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可是中国历史上备受高度评价的皇帝之一。要知道,在整个农业时代当中,唯有他做到了将田租赋税全部免除呢。就因为这一点,在后世人们要是说起崇拜的仁君,那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汉文帝啦。不过呢,汉文帝也并非事事都做得那么完美无缺。他曾经做过一件极为不光彩的事儿,就是下令让众多官员都到他亲舅舅的家里去,结果就把自己的亲舅舅给逼得走投无路,最终导致其死亡,这事儿可真算得上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大污点了。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她原本是魏王魏豹极为宠爱的妃子呢。在那个时候,有擅长相面的人,给薄姬看了面相之后就说,薄姬这面相可不一般呐,尊贵得简直没法用言语来形容,而且还断言她将来是会生下天子的哟。魏豹一听这话,那可真是高兴坏了,满心欢喜呢。
魏豹的运气实在是不佳,最终还是被刘邦给灭掉了。这之后呢,刘邦就把魏豹的姬妾薄姬纳入了自己的宫中。不过,刘邦一开始对薄姬并没有多么的宠爱,反倒是薄姬的姐妹比较受宠呢。有一回呢,可能是刘邦偶然间觉得薄姬怪可怜的吧,于是就宠幸了薄姬那么一次。您还别说,就这仅有的一次宠幸,薄姬就怀上了皇子,这也算是命运的一种安排吧。
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啊,那些曾经得到高祖宠幸的姬妾们,像戚夫人她们这一伙儿,可就倒了大霉啦。为啥呢?因为吕太后那是气得不行啊,就把她们全都给囚禁起来了,根本不许她们踏出皇宫一步呢。不过呢,有一位薄姬,情况就不太一样啦。她,平日里就很少能见到高祖,没怎么得到高祖的特别宠爱。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吕太后对她倒也没怎么为难,就准许她出宫啦。她出宫之后呢,就跟着自己的儿子到了代地,在那儿啊,她就成了代王太后啦。而且哦,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着一块儿到代地去了呢。
有这么一位女子叫薄姬,她在宫中那可是相当不受宠。不过呢,也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局势变动中,吕后居然允许她带着自己的弟弟薄昭,一同前往代国去辅佐刘恒呢。再来说说这代国吧,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不太好,紧挨着匈奴呢。这就导致代国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它的土地十分贫瘠,产出有限,百姓们靠着这样的土地讨生活可不容易;另一方面,还老是被匈奴三天两头地过来劫掠一番,百姓们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活过得很不安宁。在众多诸侯国当中,代国的条件可以说是最差的了。
在吕后离世之后呢,周勃、陈平等这些功臣们采取了一系列大动作,他们把吕家的势力全部进行了清洗,而且啊,不只是吕家,就连太子刘盈的后人也没能幸免,都被他们一并处理掉了。这之后呢,他们打算从诸侯王当中挑选一位引进到长安来。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那可是经过了一番考量的。他们琢磨来琢磨去,就想着找一个势力最为薄弱的,这样的话比较好掌控嘛。结果呢,就挑中了刘恒母子。要说刘恒母子,之前一直都是处于那种比较边缘、没什么优势的状态,可以说他们手里握着的牌在众多势力当中那是最差的了。但没想到啊,就是因为这样,反倒像是得到了命运给予的最好馈赠一般,迎来了这意想不到的转机呢。
在那个时候,代王就派遣自己太后的弟弟薄昭前往去拜见绛侯。到了那儿之后呢,绛侯等人十分详尽地给薄昭讲述了之所以要迎立代王的种种意图。薄昭完成这件事情后就回来向代王禀报了,他说道:“这事儿是确凿可信的,没什么可值得怀疑的啦。”
彼时,刘恒远在代国,对于长安那边的具体情形全然不知晓。要知道,刘盈这一脉刚刚经历了残酷的血洗,在这样的局势下,刘恒若要进入长安,实在难以预料到底是会遭遇灾祸,还是能迎来福运呢。而薄昭作为刘恒最为亲近之人,毅然决然地决定冒险前往长安,去面见陈平、周勃,以便能探清情况,也好让刘恒心里有个底。
有人回来后告知刘恒说:“这次是真的要让您当皇帝,您大可以放心地前往呢。”刘恒在听闻这样确切的消息后,这才动身入主长安,最终顺利登基,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文帝。在这个过程当中,薄昭可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刘恒能够成功登基着实立下了大大的功劳呢。
刘恒呢,把薄昭封为了车骑将军,在这之后,他们俩可是有过一段挺长的相处融洽的时期呢,就好比是蜜月期一般。你知道吗?就连周勃被人陷害了那时候,刘恒这边采取的做法是,让身为薄昭儿媳的公主出面,去求薄昭来帮忙处理这件棘手的事儿。后来呢,在多方努力下,最终还是由薄太后出面,这才成功地把周勃给救了下来呢。
大家都知道,汉文帝刘恒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他的年岁不断增长呢,他和舅舅之间的冲突那是越来越多了起来。为啥会这样呢?原来啊,刘恒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就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一个什么事情都帮他去做的舅舅啦。他心里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想要自己去做决定,去掌控一切事务呢。毕竟他可是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能够独当一面的皇帝,而从过往的情况来看,想要成为这样的皇帝,走那条孤家寡人的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呢。
想当年,代王才只有8岁的时候,就有一个人开始帮着他处理国政方面的诸多事务了,这个人就是薄昭,他可是代王的舅舅呢。而且在后来,薄昭还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去迎接代王入主长安,那可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可谁能想到呢,就是这样一位和代王关系匪浅且有功劳的舅舅,最后却被汉文帝给打发回封地了,到了封地之后,也就只能做个没什么实际权力的闲散贵人啦。
汉文帝终究还是没有放过薄昭。当时是以薄昭多次违抗朝廷所颁布的政令,并且还将朝廷的使者给杀害了作为由头。之后呢,汉文帝就派了大臣去陪着薄昭一同喝酒,其实这其中是有着别样的暗示的,那就是希望薄昭能够自行了断性命,好以此来成全汉文帝他自己所秉持的仁孝之名。
关于薄昭究竟犯了何种罪行,在史书当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留存下来。不过呢,可以确定的是,他所犯的肯定不是像谋反那样性质极其严重的大罪。想当初,薄昭看着自己的外甥从小一点点长大,那外甥打从8岁起的成长点滴他都看在眼里呢。可谁能想到,如今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外甥,竟然要对自己痛下杀手,要置自己于死地。薄昭每每回想起曾经的那些过往种种,心里就满是愤懑不平的情绪,所以任凭怎样,他就是坚决不肯选择自杀这条路。
汉文帝面对的情况极为棘手,要知道薄昭可是他的亲舅舅呢。在汉朝,一直秉持着以孝来治理天下的理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是汉文帝下达命令处死薄昭的话,那可就麻烦了,以后世世代代的人提起这件事,他肯定是摆脱不了不孝这个骂名的,这可真让汉文帝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呢。
话说汉文帝当时为了处理薄昭的事情,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安排朝中的文武百官一同前往薄昭的家门口,让这些官员们每天都在那儿披麻戴孝,做出哭丧的举动,就好像薄昭真的已经去世了一样。就这样,日复一日,接连好多天都是如此情形。薄昭面对这样的局面,心里别提多无奈了,最后实在没办法,为了能保留住最后的那点体面,只好选择自尽了。
咱们来回顾一下薄昭之死这件事,不得不说,汉文帝在这事儿上似乎是脱不了薄情的嫌疑呢。您想啊,薄昭可是有着拥立汉文帝的功劳,就这么一位舅舅,后来都已经回到自己的封地,安安心心地去做那富贵闲人啦,而且他也根本就不懂什么带兵打仗之类的事儿。这么一个对汉文帝来说可以说毫无威胁的人,真的没必要非得苦苦地去逼迫人家,甚至还把人给逼到死路上去,这又是何苦呢?
汉文帝向来以仁孝而闻名于世,其美名流传千古。不过呢,要是回溯一下他当初登上皇位的情形,就会发现这里面其实另有一番故事。当时,周勃等一帮功臣在考虑新皇人选的时候,经过一番权衡,觉得汉文帝势力最为弱小,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人自然是最好掌控、最容易拿捏的,所以就把汉文帝推上了皇位。可谁能想到后续的发展呢?结果竟然是周勃自己反倒被这个当初他们眼中的“软柿子”给送进了大牢。整个过程看似没有什么大的波澜,可就是在这不声不响之间,局势来了个两级反转。而汉文帝呢,经历了这些事,名声却依旧很好,并没有因为和功臣之间的这些纠葛而受到什么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汉文帝那可真是深藏不露的高手,着实不简单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