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上去了趟超市,遇到很难过的一幕。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男孩大概6、7岁,女孩儿2、3岁的样子。妈妈在挑选东西,哥哥牵着妹妹走在后面。经过零食区,妹妹拿起一袋薯片要吃。哥哥赶忙制止:“妹妹,不能吃。我们家没钱,买了零食就不能吃其他东西了。”

说完,就把零食放回去,拉着妹妹往前走,小女孩见状,大哭起来。女人转头后,男孩解释妹妹哭的原因,女人皱着眉头跟孩子说:“宝贝,咱们不买,贵,还不健康。妈妈回家给你做好吃的饭饭。”

说实话,作为妈妈我能够理解不想让孩子吃零食的心情, 但我不太理解不能吃是因为“穷”。说实话,这一刻我宁可看到孩子在地上撒泼打滚,也不愿意他微弯着脊背跟妹妹说:咱们没钱。尤其是在我带孩子读过《小狗钱钱》后,更是深刻的这么认为。
孩子懂事,与穷没有关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从古至今用无数个真实案例得出的结论。好像这些事实都在告诉我们,没有钱的孩子勤俭节约,从小懂事,有钱的孩子大手大脚不听话。
这是一个误区,孩子懂不懂事与贫穷不贫穷没有关系;而家里富有不富有,也与孩子懂不懂事没有关系。反而那些总是对孩子哭穷,强迫孩子懂事、节约的家长,却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产生了不好的后果。

后果一:内心自卑
家长总是哭穷,会让孩子内心变得自卑。就像上文中那个6/7岁的小男孩,他表现出与年纪不符合的成熟,在该向爸妈索取物质的年纪,却因为家里穷,而默默忍着。
以后跟着同学、朋友出去的时候,也会因为“穷”而不敢花钱。久而久之,“没钱、穷”的观念,渗入他的每一寸肌肤,让他很多事情上因为自卑,都不敢去主动追求。

后果二:为钱所累,走上不归路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相信很多人都有非常深刻的印象。除了一大群老戏骨的精彩演绎之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贪官赵德汉,这是一个带着浓浓悲情色彩的大贪官。
赵德汉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工资4000,奖金300,住在筒子楼,每月给乡下的母亲寄300元。这样一个从外形上看起来十分简谱的人,足足贪了2.3亿多。赵德汉连零头都记得,但却把钱藏在冰箱里、墙壁里,一分钱都不敢花。
被抓的时候,他哭着说:“我一分钱都不敢花,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寒门出的贵子,本该为人民办实事的,却因为穷,变得十分在意金钱,最后为钱所累。
后果三:迷失在物质的世界里
父母经常在孩子需要钱的时候对他们说:“穷,赚钱辛苦”这样的话,不仅会导致孩子格外对金钱关注,还会影响到孩子心理健康。
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内心对金钱的部分会显得严重缺失。成长的路上,极大可能会迷失在物质的世界里,尤其是女孩子。
帮孩子形成正确消费观网上看到这样一条评论:“哭穷是对的,比啃老强多了,父母的就是父母的,与孩子没关系,想要好生活就必须自己努力,宁愿他不理解也不给社会造垃圾和负担,中国人太多这样的爱孩子,最后养出个废物一样的孩子,因为我承担了这样的结果,亡羊补牢,现在还来得及。”

从最后一句话来看,他是用自己的经验来告诫大众。只是,想法过于极端。可以说从十分溺爱,养出一个“废物孩子”后,他的想法变成了“父母的就是父母的,跟孩子没有关系”。
当然,如果对于已成年的孩子来说,的确应该有“不啃老,自己努力”的意识,那么对于年龄尚幼的孩子呢?中国法律规定,父母抚养子女的义务截止到子女十八周岁。换句话说,18岁以前,父母必须给孩子花钱。
而从孩子出生到18岁的这段时间里,不应该总是对孩子哭穷,而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这一点上,我是从孩子刚3岁左右,就尝试进行了,对俩孩子做了财商启蒙,并做了相关引导,俩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储备基金”,还经常会互相监督,谁的“钱”多,平时如何省钱,说的头头是道,去超市也不会乱买东西。

首先,认知金钱。
认知金钱,只是认识钱的面额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让孩子明白金钱对于人的意义。简单来说,人活在世上吃住行都需要金钱,这种方式不是为了让孩子沉迷于金钱,而是让他在成长的过程,慢慢去体会金钱的重要性,为形成正确消费观做基础。
育儿小贴士:比如去超市或者买菜,可以让孩子去付钱。让孩子知道金钱重要即可,不需要总在孩子面前说,容易变成执念。

其次,让孩子知道金钱来自哪里。
前段时间看了一则视频,12岁的少年辍学打游戏,老师为了帮助他,带去母亲工作的工地。据悉,母亲搬一天钢筋才挣200多块钱,在感受了这份钱是在母亲辛苦劳作的情况下,男孩哭着说要好好学习。
生活中经常说“只有经历过才懂得感悟”,对于孩子来说也一样。不用怕让孩子尽早的接触钱,会让他们变得市侩,让孩子了解挣钱的辛苦,是培养财商的方法之一。

最后,培养孩子合理使用金钱,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跟孩子哭穷,他们懂得穷会限制孩子心智与发展。他们会支持消费,也会用实际行动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朋友小琳就做的很好,她说,和我一样都是借鉴的《小狗钱钱》,给孩子做财商启蒙。从儿子3岁开始,就让他自己消费。
一开始是帮助妈妈买一些简单的馒头、日用品等。上小学以后,她每周给儿子固定的零花钱,告诉他这些钱可以随意只配,但用完只能等到下一周。
如今小家伙小学六年级,是一个理财小能手。他把每周需要的东西买好以后,其他的存在自己的账户,听说已经好几千了,这还只是零花钱呢!

为什么我和小琳,都会用《小狗钱钱》给孩子做财商启蒙呢?因为这本书蕴含了很多存钱、赚钱以及投资的技巧和建议,用故事的形式展开,不仅孩子能学到关于金钱的知识,大人也能获益匪浅。

小孩子对金钱是没有概念的,也不懂的,如何计划自己的零花钱,更没有理财的观念。通过吉娅和小狗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劳动和价值的概念,让孩子懂得,劳动是可以赚到钱的,而如果想要理财,则要从市场中获得,也是在风险中学习。而这些,都是要在孩子刚开始接触金钱的时候,就要渗透给他的。

平时家长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看书讲故事,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故事中吉娅和小狗的相处,以及金融专业人士金先生和吉娅一家的故事,都能让孩子明白,理财对生活有多重要,而且要是正确的理财方式,才能让你的财务状况进入良性循环。
所以,《小狗钱钱》不仅是财商培养书,还是可以帮孩子建立金钱观、规划财富以及了解金钱规则的一本家教宝典,即使是成年人,也建议读一读,你会发现很多自己身上的理财误区。
一套书两本,分为1和2,也是基础和进阶的财商启蒙结合。通过小狗钱钱和吉娅的故事,相信你一定可以帮孩子找到启蒙财商的思路,并建立良好的金钱观。链接就在上方了,赶紧点开带走,给娃做财商启蒙,培养未来的“理财达人”。
凌晨妈妈来叨叨:
哭穷一点都不高明,也许是会教育到孩子勤俭节约,但却把心理也哭穷了。仔细想,这是一种情感绑架,让孩子被迫学会懂事。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健康的心理,远比对孩子哭穷后“省出”的那点钱,更有意义啊!钱包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与思想穷。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