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汤幻变的茶百戏图:千里之行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是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为什么清水能使茶汤幻变图案,茶百戏又是如何被揭秘的?
2009年4月中央电视台采访茶百戏
30多年前,茶百戏文化传承人章志峰从古籍资料中首次查到有关茶百戏的描述时,感到非常疑惑,茶汤如何能显现图案?带着这些疑惑他请教了当时的导师、著名茶学专家叶延庠副教授。叶老师经过一段时间调查后指出,目前还没有人知道茶百戏到底是如何表现?其原理、方法都需要靠实践去揭示。
2010年元旦章志峰老师与詹梓金老师在张天福百岁新年茶会上合影
2010年元旦首次展示茶百戏并与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合影
2010年元旦首次展示茶百戏后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题词
章志峰进一步询问有没有相关老师和专家可以请教,叶老师明确指出,在茶百戏恢复重现以前不存在茶百戏的专家,科学实践是唯一途径。当问到有什么渠道可以借鉴吗?叶老师指出,日本茶道由中国茶的技艺传入并演变形成,可能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2011年4月101岁茶界泰斗张天福在欣赏茶百戏
为此,章志峰经过十多年时间收集了大量有关点茶、茶百戏的古籍诗文和图的资料,同时做好赴日留学的准备。章志峰通过两度赴日留学学习日本茶道,并和宋代点茶历史记载进行比较分析,得知日本茶道保留了宋代点茶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在原料、内涵、工具都有较大改变。
2015年7月20日为安徽农大茶学专家宛晓春教授一行讲授点茶、茶百戏
他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要揭秘茶百戏,首先要恢复点茶法;要恢复点茶法,首先要从恢复点茶原料研膏茶开始。
2017年1月4日茶界泰斗张天福题字
于是,2005年回国后选择适当的茶园,根据古籍记载从茶树栽培、采摘、洗茶、蒸芽、榨茶、研膏、造茶到过黄,加工研膏茶,通过对不同环境、季节、茶树品种、采摘标准进行大量的加工对比试验。
2006年研膏茶加工技术较为成熟,进而加大对点茶和茶百戏的试验力度。由于古籍中只是记载了点茶、茶百戏的原料、工具、方法,表现效果等,而没有说明茶百戏的原理,探寻茶百戏的过程就像是黑暗中的摸索,无数次试验都以失败告终。失败之后,不断变换原料、方法,重新开始新的试验,无数个日夜的试验,收获的还是无数次的失败!正当怀疑古代茶百戏是否真实存在,准备放弃时,他重新反思过去走过的历程,觉得就这样放弃太可惜,前面二十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咬牙硬是将实验坚持了下去。
终于在2008年的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清水真的使茶汤出现了图案,虽然保存时间很短,但已揭示了茶百戏的原理。研膏茶的加工是基础,而茶汤悬浮液的稳定性是幻变图案的根本保证。
2008年在詹梓金教授的指导下,和有关专家对这门技艺和古籍茶百戏记载进行一年的反复对比认证,在确定了原料、工具、方法、特征、表现形式都和古籍茶百戏吻合后,2009年对外发布恢复茶百戏的消息。从此,这一千年文化才真正得到了揭秘,茶百戏真实地走入我们的生活。
2018年7月27日,为北京大学与CCTV记者讲授茶百戏
从茶百戏揭秘的历程真正感受到尊重历史和科学实践的重要,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从质疑到认可,从失败中收获成功,靠的都是科学实践和科学分析。从中也感恩叶延庠、原口勤子、詹梓金老师的正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