛都能被一些人鼓吹让球,就更不要说这场分量不可同日而语的澳门冠军赛了。东京奥运会女单决赛前,陈梦保持国际赛事的27连胜,仅次于封神的张怡宁,她已经在连续五次大赛中成功加冕,在东京奥运周期内获得16座单打冠军,比排名第二的朱雨玲多9座,同期内也是内战、外战胜率最高的运动员,她世界排名长期高居第一,面对决赛对手孙颖莎已经是五连胜,包括全锦赛、世界杯、直通世乒赛、总决赛等重要赛事半决赛和决赛,就是在这样优势极为明显、差距极为悬殊的背景下,陈梦仍然被冠以让球的莫须有罪名,难道不滑稽可笑吗?那些口口声声鼓吹奥运让球的人,你听到他们拿出过一个可以放到台面说的正当理由吗?这就像骂一句张三是狗,让他自己想办法证明他不是去吧。如果说法律上讲究谁主张谁举证,自媒体平台便奉行谁反驳谁举证,这正是所谓的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那为什么这种一眼假的谣言会甚嚣尘上呢?
第一,是有一个强大的团队疯狂带节奏,注意这与运动员没有一分钱的关系,就比如有粉丝喜欢勒布朗詹姆斯,他们会自发地疯狂Diss科比布莱恩特(只是假设说明,反之亦然),而现实中可能两人惺惺相惜,互相仰慕。在国乒圈确实就有这么一个庞大的高能团体,笔者暂时不方便揭露,当公布后,黑粉一定会恼羞成怒骂一句胡说八道,球迷则会有一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感觉。
第二,时下的新媒体都是兼容并包、广泛涉猎的社交平台,用户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跨度大,接受新鲜事物的方式如同蜻蜓点水,无需深挖,却又极容易形成固定思维,难以改变。就比如看到一段掐头去尾的视频,就盲目对事件定性,哪怕官方解读释疑,也被很多人认为狼狈为奸,腐败黑暗。
第三,目前网络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平台,为吸引用户,大多以收益作为诱饵,这往往让一些人忘记了写作或者阅读的初衷,相比于追求事实,他们更看重能引起大家兴趣,或者能顺从大家思维的内容。而作为同一企业下的两个品牌,某音的用户以年轻人居多,某条的用户以中老年人为众,会有更加明显的对比效果。如果不信,可以看看自己或者搜搜大V的粉丝画像,一目了然!
这是一位拥有60万粉丝大V的粉丝画像,每一个人都接近如此
笔者多年来喜欢登录某体育APP,大多体育新闻知识均来源于此,从这个软件诞生之日起,笔者就成了它的第一批用户,阅读内容、发表评论。这是一家体育垂直媒体,为互联网人群提供足球、篮球、综合体育等多项赛事的直播、资讯、数据、社区等服务。这个平台只专注于体育板块,创作者没有一分钱收益,用户都是有一定观赛经验的体育迷。
前两天平台发布了澳门冠军赛半决赛陈梦和孙颖莎比赛的新闻,有人在评论区拿让球说事,立马遭到了一群人的猛烈抨击。这就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在这个平台,你也会见到立场相左、针锋相对,但大多人都会以事实为依据,只不过对自己喜欢的人避重就轻而已,像国乒这样完全颠倒黑白、无中生有的诽谤真的太少了。毕竟面对全网的体育迷,你说句不着四六的评论过过嘴瘾,立马就被群起而攻之。
近期中国足坛反腐,包括现任和卸任的多位足协高官都锒铛入狱,而中国篮协也因为默契球而严惩了两支球队,CBA第一冠军教头李春江被禁赛五年。既然这么多人口口声声地喊莎莎让球,喊刘国梁包庇陈梦,不妨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啊,有人一定会为你们主持公道。现在属于体育战线的严打阶段,你的合法举报很容易奏效,不过恶意举报有什么法律后果,只要不是法盲心里应该都有数。
对笔者而言,倒是也真的想通过相关部门的手段,看看到底谁才是刘国梁主席的心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