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网上有很多视频让人看了备受感动。 有这样一个很火的视频,视频中一位没有佩戴口罩的老人正在四处遛弯,突然上空传来一个声音:大爷啊,别看了,这是咱们村的无人机,你不戴口罩就别出来乱跑了,咱们村这么多人都说不过你,非得派无人机“飞”你,快进屋吧。这个视频让人觉得既幽默又不失感动。 从这个视频中我们不难看出,高大上的无人机已经进军农村领空了。原本玩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外联中心,浪起来也是这么的低调奢华有内涵。 疫情期间,人工巡查不方便且危险性高,无人机就成了抗疫防控的重要工具,像这样的喊话劝退只是它的作用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各类型的机器人在防疫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这款红外测温机器人(13.740,0.16,1.18%),它能做到不接触直接测量体温,还有服务机器人给病人送药、送餐,分拣机器人能分类各种日常用品。科技企业不仅为一线人员捐钱捐物,他们也在疫情中发现了新的商机。
从2018年开始,消费级无人机的发展出现了危机,这个低谷期厂商们纷纷把矛头转到行业无人机上。 这就造成了这个市场上群雄逐鹿的场面。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领域里,头部集中发展态势愈加高昂,中小型企业则在夹缝中求生存。 眼下,疫情对无人机的巨大需求,让这些夹缝中的企业发现了新的商机,重新燃起了希望。 从大年初五开始,南昌城市上空和大街小巷便有了无人机的声音。江西翼眸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现在由于无人机喊话已经是防控安全宣传的重要手段,翼眸无人机的需求量在疫情中与日倍增。 对于无人机来说喊话本来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功能,但就是这个功能让中小厂商得到了发展的契机。 正是这样的需求,成为不少中小企业破局的关键。 能看破商机的人都知道,一场危机,同样也是一次机会,正所谓不破不立。 对于博田机器人来说,本来是专注植保机器人市场的。看到疫情所需之后,马上联合多方专家,对公司现有的喷洒机器人进行改装,使原本用来喷农药的机器人变成用来消毒的机器人。
随着疫情的扩散,医疗机器人成为了宠儿,并迅速被大众接受。它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升级。 像病情筛查、治疗、递送、护理等过程中,都有医疗机器人的身影。 本来对于我们来说,远程看病、自助问诊、机器人测体温这些都是很遥远的,现在居然出现在我们的日常中,这都是医疗机器人的功劳。 往近了说,医疗机器人能提高抗疫的效率,节省了人力。 往远了说,疫情让人们认识了机器人 ,了解了使用机器人的便利性,所以对机器人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大。 无论是传统的外科手术机器人,还是介入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再到现在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空间都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经从2016年的3.9亿美元发展到2018年的5.1亿美元。本来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擅长的服务机器人市场,现在也是井喷式发展。 技术和产品所要处理的问题,决定了这些产品能不能得到长足发展。 疫情期间为了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各行各业的机器人都奔向了一线,帮助企业复工也是指日可待。 疫情只是发展中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以后怎样加大智能化投入。 从市场的机械化到智能化,无人机与机器人已经在各领域崭露头角。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具备开阔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但事实上智能机器人主要还是应用在汽车制造、金属加工等标准化和自动化较高的生产领域,而且不能承担全部的工序。 但是,经此一疫,情势就会改变,机器人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机器换人的需求量大能够直接影响机器人快速拓展应用领域。 而且,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企业能顺利借此机会,涉足国际巨头都达不到的领域。中国是工业大国,工业体系巨大,我们需要用自动化技术来提升,但国外不一定有和我们一样的需求,所以我们的机器人企业能够进行针对性地优化,实现市场零的突破。 现在服务类机器人也是发展正盛的时候。 具体来说,在智能穿戴、半导体等细分领域,会出现新的诉求。 而在医疗康复、物流配送、餐饮等领域,服务机器人的需求更是爆发式增长。疫情期间,很多服务都是线上操作 ,实现了零接触,创造了新的连接方式。而每个连接的背后都是新的需求,这是新的发展空间。
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时间一再延期,那些传统生产和管理的企业,很多已经伤筋动骨,面临破产倒闭。 不可否认,疫情确实会对企业的生存带来巨大影响,但同样也给了企业一次重新发展的机会。 面对这样的困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技术的企业,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工作风险。相信疫情结束后,自动化、人工智能等现代的管理方式将备受推崇。 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匹配自动化生产的最佳搭档。 总之,疫情给了企业一个变革的机会,在危机背后发现生机。思考如何帮助企业激活部分刚需,让一些原本就应进行的转变借此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