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糖橘吃太多真的会变“黄”!多久能恢复?

迎梅看养护 2025-01-27 19:34:32

每到春节,砂糖橘总是家家户户桌上少不了的主角,香甜可口的小橘子成了许多人的“年味担当”。

李先生是砂糖橘的忠实粉丝,看到家人买回一大筐砂糖橘后,他干脆把电视搬到茶几旁,一边追剧一边“炫”橘子。

可是,几天后,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的手心和脸颊居然泛起了淡黄色!

“我不会是得了什么怪病吧?”李先生急忙拍照发给医生朋友。

经过一番解释,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砂糖橘吃多了。

那么,为什么砂糖橘会让皮肤变黄?这种黄到底需不需要担心?

更重要的是,我们又该如何健康享受这种美味呢?

高胡萝卜素血症

李先生的经历,其实是很多砂糖橘爱好者的“通病”。

吃砂糖橘皮肤变黄的高胡萝卜素血症现象,专业上被称为“高胡萝卜素血症”。

这是由于砂糖橘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这种天然色素赋予水果鲜艳的颜色,同时也是人体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

然而,短时间内大量摄入含有β-胡萝卜素的食物,例如砂糖橘、胡萝卜或南瓜,身体一时无法完全代谢,多余的胡萝卜素就会堆积在皮肤的角质层,尤其是手掌、脚底和脸部等部位,最终导致皮肤黄染。

2014年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实验中20名志愿者在两周内摄入高β-胡萝卜素食物后,超过一半的人皮肤出现了明显的黄染。

这种现象集中在手心和足底,且在停止食用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后,皮肤颜色逐渐恢复正常。

皮肤变黄了,多久能恢复

好消息是,“小黄人”并不会一直黄下去。

只要停止食用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多喝水促进代谢,通常1到2周内,皮肤颜色会自然褪去,不需要特殊治疗。

如果黄染持续时间较长,并伴有食欲不振或疲劳,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病理性黄疸。

β-胡萝卜素在小肠中被酶转化为维生素A,这一过程需要时间。

如果摄入过量,身体优先储存为维生素A,其余部分则进入血液,并在皮肤毛细血管丰富的区域沉积下来。

人体新陈代谢会逐步分解和利用这些沉积的胡萝卜素,帮助皮肤恢复正常颜色。

砂糖橘的果糖

除了β-胡萝卜素,砂糖橘的果糖含量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

有传言称,砂糖橘中的果糖可能会促进癌细胞生长,这是真的吗?

一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上的研究提到,高果糖摄入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促进肿瘤生长。

这一研究基于动物实验,用已经患有癌症的小鼠进行高果糖玉米糖浆喂养实验。

研究发现,高浓度果糖确实可能通过肝脏代谢产生中间产物,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

然而,研究并未涉及砂糖橘等水果,更没有建议健康人群限制正常的果糖摄入。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日推荐水果摄入量为200-350克,大约相当于2-3个中等大小的砂糖橘。

只要在推荐量范围内摄入,果糖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过量摄入才可能增加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吃砂糖橘会上火吗?

春节期间,不少人抱怨砂糖橘吃多了嗓子痛、口腔溃疡甚至牙龈肿胀。

这个“上火”的感觉从哪里来?

砂糖橘的含糖量可达10%-13%。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糖分会让口腔和咽喉的黏膜细胞处于高渗透压环境,导致细胞失水,表现为干涩感。

此外,糖分为口腔细菌提供了理想的滋生环境,增加了牙龈炎和口腔溃疡的风险。

缓解“上火”的方法:

控制食用量,每天2-3颗为宜。

搭配凉性水果(如梨、黄瓜)或饮品(如菊花茶)。

餐后漱口,清洁牙齿,避免糖分残留。

如何挑选和保存砂糖橘

砂糖橘虽好,挑选时却暗藏学问。

买回家后,如何保存才能延长它的“美味寿命”呢?

挑选技巧

看表皮:表皮粗糙、颗粒感明显的砂糖橘口感更好。

表皮光滑的可能经过打蜡处理,保鲜时间更短。

看大小:直径4-5厘米的砂糖橘甜度和水分适中,太大或太小的口感可能略差。

看叶子:带绿叶子的砂糖橘更新鲜,保存时间更长。

保存方法

冬季温度较低时,将砂糖橘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即可,不需冷藏。

若气温较高,可将砂糖橘用透气的纸袋包好后放入冰箱,避免水分流失。

哪些人不适合吃砂糖橘

砂糖橘虽美味,但并非人人都能随意吃。以下人群需谨慎食用:

肾功能异常者:柑橘类水果含钾量高,过量摄入可能引发高血钾风险。

糖尿病患者:高糖分水果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建议将砂糖橘作为加餐食用,每天控制在一个拳头大小的量。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柑橘中的果酸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酸分泌或反流症状。

科学享受砂糖橘的甜蜜

砂糖橘是年味的象征,它的甜美让我们难以拒绝。

但无论是皮肤变黄还是“上火”,根源都在于“量”的掌握。

通过合理控制食用量,搭配科学的饮食习惯,我们不仅能安心享受美味,还能避免各种健康小烦恼。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