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江一所小学旁,一家叫肥娟的小吃店,凭着火鸡面、薯条、鸡柳这些简单的食物火遍全网。
不是因为食材有多特别,也不是靠花里胡哨的包装,而是因为价格便宜得让人不可思议:一块钱的火鸡面,两块的薯条,三块的鸡柳。这家小店爆火之后,老板夫妇依旧坚持着原价,没有涨过一分钱,老板娘还忍不住感叹:“我想辞职了!”这份坚持在当下无疑是一股清流。
这家小吃店的故事并不是从火鸡面开始的。一开始,这里其实是一家鞋店。鞋卖得怎么样?用老板娘的话来说,就是“快倒闭了”。生意惨淡的鞋店却意外成
了小学生们的“秘密基地”。这些孩子放学后总喜欢涌进店里,为的是那台500块钱买来的二手小电视。动画片一放,鞋店成了临时的托管点,
老板夫妇纵容着孩子们在店里看电视,尽管鞋是卖不出去的。鞋店虽然撑了很久,但终究抵不过入不敷出的现实,关门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转折出现在小朋友的一句无心之语。有人提议:“要是能在店里吃火鸡面就好了。”就是这样一句话,改变了这家店的命运,老板夫妇将店铺改成了小吃店,
菜单里只有几样小孩子喜欢的东西,火鸡面、薯条、鸡柳,而且价格压得极低。一次性杯子装的火鸡面成了爆款,薯条和鸡柳也总是供不应求。小孩子们零花钱
有限,老板夫妇心里有数,哪怕是这么便宜的定价,还是想着能让孩子们吃得值。小吃店开起来后,孩子们的参与感反而更多了。他们不仅是顾客,还成了
小店的“守护者”。有人维持秩序,有人帮忙装袋,甚至有孩子主动当起了“大堂经理”,为老板分忧。看着这一幕幕,有人感叹这是“童年的治愈场所”,
而对老板夫妇来说,或许只是单纯的“心软”。孩子们的欢笑填满了小店的每一个角落。小吃店的故事后来被搬上了网络。最初的直播只是记录日常,没想到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网友围观。老板娘一边切鸡柳一边回应弹幕,老板则忙着炸薯条、调酱料,直播间的节奏忙碌而温馨。网友们像参与了一场盛大的直播派对,
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有人建议改良配方,有人通过点外卖表达支持,还有人用直播间表白,搞笑而温情的画风让人印象深刻。而老板夫妇则一脸朴实地回应:“我们就是开个小店,没啥别的想法。”
随着小吃店的热度越来越高,商家的目光也被吸引过来。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广告商们为了抢夺“榜一”展开了一场竞赛。海信送来了85寸的大屏幕电视,直接取代了原来的二手小电视,孩子们纷纷喊着“感谢海信”;
白象则凭借网友打赏的刷榜成功翻盘,硬是压过了其他品牌;阿尔卑斯糖果也加入了战局,成了店里发放给顾客的小礼物。这场花式争宠看得网友乐不可支,也让这家小店有了更多的关注。
肥娟夫妇始终保持着他们的节奏。他们拒绝了商业带货的邀约,坚持靠小吃店的营业为生。直播间的热度对他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不会改变小店的本质。
哪怕面对人气爆棚的现状,他们依旧认真地切鸡柳、炸薯条,用透明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日常。老板娘面对镜头笑着说:“我现在只想把我的薯条炸完。”
这家小店能火到现在,靠的不是营销手段,也不是精明的商业策划,是一份真实和人情味。他们从鞋店时的“纵容”孩子,到小吃店的“宠溺”,再到网络直播中的“坦诚”,无一不是用朴实的方式打动人心。
在这个逐利至上的年代,这样的存在让人眼前一亮。写下这个故事时,我不禁感叹,真诚永远不会过时,而肥娟小吃店,就是最好的例子。欢迎评论区留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