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当天,宣布成立“政府效率部”,目标直指美国联邦政府的“官僚癌”。
随即,马斯克以“政府效率部负责人”身份空降华盛顿,扬言“130天砍掉1万亿美元赤字”。
如今期限将至,他宣布5月底辞职,留下一个被裁掉10万公务员、抗议席卷全美的烂摊子。
这场“企业式政府改革”是成功还是灾难?白宫是真慌了,还是早就想甩锅?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996文化搬进白宫·】——»
长期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官僚癌”现象严重。
就拿行政部门来说,一个简单项目就需经多部门反复审核,耗时耗力,大量资金还浪费在没有意义的流程中。
不仅如此,据相关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岗位存在倚老卖老,凭借资历混日子的现象。
对此,特朗普团队深知,若不整治这些“官僚癌”,美国政府将在低效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于是在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上任当天,他就宣布成立“政府效率部”,试图给联邦政府来一场“大手术”。
而马斯克就任此次部门的负责人,一上任,他就提出要在130天内削减1万亿美元的政府支出。
并且,他还将特斯拉的“996文化”搬入白宫。

要求联邦雇员每周提交工作周报,两次未交即开除,此提议一出,就有21名技术雇员因抗议“废除公共服务”集体辞职。
不仅如此,马斯克宣称“不养闲人”,计划砍掉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和“不必要支出”。


截至3月,已有多达10万联邦雇员接受了“买断”或解雇协议。
这一动作引发了国际开发署和教育部的格外不满。
国际开发署作为联邦政府负责大部分对外非军事援助的专职机构,早已被效率部列为重点改革对象。

在效率部的介入下,国际开发署的大量员工被裁撤,工作陷入混乱,几乎处于停摆状态。
而教育部,由于其内部运作流程和人员架构被效率部认为存在诸多低效问题,也经历了大规模的整顿,一度陷入停摆,正常的教育管理事务难以推进。
国务卿鲁比奥更是直接站出来,公开呛声马斯克“越权”。


在有人抗议的带动下,许多被裁员工和工会也组织纷纷站出来,指责马斯克的做法过于激进,损害了员工的权益。
一些机构在裁员后发现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不得不召回部分员工,这让马斯克的改革计划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从目标完成进度来看,截至3月28日,据“政府效率部”自身核算,仅削减了约1300亿美元的总体成本,距离1万亿美元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政坛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好,特斯拉自身又出现了大问题......

«——【·马斯克要辞职了?·】——»
3月1日,众多示威者聚集在美国多地特斯拉门店外,抗议马斯克应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牵头“政府效率部”推动削减联邦开支的行为。
期间,特斯拉的股价大幅下跌,门店及车辆被破坏,甚至面临抵制购买的困境。

从股价表现来看,自“政府效率部”项目推出后,特斯拉股价几乎一路下行。
当地时间1月21日开盘价为432.64美元,到3月10日收盘价已直接腰斩至222.15美元,累计跌幅近49%。
3月10日当天,特斯拉股价大跌15.43%,创下了特斯拉股票五年来最差单日表现。

在市场销量方面,特斯拉在全球主要市场都遭遇了“滑铁卢”。
全球汽车信息平台数据显示,欧洲销量暴跌45%,中国市场腰斩,市值蒸发近万亿。
这一连串暴击让马斯克焦头烂额,而更耐人寻味的是白宫的态度变化。

«——【·一场各取所需的游戏·】——»
表面上,特朗普还在高调喊话“支持特斯拉”,要求民众购买美国制造的电动车。
但背地里,白宫早就开始“去马斯克化”——今年2月悄悄任命艾米·格里森为政府效率部代理主管,把马斯克降级成挂名的“非正式顾问”。

这种明捧暗踩的操作,暴露了共和党的真实算盘:既要利用马斯克的商业影响力为选举造势,又怕他过于激进的改革引发社会动荡影响选情。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团队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

马斯克在政府效率部搞的“灭霸式裁员”虽然砍掉了3000亿美元开支,但也引发了全国性抗议,甚至导致特斯拉展厅被纵火、充电桩遭破坏。
这种政治风险是共和党承受不起的,所以马斯克注定只是颗“过渡棋子”——用完了就得扔。

更讽刺的是,正是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加剧了特斯拉的困境。
新关税导致供应链成本飙升,直接影响了特斯拉在全球的定价策略和盈利能力。
一边喊着支持国产电动车,一边出台政策打击车企利润,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政治优先于经济”。

眼下马斯克可谓腹背受敌:商业上要挽救暴跌的销量,政治上又成了两党博弈的牺牲品。
而白宫的态度很明确:功劳归政府,黑锅归马斯克。
这场政治真人秀的结局已经注定——当马斯克失去利用价值,等待他的只会是“谢谢参与”。

面对这样的情况,马斯克表示计划于5月底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的职务,重新回归特斯拉。
对此,特朗普表示,能理解马斯克要管理自己的大公司,迟早会回去。
同时,特朗普还表示会尽可能让马斯克多留一段时间,认为他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在回答有关政府效率部是否会继续运营的问题时,特朗普表示,政府效率部将“在某一时刻终结”,但未提供具体时间表。
从特朗普的这些回应可以看出,白宫在马斯克改革问题上的态度变得更加务实和谨慎。
既

肯定了马斯克的能力和贡献,也不得不面对改革带来的种种问题,以及马斯克回归商业的现实。
对于此次变动,“慌”的似乎只有美国官僚体系,10万裁员虽未达预期,却撕开了联邦政府臃肿的遮羞布。
未来,若美国不解决“立法行政”的利益捆绑和游说集团渗透,任何“效率革命”终将重蹈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