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一功德林战犯感叹:若没出意外,我现在至少是大将,此人是谁

史源历史专栏 2024-08-02 14:50:37

1955年9月,我军首次授衔仪式在北京中南海举行。而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大批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此时多数被关押在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两相对比之下,这些人的体会还是比较微妙的。由于我方采取的改造政策,他们在功德林内也有读书看报、接收外界信息的权利,所以不时会议论起与授衔相关的事情。

国军黄埔系将领里面,有一些人跟我党有渊源,甚至曾经就是共产党员。因为黄埔军校建校初期,两党都有不少青年才俊入学。随着国共合作及对立的历史演变,加上每个人的具体际遇不同,导致有的学员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将帅,有的却进了功德林。55年得知陈赓获得大将军衔后,有一名战俘在管理所内感叹:我当年要是没出意外,现在最少也是大将级别。

此人是谁呢?莫不是在对一众战俘吹嘘?且不说他讲的是否完全可信,客观而言还是有迹可循的。这个说自己“能当大将”的人,名叫韩浚,1947年被俘前担任国民党陆军73军中将军长。陈赓军衔出众,令韩浚感触颇深。因为在1925年,当时还是我党党员的韩浚,曾与好友陈赓一起被派到苏联学习,他们都是党内备受关注的军事人才。

1927年南昌起义前,大佬张发奎麾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有大批共产党员任职,他们都是国共合作时期发展出来的,在这支部队里受到专业的训练,并获得实战机会。韩浚担任二方面军警卫团参谋长,他的顶头上司叫卢德铭,是警卫团团长。原本该团也要参加南昌起义,团内党员众多、战斗力强,但遗憾的是没能如期赶上大部队。卢德铭和韩浚,不久后被上级指定为秋收起义正、副总指挥,他又获得了立大功的机会。

如此一来,脉络逐渐清晰。秋收起义是我党历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而起义的最高领导者,则是毛主席本人。当年主席对于韩浚的能力是非常期待的,而总指挥卢德铭,更是成为毛主席极为信赖和倚重的革命战友。但卢德铭与韩浚这对正副指挥,实际经历差别很大:卢德铭到达前线并参与了领导工作,后来不幸牺牲;韩浚在起义前,遭遇唐生智的部队并且被捕,没能真正参加秋收起义。

当时蒋某人背叛革命,大肆“清党”,组织工作遭到严重破坏,韩浚恢复自由后已无法联络到上级,事实上脱党了。不过直到1930年,他的表现还算可圈可点,甚至主动组织起部分黄埔同学,坚持从事反蒋活动,被蒋某人视为“眼中钉”。由于处境日益艰难,加上擅于玩弄权术的老蒋改用“怀柔政策”,打起了黄埔系的感情牌,表示韩浚若来南京可既往不咎、予以重用,最终他选择了投靠蒋某人。

韩浚军事才能不俗,抗战时打了一些好仗,到1944年已经出任国军第73军军长。这支部队后来接受了美械改装,装备及战斗力进一步升级,属于老蒋的嫡系主力部队。然而在1947年莱芜战役时,山东国民党军面对我军华东野战军,遭遇空前惨败,伤亡被俘5万余人,韩浚本人也成了阶下囚。

55年他之所以说自己遇到了“意外”,没能有好的发展,就是指错过秋收起义的往事。若他当年真的担任了起义副总指挥,并且坚持到新中国建立,其军内地位可能真不会低。出自秋收起义的元帅有罗荣桓、大将有谭政,上将则包括张宗逊、陈士榘、宋任穷、黄永胜、陈伯钧等人。所以韩浚在功德林里讲的话,也不算毫无依据。只不过个人际遇只是生涯中的一部分,后期“投蒋”可是他自己选的,不能怪其他因素。韩浚一直关押改造到1962年,得到特赦重获自由。1989年9月,95岁的韩浚病故于湖北武汉。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