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西省纪委监委对中小学“校园餐”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目标直指食品安全和资金管理中的漏洞。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了一些学校在餐费管理上的严重问题,比如截留餐费、虚报食材费用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饮食质量,还损害了家长和学生的利益。
在汾西县第二中学,调查人员发现食堂的食材入库斤数与票据严重不符。进一步调查揭示,食堂的实际供货商是时任校长的亲弟弟,食堂负责人也是校长的前同事。这种利益链条导致了餐费被截留和套取,真正用于学生饮食的费用不足60%。这种问题在山西省其他学校也有发现,涉及金额巨大,影响广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山西省纪委监委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推动学校实行“刷脸支付”,确保餐费透明使用。其次,建立全流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从供应商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监管。此外,还成立了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监督,确保食堂饭菜的质量和安全。
这些措施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汾西二中的学生和家长都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早餐品类丰富,菜品质量提升,家长也能参与到食堂的监督中。山西省纪检监察机关已经查处了多起贪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等问题,立案1827件,处分1994人。
校园餐是学生的“盘中餐”,也是家长的“心头念”。看到这些变化,我感到非常欣慰。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学校吃上安全、健康的饭菜,而不是成为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山西省纪委监委的行动,不仅守护了学生的饮食安全,也维护了教育系统的公正和透明。
希望未来有更多地方能够借鉴山西的经验,加强对校园餐的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家长和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监督,共同守护孩子们的“舌尖上的安全”。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让“校园餐”成为阳光餐、放心餐。
对于这次山西省纪委监委的行动,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还有哪些措施可以进一步保障校园餐的安全和透明?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