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刚走完长征的毛主席,衣服破烂,满脸憔悴,瘦得令人心疼

草根爱练剑 2025-03-11 02:40:04

资讯来自网络;原创 云上宁阳生活 山东

在历史的长河中,1935年秋中央红军进驻陕北的那一幕,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承载着无数的艰辛与希望。当我们看到那时毛主席那憔悴消瘦的身影,破旧衣衫下是为革命操劳过度的身躯,不禁让人对那段波澜壮阔又艰苦卓绝的岁月产生了深深的好奇与敬意。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的带领下,历经千难万险,成功抵达陕北吴起镇,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下,硬生生闯出的一条血路。

一路上,红军遭遇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困境,被迫踏上长征之旅。在这漫长的征途中,毛主席既要指挥红军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腊子口战役等,一次次在绝境中寻找生机,又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度匮乏的物资条件。

那时的红军,常常食不果腹,草根树皮成为了他们的“主食”,能吃到红薯南瓜就算是难得的美味了,荤腥更是奢望。毛主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从不搞特殊,他在艰难困苦中始终坚守着对革命的信念,为红军指明前进的方向。

每一次决策都关乎着红军的生死存亡,每一次战斗都凝聚着他的心血,长期的劳累与压力让他的身体逐渐消瘦,面容也变得憔悴不堪,但他的眼神却依然坚定如炬。

在这艰苦的长征路上,毛主席始终心系百姓。就像1934年冬天经过贵州剑河县时,遇到一位抱着孩子的苗族妇女,大人孩子衣衫单薄、饥寒交迫。毛主席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毛衣,拿出被单和口粮送给她们,全然不顾自己还要在寒风中继续行军作战。

这看似小小的举动,却体现了毛主席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在他心中,人民的苦难就是他的苦难,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

毛主席在长征中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从路线选择上,他巧妙地避开了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城市,带领红军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革命力量。在军事指挥上,他用兵如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

四渡赤水时,红军在敌人的包围圈中灵活穿梭,让敌人摸不着头脑,成功摆脱了困境;巧渡金沙江,更是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

他用卓越的军事智慧和领导才能,书写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光辉篇章。同时,红军一路宣扬党的先进性,为百姓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军转危为安后,为即将到来的全民族抗战保留了有生力量。若没有长征的成功,在日寇侵略的危急时刻,中国可能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长征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的革命意志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今,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毛主席用他的行动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时刻铭记先辈们的付出,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宫玉聪.长征:艰难的道路抉择[N].中国国防报等媒体报道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