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聊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2024年以来,至少17名全球顶尖科学家从海外回到中国,加入高校和科研机构,掀起了一波“归国潮”!
联合早报、参考消息等权威媒体都对此做了深度报道,深圳东壁科技数据实锤:中国顶尖科技人才全球占比从17%飙升到28%,首次反超美国。
先来看几个“王炸级”案例:法国巴黎西岱大学数学系原教授陈华一,这位在代数几何领域赫赫有名的学者,去年带着团队加盟西湖大学。
美国俄勒冈大学数学教授林华新,结束近40年海外生涯,加入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还有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20多年的数学家刘克峰,也带着“数学界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回国。
更震撼的是,连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都直言:“美国对中国科学家的歧视,迫使他们只能离开”。
为什么这些顶尖大脑集体“向东飞”?三大硬核原因必须说透!
首先看科研投入,中国2024年研发经费突破3.6万亿,同比猛增8.3%,光是西湖大学这种民办研究型高校,成立才7年就砸出世界级实验室,连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任教20年的数学家汪徐家都被吸引过来。
反观美国,顶尖人才数量从3.6万暴跌到3.1万,经费削减、政策打压让科学家直呼“待不下去”。
再说科研环境,中国玩的是“精准扶持+自由创新”组合拳!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刚成立1年多,就集结了丘成桐、林华新等大牛,目标直指基础科学突破;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直接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沪东请来当“镇院之宝”。
对比之下,美国“中国行动计划”导致72%华裔科学家感到“职业危机”,连诺贝尔奖得主都联名抗议特朗普政府“摧毁科研生态”。
最让海外科学家心动的,还是中国的“超车速度”!人工智能专家齐国君放弃美国十几年积累,加盟西湖大学MAPLE实验室,看中的就是国内AI应用场景。
核物理学家刘畅从普林斯顿回到北大,直言“这里重离子物理实验设备比美国实验室更先进”,更别说深圳、杭州这些城市,新能源、量子计算等产业已形成全球领先的“创新雨林”。
当然,这波归国潮早有伏笔,国家从2008年就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24年更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
给归国科学家开绿灯——创业补贴最高300万、职称评审“直通车”、社保医保无缝衔接,难怪新加坡学者分析:中国用“真金白银+事业平台”打破人才流动壁垒。
科学家用“脚”投票最能说明问题,当美国还在搞“实验室安检”“学术审查”时,中国早已建成250多个重组升级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让数学家能专心破解“千禧难题”,让物理学家敢冲击量子霸权,这场无声的人才争夺战,胜负已见分晓,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