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乒乓精神“逆风翻盘”!《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致敬每一个人

体育月旦评 2023-02-20 17:56:43

由邓超、俞白眉导演,邓超、孙俪、许魏洲、段博文、蔡宜达、丁冠森、孙浠伦、阿如那等领衔主演的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在2月17日正式全国上映。这部令人热血沸腾的国产体育大片,凭借着起伏跌宕的剧情设置,精益求精的专业拍摄,恪守真实的剧本内容,甫一上线便引起业界热议,收获观众的喜爱,并被不少人盛赞为“中国体育电影的新标杆”。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中国男乒是一支常胜之师,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曾经历一段低谷时期,影片正是取材于此,带领大家回忆了那段国乒男队从“最泥泞的”岁月“冲向光明”的励志经历,而那段属于中国体育的珍贵记忆被再次唤醒,深深触动着观众。

中国乒乓真实的“翻身仗”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男乒日渐式微,以瑞典队为代表的欧洲男乒迅速崛起。

1991年千叶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遭遇重创,男团滑落至第7名。同年6月,蔡振华临危受命出任男乒主教练,并确立了“以双打为突破口”的战略布局。

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得男双金牌、男单铜牌的中国男队在出征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前,目标是锁定在斯韦思林杯上的。为此队伍再次将老将王浩从西班牙召回队内,大胆启用在去年成都大奖赛上一夜成名的直拍快攻小将刘国梁;在参赛选手上,也打破以往单纯由教练定人选的模式,留出一个名额,让队员们通过公开竞争,择优入选。不过在与瑞典男队的最终对决时,老将王浩首盘负于卡尔松,而后尽管马文革战胜瓦尔德内尔,但第三、四盘王涛、王浩分别输给佩尔森和瓦尔德内尔,中国男队冲顶未果。

1994年11月以第二套阵容出征的中国男队在世界杯团体赛上战胜瑞典,为决战天津世乒赛打下了一针强心剂。1994年11月16日下午,法国尼姆市体育馆内灯火辉煌,几千名观众的视线都聚集在中心球台。这里正在进行的是第三届世界杯男子团体决赛。交战双方是中国与瑞典。当刘国染一记漂亮的反手攻球将佩尔森的来球打死,中国队卫冕成功时,几名远动员眼里都含着泪花。筹备了三年的天津世乒赛一触即发,中国队的“翻身仗” 已经近在咫尺。

其实42届哥德堡世乒赛后,中国男乒的整体实力就开始慢慢回升。孔令辉、刘国梁、丁松等一批新秀迅速成长起来:孔令辉曾“留学”欧洲,他的回归给中国队带来了具有真正意义的两面弧圈打法;刘国梁在1992年中国公开赛上以多变的发球和直拍横打横扫了欧亚强手;丁松在1994年瑞典公开赛上凭借削攻结合斩获男单冠军。三名新秀加上经验丰富的王涛、马文革,新老结合的中国队终于在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重回世界巅峰。

天津世乒赛男团决赛见证了中国队涅槃后的重生,面对“三连冠”瑞典队,中国队反复推敲作出决定:用人出新——派出了前两轮没有出场的丁松;用人不疑——派出了半决赛丢掉两分的马文革。耗时三个半小时后,随着王涛一记标志性的正手快带直线,中国队3比2击败瑞典队重夺斯韦思林杯。天津世乒赛上中国队继36届世乒赛后再次包揽7枚金牌,成为中国乒乓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

“纯粹”+“细节” 塑造逆风翻盘的热血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对于这段故事的演绎做到了热血励志与真实历史俱全,让人看得神经紧绷,着实过瘾。

正在意大利执教的主人公戴敏佳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条件和高薪的工作机会回到国内,在中国男乒跌入低谷,重新开启主教练竞聘时,他立下重夺斯韦思林杯的军令状。随后他组建了一支由“负伤主力、失意老将、千度近视的削球手以及两位初出茅庐的希望之星”组成的主力阵容,在不被看好的情形下,开启了重回巅峰的“逆风”之旅。

从不拘一格的选材,到创新训练方法,再到派队员去欧洲交流,在经历了诸多波折后,心怀必胜信念的中国男乒在1995年天津世乒赛决赛,面对“三连冠”瑞典队,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终于以3比2击败对手,在家门口重夺斯韦思林杯,实现了涅槃后的重生。

正如导演邓超、俞白眉所言:“这部电影不是一个讲人怎么成功的电影,而是一个讲人在下一个成功到来之前,怎么面对失败的故事。”热血的乒乓精神背后,是乒乓人不怕失败、不怕吃苦、从零做起的勇气和决心。

而整部电影无论是角色的塑造,还是整体的制作都细致入微,力求扎实。据导演俞白眉介绍,在拍摄前期的采访和调研中,剧组整理了100万字对乒乓球运动员的采访素材,访问了中国乒乓球队老中青三代运动员。还有不少运动员或乒乓球专家为影片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而演员们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为了角色的塑造全情投入。“我们选用的演员都不是运动员,因此训练都是从零开始,练习了8个月,每天都有18位乒乓球高手作为我们的技术指导跟摄制组在一起。”俞白眉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揭秘了拍摄细节,“我们总共拍了80多个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球,没有一个是虚构的。我们的演员把他们各自分到的要表演的球存在自己的平板电脑里,所有的技术指导在8个月时间里每天帮他们打磨这80个球的细节,就是为了做到让这80个球和历史上出现的一模一样。”

正是在这种匠心精神的指引下,全剧才为观众创造了更优质的代入感,让观众充分感知到历史上的一幕幕经典时刻、球员们的打球神韵,从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当然这也是对于那段历史、那批球员的致敬。前世界冠军马文革就曾表示:“一边看着电影故事,一边回想着自己经历的乒乓生涯,不禁热泪盈眶,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岁月。”

而感动前世界冠军刘国正得也是电影中的细节:“大到演员外形和打球动作,小到人物下意识的动作都非常真实”。电影在细节之处的用心,让刘国正感慨道:“主创团队的敬业精神和我们运动员一样。作为运动员我们就要拼搏,冠军就是我们乒乓人要去完成的使命。我会推荐身边的人去看这部乒乓电影,去感受那种面对困难时大家凝聚起来,一起去战胜困难的乒乓魅力。”

是乒乓史诗,也有温情的家国故事

除了令人热血沸腾的绝地反击和接近于真实赛场的画面外,电影还讲述了这段乒乓史诗背后一个个温馨的故事。

影片中,在封闭集训期间,戴敏佳与家人通电话,迟迟没有学会说话的儿子突然冒出一句耳读目染的“飒!”让铁腕少帅在电话这头啜泣满面,男乒一号战将白民和在球台上鏖战正酣,出现逆风局面时,在震耳欲聋的赛场里,爱人的加油给予他额外的能量。此外,影片也关注到了那些在聚光灯外的替补与陪练球员,“8岁进体校,19岁进国家队”、“整个中国弧圈打得最好”的球员陈文为了整支队伍的进步只能做主力球员的陪练,展现了幕后球员的功不可没。离开队伍后,当看到球队获胜后,他在街头泣不成声的画面令人动容……

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不仅呈现了一个老少咸宜的热血体育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乒乓球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的强大源动力——牺牲与付出。聚光灯下的那个夜晚,绝地反击的时刻凝结成了一代中国人的时代印记,而在这背后提供能量的则是每一个乒乓人、每一个乒乓家庭责无旁贷的牺牲与付出,由此才铸就了“国球”之名。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值得每一位心有国球情节的人,通过影片重温中国男乒从低谷重回巅峰的澎湃岁月,这部“献给每一个不被看好的人”的作品,可以让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感受热血,享受中国乒乓带来的精神洗礼。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由中国移动咪咕联合出品。作为WTT中国地区独家媒体合作伙伴,中国移动咪咕在乒乓球赛事转播领域耕耘多时,持续为球迷用户呈现沉浸式观赛服务。

在赛事直播层面,咪咕为球迷带来超高清直播、多屏同看等多重体验,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了解运动员动态,感受赛场激情。此外,咪咕还在转播中打造“天花板”级乒乓球解说天团,力邀国乒名宿和知名体育解说员,以最专业权威的评述解析陪伴球迷群体共享精彩乒乓赛事。

此次联合出品《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继2020年国庆档电影《夺冠》之后,中国移动咪咕再一次合作体育题材影片。近几年,中国移动咪咕陆续合作了《我和我的祖国》《夺冠》《金刚川》等多部院线爆款电影,助力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破圈”传播。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咪咕影院”购买电影票,同时中国移动用户发送短信123到10658830还可抽取电影票抵用券。

中国移动咪咕一直致力于“体育+文娱”的内容布局,在囊括了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亚运会等多个顶级赛事的转播权,以及NBA、CBA、欧冠、排超、UFC、WTT等超30个体育IP的庞大体育内容基础上,咪咕还结合音乐、综艺、剧集等形式,推出一系列赛事衍生节目、体育题材影视剧,通过体育精神和文化故事的融合传播,引发全民更为广泛的共鸣。

此次携手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奉上视听盛宴的同时,咪咕正在全程直播“直通德班”国乒世乒赛选拔赛,未来还将持续放送2023年WTT赛事,唤醒藏在无数国人心中的乒乓情节。

体娱大餐已就绪,一起线上观赛、线下观影,在WTT赛事中感受体育热血,在《中国乒乓》中重温国球辉煌!

0 阅读:38

体育月旦评

简介:用心观赛事,理智对输赢,一场月旦评,体育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