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解放战争的形势已经趋于明朗。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这是解放军走向正规化的标志性事件。根据这份文件的要求,解放军将按照野战军-兵团-军-师的标准来规范部队建制。

第一野战军
次年1月,由于各野战军需要离开原驻地解放全国,因此中央军委再度发布文件,确定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其中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而一野也顺势组建了第一、第二兵团。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一野第二兵团的情况。
第二兵团的建立1949年5月,一野解放大西北的战斗已经进入关键的决战阶段,胡宗南集团与宁夏、青海两地的马家军集中最后的力量妄图与一野对抗。
为了更好地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西北大地指挥作战,一野决定将麾下的6个军、15余万人整编为两大兵团,大幅减少一野前委的指挥压力。

解放战争
于是,一野第一、第二兵团相继成立。
其中第一兵团司令员为王震,政委为张子意,下辖第一军、第二军与第七军,由于张未到职,因此后来实际上由王震兼任了第一兵团的政委;第二兵团司令员为许光达,政委为王世泰,下辖第三军、第四军以及第六军。

许光达大将
在成立之初,第二兵团总兵力为7.5万余人,基本与第一兵团一致。
而第二兵团下属的第三军,军长为黄新廷,政委为朱明,下辖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
下属的第四军,军长为张达志,政委为张仲良,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
下属的第六军,军长为罗元发,政委为张贤约,下辖第十六师、第十七师、第十八师。

第一野战军官兵
解放大西北的过程中,第二兵团与第一兵团并称为“西北双雄”,赢得了无数大战的胜利,也为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仪式上,第二兵团司令许光达名列“十大将”之一,而他麾下的黄新廷、张达志、罗元发这3名军长则荣获开国中将军衔。
兰州战役一野两大兵团成立后,解放军在1949年7月的扶部战役中取得胜利,击败了胡宗南与青宁二马反扑西安的攻势。此时通往西北重镇兰州的西兰公路已经被彻底打通,一野大军即将兵指兰州。

激战中的解放军
兰州是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是马家军的老巢,打下兰州也就打通了解放新疆、宁夏的道路,这对解放大西北的整体局势将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彭德怀命令一野第二兵团与华北野战部队派出的第十九兵团互相配合,完成攻占兰州的作战任务。
接到命令后,解放军战士们在仅凭双腿行军的条件下,仅用数天便急行军500余里,快速集结于兰州外围地区。

解放军行军
作为马家军的老巢,兰州城内的马家军部队拥有4个军共计9万余人,而且他们的装备水平也比普通的马家军部队优秀得多,拥有轻重机枪、迫击炮、大口径火炮构成了坚固环形阵地,强攻难度很大。
8月20日,刚刚抵达兰州外围的第二兵团出动9个团的兵力对兰州外围阵地发起试探性进攻,但在伤亡2000余人后无功而返,被迫暂停进攻。
兵团司令许光达与众将总结进攻失败的教训后,认为需要先突破地势较高的沈家岭防线,随后向兰州城西关发展进攻,同时其余部队在多个方向开展佯攻,掩盖我军主攻方向。

解放军发起冲锋
兰州解放8月25日,兰州战役总攻打响。第二兵团麾下的第四军负责突破关键的沈家岭防线。第四军前身是1947年9月组建的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拥有陕北红军的底子,战斗意志极为坚强。
激战一整天后,马家军部队见解放军第四军的攻势愈发凶猛,心生怯意,最终弃守沈家岭退入城内。

解放大西北
沈家岭防线陷落后,马家军在兰州外围部署的阵地顿时被撕开了口子,而解放军炮兵部队则依托地形优势向其他方向的马家军部队发起猛烈炮击。
在解放军炮火下,马家军驻扎在营盘岭、马家山等阵地的部队全线溃逃,兰州彻底成了一座孤城。然而,溃逃的马家军部队在兰州黄河铁桥再度遭到第二兵团第三军的阻击,桥面一片混乱,大量敌军落水淹死。

解放军炮兵部队
此时,兰州城内已经乱作一团。8月26日凌晨2时,第二兵团第三军麾下的七师率先攻入兰州市区,与马家军残敌展开激烈巷战。
同时,其余解放军部队也从多个方向挺进市区,支援七师的巷战行动。战斗持续到中午时分,兰州城内的马家军部队已经被尽数歼灭,兰州正式宣告解放。

解放军进入市区
在这场兰州战役中,解放军第二兵团以伤亡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了国民党反动派部队27000余人。至此,一野向青海、新疆、宁夏前进的道路上不再有任何阻碍,解放大西北的进程被大大加速了。
此后,一野第二兵团沿着河西走廊追击青宁二马的残余势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参考资料
【1】兰州:西北最惨烈的攻坚战.人民网
【2】《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
【3】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