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过了55岁,心就开始柔软了,开始怀旧,开始想起年少时和兄弟姐妹打打闹闹、同吃一碗饭的日子。
那时候,一根糖都能分成几块,现在谁家不是好几套房、几个孩子?但感情归感情,日子归日子。
年纪越大越明白:兄弟姐妹之间,不能什么都说,更不能逞一时口快,伤了和气,坏了心情。
有些话,说出来,轻则寒了心,重则断了亲。
1、不说“你孩子混得不行”嘴上带刺,心就会生隔阂。你说的是实话,可听的人扎心。

尤其是兄弟姐妹家的孩子,有时确实不如你家的有出息,但你一出口就是“你那孩子还不如早点打工”,或者“怎么还靠着啃老?”
人家能高兴吗?嘴一快,几十年的感情就卡那儿了。
别以为你是为他好,话从你嘴里出来就像石头,从天上砸下来,砸不死也疼。
别人孩子再不好,也是人家的宝,外人不能说,亲人更要沉默。夸自家孩子可以,小声说说可以,拿别人孩子垫背,不可以。
孩子不争气,做父母的已经够焦虑的了,你再泼冷水,就等着关系变冷吧。
2、不说“你现在过得怎么样?有没有攒钱?”年纪大了,最怕的就是“被比较”。尤其是财务上的事,哪怕你问得再客气,本质上就是在打探。
你可能是真关心,可人家听起来像是在“查户口”:“存款多少?退休金有没有?儿媳妇给不给钱?”
就像别人进了你家,把你柜子拉开看看你藏了多少钱,你能舒服吗?感情再亲密,钱这个字,别张嘴,别探底。

富的怕你借,穷的怕你笑,问出来就全是尴尬。
人到晚年,最怕的就是人情世故里藏着利益心计,兄弟姐妹之间,一旦掺了钱的味道,感情也就变了味。
3、不说“咱爸妈那会儿最疼我”每个兄弟姐妹心里都记着父母曾经的偏心,只是有的人说出来,有的人憋着。
你一提“我妈当年最信我”“我爸的东西都是留给我的”,别人嘴上笑着,心里可能早翻天了。
你以为这是往事,其实是旧账。你说出来是骄傲,人家听进去是刺痛。
特别是当年父母分家产时有争执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能挑起旧怨。
“你得的多”“我吃的亏”这些年都没说,现在你再一提,就像伤口上撒盐,越说感情越淡。
兄弟姐妹之间最忌讳翻旧账,过去再辉煌,也别拿出来炫,感情是活的,不是你过去多受宠,现在就能理所当然。
4、不说“你要是当初听我的,现在也不会这样”这种话听起来像关心,实则像批判。
尤其是当对方遇到点困难,你这一句“我早跟你说过”就像一把刀,捅得人难堪又不甘。
说到底,你不是真的心疼,是想证明自己当年说得对。
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失败,更不想被亲人揭开伤疤。你这话说出来,不是安慰,是拆台;不是提点,是碾压。

真要帮忙,就默默伸手,别拿过去的“先见之明”当功劳簿翻。感情不在话里,在行动里。你说得对,不如你做得暖。
5、不说“咱以后还不都是给孩子打工”年纪大了,谁不盼着自己还能有点盼头?你一张嘴就是“人到晚年就等着帮孩子看娃、掏钱”,听着就心凉。
这不是实话不实话的问题,而是态度。
有的兄弟姐妹还正努力经营自己的老年生活,结果你一通打击:“都一样,活着就是苦。”谁愿意听?
每个人都想活出点希望来,哪怕是苦,也希望被理解,而不是被定义。你嘴里一副认命的样子,不是看透,是放弃。
不仅让自己灰头土脸,也让对方心生无力。别再互相拉着走下坡路了,晚年虽不易,至少咱可以互相撑着点光亮。
6、不说“你咋老是计较这些事?”兄弟姐妹再亲,也会有摩擦。你一句“你咋这么小心眼”,说轻了是抱怨,说重了是挑衅。
有时候对方不是真的在计较,而是需要一点被理解。
可你这话一出口,就把气氛全搞僵了。人老了,比谁都脆弱,比谁都在意一句话。

你不经意的一句“至于吗?”可能让对方一整天都不痛快。感情就像一面镜子,不经敲打,一碰就裂。
年纪越大越要会说话,不是虚伪,而是懂得分寸。会说话,是修养;不乱说,是尊重。
人这一生,说出口的狠话,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感情再好,嘴不饶人,就是自毁亲情。
55岁之后,愿你我都能收一收锋芒,多一点体谅,少一点口无遮拦。你管住嘴,才能守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