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孔子有三千弟子,在他看来,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在他过世之后,无数的名言警句被其弟子收录在了《论语》一书中,时至今日依然影响颇深。
然而却有一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是孔子斥责弟子的一句脏话,时至今日却成为了现代人口中的一句流行语,甚至还成为了不少网络热梗的来源,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呢?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怀才不遇的孔子
孔子的祖上也勉强算是个宋国的贵族,孔子三岁丧父,生母颜徵在身为妾室,身份低微,又受到父亲正妻的驱赶,于是,小小年纪,孔子及庶兄被迫与颜徵在前往曲阜,过上了清苦的日子。
按道理来说,作为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后,孔子本该也能有一个算得上是平凡的一生,虽不能说富贵,但是至少也不必为生计发愁。
可有人称,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本是孔子父亲叔梁纥为了生子而纳的妾室,由于两人年龄差距太大于理不合,所以二人并未成婚,反而寻得静谧处生子,所以孔子一直不被主母承认。
所以,在叔梁纥过世之后,颜徵在就被迫带着孔子到了鲁国的曲阜生活,家境虽贫寒,但是颜徵在却没有限制孔子的教育,所以孔子才能有后来的成就。
孔子年少倒是也是个好学的,尤其擅长研究“礼”。青年时期的孔子就曾经因为其在礼仪知识上的广博而闻名于鲁国,是个不折不扣的青年才俊,他知道,若是想要在当时的乱世当中生存下去,就必须习得以技能傍身。
孔子年少时曾经志在仕途之路,然后在政治上一展宏图,但是受到当时社会现实的动荡与不安,孔子始终未能实现这个梦想,后来,为了能够时常回乡祭祖,孔子回了祖籍宋国,并迎娶了亓官氏为妻,随后有了儿子伯鱼。
尽管孔子始终都在关注天下事,但是他在为官之路上却走的非常的艰难,公元前532年,孔子成为了委吏,主要负责看管仓库;一年之后,孔子又开始做乘田,管理畜牧上的一些活计。
随后几年,眼看这条为官的道路越走越坎坷,三十而立的孔子开始把重心往教育上倾斜,开始聚众讲学,开办私人学校,广纳四海学子。也正因此番选择,孔子也渐渐地有了些许的名气,这也使得愿意追随他学习的弟子越来越多。
时局动荡,战争频发,孔子也为此周游列国十四年,他的弟子们也就这么一路相随,始终不离不弃,随着孔子一同宣扬其政治主张与思想主张。
尽管孔子的大半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与逃亡上,看惯了各国的兴衰与颓败,但是他的那颗从政之心却似乎从未发生过改变,可惜他生不逢时,各国君王对孔子的态度始终都是敬而不用,这才导致孔子一生都未能在政治领域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孔子暮年的时候再次回到鲁国,此时,他已经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以及整理典籍上,他早已看到,泰山将崩。
特立独行的弟子——宰予
孔子投身教育多年,自然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接触过,为人师长,孔子的教育经历就像现代社会中的教师一般,对自己身后的那一群莘莘学子是又爱又恨。孔子的弟子当中,就有一个非常让孔子感到头疼的存在,他就是宰予。
宰予与孔子都是鲁国人,史书中,宰予是孔子所有弟子当中有名的存在,口齿伶俐,擅长辞辩,是孔门子弟中少有的“刺头儿”,经常直面质疑孔子所提出的一些思想,惹得孔子对他是又爱又恨。
孔子是一个非常注重孝道的人,于是,他曾经提出了“三年之丧”的概念,因为在孔子看来,从婴儿诞生之日起,再到完全脱离父母双亲的怀抱在地上奔跑,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守孝三年,也就是偿还了父母的三年的辛苦付出,但是宰予却不这么认为。
于是,就有了宰予非常有名的那句辩言:守孝三年,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君子若是三年不习礼,利益一定会崩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败坏。只需要一年的时间,陈旧的谷子耗尽,新的谷子就又成熟了;钻木取火的木材就也换了一番了,守丧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听到宰予这样的回答未免会感到非常的吃惊,他反问宰予,难道这样的做法你能心安理得吗?宰予却表现出了非常无所谓的一面。
尽管孔子非常希望能够与宰予再辩上一辩,但是看到宰予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孔子也就随他去了。但是宰予这样的思想还是给孔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评价宰予并不是一个仁义的君子。
宰予跳脱的性子不仅仅局限在他与孔子的日常辩驳上,他还非常会给孔子出难题。或许是有些质疑孔子口中所讲的仁者,宰予就提出了这么一个假设。
如果一个仁者得知,有另外一名仁者掉到井里去了,那么这个仁者到底该不该去救?因为,如果跳下去救,那么这个仁者就会死,可是如果不救,那么这个仁者就是见死不救。
孔子听完宰予的这个问题未免感到非常的难以回答,于是就指出,宰予这是在故意的在捉弄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足见,宰予真可以说是孔子所有的弟子当中最让孔子头疼的存在了,但是要说让孔子直接出口责骂的还要当属他上课睡觉这件事了。
孔子的恨铁不成钢?
有一次,宰予在孔子的课堂上睡着了,于是孔子就很气愤地说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这句话时到如今也成为了不少老师、前辈,用来责备后辈没出息的一种习惯用语,但是如今,仍旧有不少学者对这两句话的真正意义还尚且存疑。
千百年来,不少人都曾对孔子批评宰予的这句话表示存疑,比如,汉代的王充就曾经提出质疑说,孔子这难道不是夸大批评的行为吗?
事实上,如今网络上对这句话的解释依旧是不统一的,有人说,这句话其实就是表达了孔子的恨铁不成钢,因为在孔子的眼中,白天就是应该奋起努力的时间,但是宰予却在白天睡着了,是一种懒惰的表现。
但是也有人解释认为,既然宰予能够成为孔子门下十分著名的弟子,后来又被尊为“孔门十哲”,又怎么会是如此不懂礼数的人呢?
所以这句话在当代还存在着另一个版本,意思就是说,朽木以及粪墙已经存在它最为基本的现状了,那么又怎么能够按照更好的标准来要求呢?
要知道,孔子本就是一个会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自然是十分懂得如何去教育不同性格和天资的弟子,所有人认为,或许是宰予的身体并不好,才会在白天出现精力不足,犯瞌睡的表现。
但是,至于宰予,倒是实打实的是孔子门下首屈一指的“熊学生”了,不过也正是这个熊学生,却依然还是在孔子周游列国,居无缥缈的日子里选择了紧紧跟随,或许正是由于宰予善于辩论的优势,孔子在外游历多年,常常会派遣宰予出使齐国与楚国之间,是孔子身边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此看来,虽然宰予之前跳脱的性格与看待问题的别具一格,让孔子曾经对他进行了责骂,但是我们却也可以从宰予的身上。看到那句流传千年的名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如果宰予生在现代生活中,那么他绝对会是班级里最为出色的存在,因为当今社会我们所提倡的就是养成独立思考,并且勇于去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好习惯。
曾经在历代文人看来,宰予质问孔子的行为是一种不尊师重道的行为,但是这却也恰恰反映了宰予对孔子所建立的儒家思想的深入理解与思考。
而我们回看孔子,我们会发现,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就算是神圣如孔子一般的人物,也会有着自己的脾气秉性。
看到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会耐心解答,看到学生不珍惜学习的机会,会厉声批评,却也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接受弟子的改正,这就是身为一个存在于世界上的人的最为真实的样子,这也是最为真实的孔子。
结语
尽管宰予与孔子的故事依然在接受人们的讨论,但是不可置否的一点是,不管曾经他的那句流传至今的“脏话”所要表达的,究竟是对宰予的责骂还是对宰予的理解,孔子与宰予之间都是无法被轻易定义的师生情,这又何尝不是两人在思想上的一种碰撞呢?
参考资料:
孔子骂了一句脏话,流传千年,却成了现在人的口头禅,是哪句呢?
作者:十妮姑娘 2023-11-22 18:54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