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大学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联合总监帕特里夏·库尔(Patricia Kuhl)教授在介绍自己的工作时说“从刚出生开始,大脑就已做好学习的准备——在特定条件下,孩子们可以突飞猛进“。
实际上,人类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能产生记忆,那这部分记忆去哪里了。有人说是三岁之前能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世界,因此随着天眼的关闭,这部分记忆也就随着消失了。是天眼还是另有原因呢?
02颅顶眼希腊古生物学家在研究穿山甲的头骨时发现在其颅顶有一个小洞,起初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以为只是裂纹,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一样的头骨出现,他发现这些小洞是一个退化的眼窝。这项发现在生物学上引起了轰动。
不少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也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生物学家加入了这项研究,发现拥有颅顶眼的物种包括喙头蜥、大多数蜥蜴、蛙(无尾目)、蝾螈(有尾目)、鲨鱼、七鳃鳗、一些种类的硬骨鱼等。
由于位于头顶,生物学家把这个新发现的眼睛称为颅顶眼。随着对相关生物的解剖,颅顶眼的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这些物种身上的颅顶眼大多是被皮肤覆盖,从外面是很难观察到的,但是具有感光功能,主要作用则是调节生物的昼夜节律以及调节体温。
那么人类是否有颅顶眼或者天眼呢?
03天眼提起三只眼,大家能想到的一定是二郎神杨戬了。其实在古代中国的神话体系当中,拥有三只眼还是有很多其他的神仙的。比如雷公、殷郊、马王爷等等。但是这些传说基本上都是出现在唐代以后。
也就是说,在唐以前的中华大地上是没有关于三只眼的神灵的传说的。有人可能会说,《封神演义》明明就说的是商周时期,实际上,《封神演义》这本书的成书时间是明朝。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唐朝发生过一件和宗教关系密切的事情,那便是玄奘法师不远万里将一整套佛教文化带回了中国。
在古印度文化中,与佛教同宗同源的就是印度教,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湿婆,是拥有第三只眼睛的,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天眼。据说他的这只眼睛拥有毁灭世界的能力,当然也只是传说。
实际上开天眼一说,也是最先起源于佛教,在佛教经典《舍利弗阿毘昙论》中,就明确提到过肉眼、天眼、慧眼。
“天眼通”,一词也是从这里来的,意为天眼的开启意味着智慧的通透,并且能够超越距离的限制和时间的局限。
04人真的有天眼么2005年,《真理报》和俄罗斯《总结》周刊刊登了一则报导,报道称科学家在解剖人类大脑的过程中发现,人类确实有第三只眼,那就是已经退化的松果体。
松果体又叫松果腺,是一个位于脊椎动物的小内分泌腺体。
人类的松果体,非常微小,质量仅为100-150毫克。它的主要职责是制造褪黑素,以起到季节性的昼夜节律的功能,但是却没有感光性。
大量研究表明,多数现存的脊椎动物都有松果体,这些松果体很有可能是通过所有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头顶的感光细胞演化而来的。也就是说,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很可能都拥有三只眼睛。
1913年荷兰医生霭覃指出,做梦的人可以在梦中拥有清醒时的思考和记忆能力,部分人甚至可以使自己在梦境中的感觉和真实世界毫无差别,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身处梦中,并将这种梦定义为——清醒梦。
由于松果体能分泌褪黑素,也就意味着控制松果体就能控制人体本身的作息。佛道两家的参禅悟道大致便是在梦中思考学习吧。所谓的开天眼,实际是指智慧开悟的过程,并非肉眼能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事物。
05轮回前世说部分人认为,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有可能是带着前世的记忆,随着年龄的长大,这部分记忆会逐渐消失。
《阅微草堂笔记》中说“谓鬼无轮回,则自古至今,鬼日日增,将大地不能容。谓鬼有轮回,则此死彼生,旋即易形而去,又当世间无一鬼。贩夫田妇,往往转生,似无轮回者。荒阡废冢,往往见鬼,又似有不轮回者。“
鬼神一说在人类科技发展落后的年代往往被用来解释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尽管依旧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是关于鬼神的传说却逐渐减少了。当然,如今的科学界也有部分人相信灵魂的存在,甚至相信轮回。
我们抛开轮回和鬼神,通常小孩在十到十八个月就已经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语言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如果真的有前世的记忆,那么这时候的小孩甚至可以说出比父母更成熟的话,很显然这是不能的。
06童年失忆症1893年,心理学家卡罗琳·迈尔斯在《美国心理学杂志》的文章《个体心理学研究》中,首次 提及了童年失忆症。童年失忆症,又称婴儿经验失忆。
指成年人无法提取2-4岁之前的情景性记忆,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对十岁之前的记忆可能比想象中的还要差。
2-4岁之前的儿童真的有记忆么?事实上这是很好证明的,这在儿童学习说话和模仿成年人的某些简单的动作过程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婴儿首先会记住需要模仿的动作序列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动作。但是这些记忆在婴儿的大脑中是短暂的,因此在婴儿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成人不断的重复。
后来,随着更多的科学家加入童年失忆症的研究,关于三岁前的记忆为什么会消失逐渐有了答案。
站在现代生物学、神经科学以及心理学的知识框架下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大脑神经网络的发育,记忆的通感、形成记忆的原因。
07神经网络俗话说“三岁看大”,在整个人脑的发育过程中,0-3岁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新生婴儿大脑的重量一般在370克左右,到一周岁时,大脑已经接近成人脑重量的60%,两周岁时大约70%,直到三周岁,婴儿的大脑几乎和成人大脑重量相等,之后大脑的发育开始变慢。
人类记忆的形成实际上就是神经元网络建立的过程,神经元的树突之间建立的链接越多,其所形成的神经网络也就越发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大脑聪明。三岁之前,正式是神经元网络化的关键期。
三岁之前的婴儿,由于对眼前世界的认知不足,他们的记忆主要是动作记忆和情绪记忆。而这些记忆实际上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后来的情绪表达,走路,吃饭等等也是在这时候形成的。
民间便有了“三岁看大”的俗语,实际上就是看小孩在这一时期处理情绪的能力,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在往后的日子里都是很难改变的。当然,很难,也就有意味着在后面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发现自己不好的习惯,那就想办法纠正吧。
08通感如果提到数字0,你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在程序员和经常使用PS等制图工具的人脑中0就意味着黑色,因为这是计算机中通用的图像表示方式。如果你不能通过数字想起某个颜色也不用沮丧。
当提起彩虹的时候,你一定会想起“赤橙黄绿青蓝紫”,甚至在大脑中已经出现了彩虹的画面。
明明是耳朵听到的,却出现了亲眼所见的画面一样,也就是某一个感官接收到外界的信号,刺激另一个感官的接收,这就是通感效应。
当然要形成这种记忆需要不断的练习,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所建立的知识网络体系便是如此,并且通过实践去认证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更不容易忘记。
通感实际上是神经网络的相互连接而产生的,而童年我们更加容易形成通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受的教育,0由原来的一张白纸,变成了如今的黑色。它在大脑中深深扎根,但我们却忘了是什么时候。
09感官世界一个人、一件事、一场梦,并不是我们曾经经历过才会记得。就好比我们在儿时经常嘲笑的某个人,做过的蠢事,又或者在后来遇到的自己第一个喜欢的人。
即便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从未提起过,但是在某个安静夜晚里,又会清晰的想起那个场景,尽管不知道具体发生的时间。不是因为我们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而是在往后的日子里经常想起。
这些记忆或成为三观的基石,或成为心中的月光,伴随着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砥砺前行。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不好的记忆,这类记忆实则是在形成的那一刻对情绪或者身体造成了刺激,使当时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反之,一些自己认为无关紧要的事。例如,你在一次旅途中遇到了一个陌生人,对方声称是你小学的同班同学,即便是他兴高采烈的说出了学校的地址班级以及老师的姓名,你不会想起关于他的事情,甚至依旧认为他只是个陌生人。
10小结其实三岁前的记忆一直存在,只是那时候的我们还没有对眼前的世界有清晰的认知,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也不知道什么是悲伤。
那时的我们,只是依靠动物的本能倔强的活着。
直到第一次站立,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吃饭,我们忘了具体的时间,但是我们却没有忘记生存的技能,这些技能正是儿时父母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记忆,只是我们再也想不起第一次的时间。
科学家在电击老鼠的时候发现,年轻的老鼠比年老更容易忘记电击的快感,忘记对了电击配对的条件回避反应,通俗点讲,就是年轻的老鼠比较不太长记性。
生活中,一次跌倒,一次疼痛通常也不会使我们马上产生放弃的念头,都只是我们还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跌倒,爬起来,又跌倒……,周而复始,直到我们吃到了属于自己的奶酪。
年轻就是资本,这一切都是时光赋予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它让我们经历,也同样为我们见证。愿你我都在这时光下倔强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