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5日,周总理在接待外宾的时候,秘书匆匆走过来,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周总理脸色忽然一变,站了起来!
秘书带来的消息,是不久前在首都机场发生的一起空难。一架飞机在着陆时失事坠毁,遇难人员中有负责核武研究的科学家。
周总理强撑到会议结束后,再也控制不住失声痛哭。中科院的钱学森听到消息后,悲痛欲绝说:“都说我能抵五个师,但没人知道他抵得上两个我啊!”
这位足以抵十个师的科学家,就是郭永怀。
01 出身农民家庭,始终心怀大志报效祖国1909年,郭永怀出生在山东一户农民家庭。他从小天赋过人,后来以非常优秀的成绩,考上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从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郭永怀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考上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的公费生。在预科学了两年后,转入南开大学本科学习,成为物理系的一名学生。
后来在老师顾静薇教授的推荐下,郭永怀去了北大物理系插班学习,学习突飞猛进。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随校南迁,在西南联大读书。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对祖国家园的肆意轰炸。
郭永怀意识到现在的理论学习根本无法实现救国,于是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光学专业,转而学习航空工程,希望以后能够改变国家命运。
1938年,郭永怀通过了留学生招生考试。一年后,在即将出发留学的邮轮上,郭永怀等人因为护照上有日本领事馆的签证,拒绝出发。
民族危亡时刻,他们坚决要求更改护照,对方却以取消留学资格要挟。最后,所有留学生拿起行李下船了。直到半年后,一行人集合再次出发去往加拿大留学。
郭永怀拿到了多伦多大学的硕士学位后,又去了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师从世界气体理学大师冯·卡门,成为了钱学森的同门师弟。
当时钱学森已经是助理教授了,平时也比较照顾这位师弟。在学院,两人经常会一起讨论学术。后来,回国后,两人又一起为国家核事业研究工作并肩作战。
在加州理工学院,郭永怀研究出了一个谁也不想沾边的课题。这个在当时空气动力学领域属于最前沿的课题,难度比较大。
他迎难而上,花了4年时间专心做研究,最终凭借出色的论文,拿到了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郭永怀到康奈尔大学任教。在康奈尔大学,郭永怀在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相继提出了两项瞩目的学术成果,声名大噪,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力学专家。
在康奈尔,郭永怀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李佩。两人相识于一场学术报告,在相处过程中,互生情愫,经常一起出去听音乐、玩摄影。
1948年,郭永怀和李佩在纽约登记结婚。后来,生下女儿郭芹,一家三口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郭永怀事业不断攀升,成为了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但他心里始终牵挂着一件事,那就是回去报效祖国。
02 放弃国外所有,义无反顾回国做研究1950年,中美关系紧张,留学生回国困难重重。
钱学森提出要回国,被囚禁在岛上13天,身心受创,患上失语症,回家后又被监视了5年。直到1955年,在国家的帮助下,才得以顺利回国。
看到师兄回国了,郭永怀更加心急,和妻子李佩整天筹划着回国的事情。
当时身边朋友都劝他:“现在在美国工作不错,一家三口有房有车,以后孩子接受教育也好,何必再回贫穷的国家呢?”
郭永怀说:“我当初选择出国,就是为了学成后报效祖国!”
回国迎来转机后,郭永怀在康奈尔大学同事举办的欢送会上,当众烧掉了自己这十几年来积累的科研手稿资料。
妻子李佩看到后,非常惋惜,她知道这是丈夫多年来的心血,现在一把火全烧没了。而郭永怀却安慰她说:“这些东西带不走的,都已经在我的脑袋里了。”
1956年国庆前夕,郭永怀一家终于登上了回国的邮轮。出发前,美方人员突然要求搜查回国科学家的行李。
这一刻,李佩才明白了丈夫的用心。当时与他们同船的其他科学家,行李都被大肆搜查,拿走了不少研究文稿。
回国后,郭永怀立马投入工作,和钱学森一起在力学研究所做科技领导工作。
郭永怀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安排得很满,但他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
郭永怀在力学所那几年,培养了很多懂实验又会理论分析的力学人才。他还和其他专家一起,做出了很多重大的学术研究成果,让刚成立没几年的力学研究所,在一些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
1960年3月某一天,钱三强找郭永怀进行了一次长达3小时的谈话。没想到,这次谈话直接影响了郭永怀后来的研究方向。
03 隐姓埋名扎根大漠深处,死前紧护机密数据1959年,中苏关系恶劣,苏联突然撤走所有专家,拒绝继续提供研究技术材料。中国的原子弹研究陷入困境,进退两难。
为了解决这个困境,郭永怀和其他几位科学家,一起参与到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工作中。
1963年,郭永怀跟着研究团队到了青海研制基地。因为地处高原,基地气候环境十分恶劣,郭永怀和团队一起忍受着酷寒,日以继夜地反复进行研究试验。
在3年时间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相继试爆成功。郭永怀喜极而泣,来不及休息,转身又投入到导弹以及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中。
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研究工作中,郭永怀与家人聚少离多。经常不辞而别,一走就是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跟家里联系。
因为需要保密,他从来没有跟妻子李佩说过工作。李佩一人带着孩子,忍受着思念煎熬,对他埋怨又心疼。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青海研究基地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数据。他立马要求联系飞机,赶回北京作报告。先从基地坐车到兰州,然后再从兰州坐夜班飞机回北京。
同事都劝他不要那么着急,夜航飞机不安全,第二天坐火车也来得及。但郭永怀为了节约时间,每次往返基地与北京,都不听劝选择乘坐夜航飞机。这样一来,晚上在飞机上眯一会,第二天到达后就可以直接开始工作,不会影响研究进度。
然而,这一次,厄运降临了。
12月5日上午,郭永航乘坐的飞机在即将着陆首都机场时,突然失去平衡,坠毁在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除了一人重伤生还之外,机上共13人遇难。
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周总理那里,周总理脸色大变,撑到会议结束,失声痛哭。
在事故现场,当救援人员找到郭永怀的时候,被眼前的那一幕震惊了。他和警卫员牟方东两人紧紧抱在一起,中间护着的是一个完好无损的公文包,里面装着那份机密数据文件。
在生命的最后10秒,郭永怀不顾个人安危,选择用自己的身躯,保护那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
1968年12月27日,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那份他用身躯紧紧守护的绝密文件,为试验成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数据支撑。
也是在这天,国家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参与项目设计的郭永怀,却再也看不到了。
在回国后的12年里,郭永怀无怨无悔,服从安排,扎根于大漠深处,为“两弹一星”研究实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04 一生为国,他值得永远被时代铭记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23位授予勋章的人员中,他是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一个人横跨了“两弹一星”三大领域。
那枚“两弹一星”勋章,是国家对他作出贡献的至高荣誉。晚年,李佩将这枚勋章和毕生积蓄,捐给了郭永怀参与创立的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和生前工作的力学所。
2017年,100岁的李佩先生病逝,她终于和心爱的丈夫,在半个世纪后再次相聚。一年后,两颗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和“李佩星”,以此纪念他们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这对聚少离多的夫妇,在未来的岁月里,将陪伴彼此,永远闪耀在星空中。
郭永怀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国家。为了祖国的需要,他先后2次换专业研究领域。
在西南联大,为了改变国家落后挨打的命运,从光学专业转到航空工程。留学16年,在功成名就之时,却毅然放弃了优越的研究条件和丰厚的福利待遇,冲破重重阻碍回国效力。
回国后,从力学转入核武器、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中。兢兢业业12年,无怨无悔,隐姓埋名扎根大漠深处,为我国的“两弹一星”研究立下功劳,撑起了国家的底气!
天妒英才,郭老走的太可惜了。郭老为何那么着急坐飞机回去?好像不是文章所写的原因。唉,郭老真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