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年,关羽北攻襄樊。
其间,关羽“连呼”刘封、孟达,命令他们发兵相助。
然而,刘封、孟达,却始终不发一兵相助。
其后,关羽败走麦城,形势危急。
此时,距离最近,最可能拉关羽一把的,又是在上庸的刘封、孟达。
然而,到关羽败亡,刘封、孟达,仍然始终未发一兵相助。
刘封,为什么不助关羽?如果刘封真的相助,帮得上关羽吗?
小说之辞:刘封与关羽的私人恩怨小说中,对于这一段,有非常生动的描述。
小说的描述是这样的。
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没有调遣过刘封。
直到败走麦城,形势危急时,才想起派廖化向刘封求救。
刘封以关羽为叔父,想要去救。
然而,孟达却“揭秘”一段往事。
当初,刘备登位汉中王后,就立谁为嗣的问题上,请教诸葛亮。
诸葛亮表示:这是您的家事,您可以与您的兄弟关羽、张飞商议。
于是,刘备派人去问关羽。
关羽回答:螟蛉之子,不可立呀!应当让刘封居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
如此,刘封打消了救关羽的念头,推说“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拒绝支援关羽。
或许小说描写得过于生动,因此,后世许多人认为刘封或许确实是因为与关羽的个人恩怨而不相救。
不过,小说之言,看看就好,不必当真。
关羽反对立刘封为嗣,刘封因此不救关羽,都没有任何严肃正史记载。
正史中,记载了关羽对刘备的许多“意见”,比如说要与马超比武,比如说不想与黄忠这样的“老卒”为伍···
在记载如此详实的情况下,也没有提过对刘封嗣子之位的看法···
所以,大概率,关羽是没有对立不立刘封发表过“得罪刘封”言论的。
因此,这个小说中强调的理由,基本是可以排除的。
关羽攻襄樊期间拒绝出兵的原因:“山城初附,未可动摇”是事实刘封、孟达所说的“山城初附,未可动摇”,并不是推说之辞,而是实事求是的反映情况。
当年五月前,刘封随刘备参与汉中之战。
此时,孟达已经自秭归出兵,夺取房陵,进攻东三郡,但三郡仍然顽固抵抗。
汉中之战后,刘封才奉命自沔水而下,配合孟达,攻略东三郡。
随即,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刘封等人成功夺取东三郡。
以时间算,应当是在五月下或者六月。
关羽攻襄樊之战,发生在当年七月-十二月,距离此时远远不足半年。
所以,“山城初附”,是事实。
而且,鉴于申耽、申仪兄弟在东三郡的实力,刘备采取了“抚”的方式。以申耽为征北将军,仍领上庸太守,以申仪为建信将军,仍然领西城太守。
我们前面提到,孟达单独进攻东三郡时,三郡未降,直到刘备夺取汉中,刘封前来夹击时,他们才迫于武力而投降的。
所以,申家兄弟此时在东三郡依然掌握着雄厚力量,而且,他们只是因为武力威胁才刚刚归附刘备集团。
显然,此时,因为时间太短,刘备的恩德尚不及施展,刘备集团仍然依赖武力威慑而控制着东三郡。
所以,一旦刘封、孟达前去支援关羽,武力威慑减轻,刘备集团在此的统治就会动摇。
因此,“山城初附,未可动摇”,确实是事实,也确实使刘封、孟达不能及时支援关羽。
襄樊之战期间,如果刘封支援关羽,能够发挥多大作用?那么,当时,刘封、孟达,如果积极支援关羽,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呢?
这要分两头来说了。
1、刘封、孟达的支援,对关羽很重要。
刘封、孟达,可以派来的兵力,有多少呢?
刘封当时的兵力不详。
但是,孟达的兵力是有数的。
孟达所统的兵力,在4000以上。
当初,法正、孟达,奉刘璋之命,各带2000兵去迎接刘备。
随后,刘备让孟达“并领部众,留屯江陵”,后来,孟达又调为宜都太守。
熟悉汉末兵制的朋友都知道,当时将领的部众,一般是兵随将转的,一直追随将领行动的。
所以,孟达的部众,至少是在4000以上的。
后来,孟达与刘封翻脸,也是率领部曲四千余家离开的。(部曲以一家出一兵算,也是4000余)。
所以,刘封不动,让孟达率领本部去支援,也能带去4000兵。
4000兵,对关羽很重要!
我们知道,最后,关羽与徐晃在四冢决战时,关羽的机动兵力也就是5000人。
如果加上孟达的4000兵,关羽的机动兵力就能够接近倍增,对关羽来说是很重要的。
2、即便如此,刘封、孟达也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我们知道,当时,曹操是源源不断从各地调兵前来增援的。
甚至连淮南等地的张辽等部都奉命赶来。(只是,各部抵达前,徐晃已经单独在四冢击败关羽)
所以,刘封、孟达如果前去增援,确实可以充实关羽的力量,甚至可能迫使徐晃推迟进攻时间,但与曹操源源不断调来的兵力相比,只能算是杯水车薪,翻不了天。
同时,关羽最后撤军,是因为孙权袭其后方。
无论孟达来不来援,只要关羽判断东吴威胁不大(在吕蒙诈病,陆逊卑词迷惑下,关羽肯定要调后方之兵往援的),都会调后方之兵前往增援。
所以,刘封、孟达往援,虽然确实能够充实关羽的力量,但却是不具备决定性的,杯水车薪而已。
关羽兵败麦城时,刘封不救的原因史书称关羽是在攻打襄樊期间“连呼封、达”,没有提到兵败麦城时是否有调遣。
不过,显然,在关羽兵败麦城时,刘封、孟达往救关羽,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刘封、孟达为何不救呢?
首先,“山城初附,未可动摇”的局面依然存在,而且似乎更加严峻了。
关羽从撤围襄樊,到败走麦城,再到兵败身死,只有短短1个月,时间太快了,刘封、孟达在上庸的局面并没有什么实质变化,依然是“山城初附,未可动摇”。
同时,刘封、孟达往救的主要通道,已经被东吴封锁。
自东三郡沿沔水而下,关键点是房陵。当初,孟达正是首先攻取房陵,开始攻略东三郡的。
此时,孙权、吕蒙袭得南郡后,迅速派陆逊西进,切断益州与荆州的联系。
陆逊在进取夷陵等地后,“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
也就是说,陆逊已经攻略房陵等地,不但切断了东三郡东援之路,甚至对东三郡本身都构成了巨大威胁!
况且,曹军在解襄樊之围后,仍然有大量部队驻扎相关地区,也从侧面威胁着东三郡!
所以,这一情况下,刘封、孟达,也确实无力去救援关羽了!
刘封、孟达,如果救关羽,能够救得到吗?那么,如果刘封、孟达,仍然派兵去救关羽,能不能救得到呢?
在关羽兵败麦城期间,吕蒙已经必欲擒关羽而后快,层层拦截。
以刘封、孟达的实力,要堂而皇之的打开包围圈,迎接关羽,是办不到的。
唯一的方法,就是避开东吴的拦截,接应关羽。
如果有无线电,双方随时联络,那么,接应出关羽的概率是很大的。
问题是···没有随时联络的情况下,欲迎关羽,恐怕连找都找不到。
这个情况下,刘封、孟达去接应,可能可以牵制一部分东吴兵力,给关羽突围间接创造一些条件,但至于能不能救到关羽···还的看关羽自己的“走位”了。
还是那句话:要帮忙,多少能帮到一点忙,但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刘封、孟达所在的东三郡,确实是益州与荆州的北面联系之地,在当时本是一个可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地方。
但是,刘封、孟达当时的兵力不多,且刚刚平定东三郡,在这个关键地点,没有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力量。
在曹操、孙权两大势力夹击关羽的情况下,无论是“助攻”,还是“救命”,刘封、孟达都起不到太大作用。
当时,已经打下汉中,在益州兵强马壮的刘备本人,不曾出一兵增援;关羽自己的数万兵力在东吴袭得江陵后,稀里糊涂一哄而散···
这个情况下,再去问责刘封、孟达,又有何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