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被枪毙27年后改判无罪,子女申请赔偿被拒,法院:不溯及既往

天空叙史 2024-10-08 14:33:15

前言

1960年7月10日,山西省临猗县男子刘忠武,因投毒罪被山西省万荣县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同年8月29日执行枪决。

但在21年之后,法院却发现这个判决并没有有力的证据,改判刘忠武无罪。

正当家属为此喜极而泣,向法院提出了赔偿时,法院的一句“不溯及既往,”令多年坚持维权的家人彻底崩溃……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发生冤案

1960年的春天,山西省一个普通的村庄里,刘忠武正忙碌于他的工作岗位,作为村公社食堂的事务长,他每天都要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务,确保食堂的正常运转。

这份工作对31岁的刘忠武来说意义重大,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照顾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大家子。

刘忠武为人谨慎,做事认真,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他总是提前到达食堂,检查食材质量,核对账目,安排工作。

然而,3月的一天,平静的村庄突然被一起意外事件打破了宁静,公社食堂爆发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投毒案,五名用餐的社员突然出现中毒症状,所幸医护人员反应迅速,及时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救治,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这一事件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村民们议论纷纷,猜测凶手可能是谁,由于刘忠武是食堂的负责人,自然成为了众人怀疑的对象。

一时间,各种流言四起,有人说看到刘忠武鬼鬼祟祟地在食堂后厨徘徊,还有人声称听到他与人发生争执。

很快,当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刘忠武被带走接受审讯,在审讯室里,他极力辩解自己的清白,但面对警方的连番质问,他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调查人员认为,作为食堂负责人,刘忠武有作案的最佳时机和条件。

在高压的审讯下,刘忠武的精神几近崩溃,他无法理解为何自己会陷入如此境地,更无法接受自己可能背负杀人未遂的罪名,然而,他的辩解和哭诉并没有得到重视。

案件审理的过程异常迅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于这样性质恶劣的案件,司法机关倾向于从严从快处理,没过多久,法院就做出了判决:刘忠武犯投毒罪,判处死刑。

在一个阴沉的早晨,枪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31岁的刘忠武,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还有一个悲痛欲绝的妻子,这个本该充满希望的家庭,从此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之中……

对家庭的影响

父亲刘忠武被逮捕之后,刘青水的生活天翻地覆,母亲整日以泪洗面,邻居们看向他们的眼神变得复杂,有同情,有畏惧,更多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疏离。

小小的刘青水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躲着他们,为什么曾经和蔼可亲的叔叔阿姨们现在见了他们就绕道而行。

村里的孩子们不再和他玩耍,学校里的老师对他爱答不理,每当他走在街上,总能听到身后传来的窃窃私语和指指点点。

生活的重担压得这个家喘不过气来,母亲带着刘青水和兄弟姐妹们离开了生活了几代人的村子,在陌生的城市里艰难求生。

没有亲戚朋友的帮助,没有熟悉的环境,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刘青水看着母亲日渐佝偻的背影,心里充满了酸楚和无助。

成长的道路上,刘青水遇到了太多的阻碍,他的成绩一直很优秀,但每次升学都会因为家庭背景而被拒之门外,眼看着昔日的同窗一个个走进更高的学府,他只能留在家乡,过着平凡而艰辛的生活。

刘青水的姐姐们也因为家庭的缘故,婚姻之路坎坷不平,好不容易谈成的亲事,常常因为对方家庭得知他们的背景而告吹。

艰难的申诉道路

时光飞逝,转眼间刘青水已经长大成人,父亲的冤案如同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1980年,他下定决心要为父亲洗刷冤屈,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他别无选择。

刘青水开始四处奔波,搜集证据,他翻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走访了当年案件的知情人,每一个线索,每一份文件,都可能是洗清父亲冤屈的关键。

申诉的过程充满了挫折和失望,有的部门对他的诉求置之不理,有的则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诿,但刘青水没有放弃,他一次又一次地奔走于各个机关之间,恳请有关部门重新审理父亲的案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青水的青丝渐渐染上了白霜,但他追求正义的决心却愈发坚定,他的执着打动了一些正直的人,他们在暗中给予支持和帮助,慢慢地,真相开始浮出水面。

终于,在1987年,也就是刘青水开始申诉的第26个年头,临猗县法院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宣告刘忠武无罪,当法官宣读这个判决时,刘青水泪如雨下,这一刻,他等待了太久太久。

然而,事情并不像刘青水想象的那么简单。

不溯及既往

刘青水为父亲洗脱冤屈后,内心的重担并未完全卸下,他深知,一纸无罪判决书虽然还了父亲清白,却无法弥补家人数十年来所遭受的苦难。

那些失去的机会,承受的歧视,以及无法挽回的时光,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损失,然而,刘青水认为国家赔偿不仅是一种经济补偿,更是对历史错误的一种正式承认和道歉。

带着这样的信念,刘青水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他搜集了大量资料,整理了家庭多年来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创伤,希望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然而,当他满怀希望地向法院提交申请时,得到的却是令人失望的回复。

法院以《国家赔偿法》不溯及既往为由,驳回了刘青水的申请,这个决定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刘青水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他不明白,为什么法律可以还父亲清白,却不能为他们家庭的苦难负责。

但刘青水并未就此放弃,他开始研究法律,寻找可能的突破口,他四处请教律师,希望能找到支持自己诉求的法律依据。

刘青水一次又一次地向上级法院提出申诉,他的案卷越来越厚,里面不仅有法律条文的解释,还有家庭成员多年来的遭遇记录。

他希望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能唤起司法人员的同理心,然而,每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申诉被驳回。

岁月无情地在刘青水脸上刻下痕迹,他的头发渐渐花白,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但他追求公平正义的心却丝毫未减,即便到了68岁高龄,刘青水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申诉之路。

每次去法院,刘青水都会精心准备。他会穿上自己最整洁的衣服,将材料仔细整理好。尽管双腿已经不如从前灵活,但他依然坚持自己步行到法院。在他看来,这是对父亲、对家人的一种承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坚持。

尽管身体每况愈下,但刘青水的意志却越发坚定,他告诉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继续为家人讨回公道。

这不仅是为了过去,更是为了未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推动相关法律的完善,让更多像他们家庭这样的受害者得到公平对待。

小结

对刘青水来说,这场漫长的申诉之路已经超越了个人利益的范畴,它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即便前路艰辛,即便胜利渺茫,他依然选择坚持下去,因为他相信,只要不放弃,就还有希望。

参考文献

红星新闻——男子因投毒罪1960年被执行死刑,27年后宣告无罪,子女申请国家赔偿被驳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