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在燕赵之地的一个偏僻小村庄里,生活着一户贫困的农家。家中四口人,分别是刘大虎和他的妻子李氏,还有一位年事已高的老母亲以及一个年仅十岁的男孩。
失去了顶梁柱的李氏,心中充满了悲痛与无助。但为了家中的老母亲和幼子,她不得不强打起精神,挑起生活的重担。白天,她在田间辛苦劳作,汗水湿透了衣衫,双手也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晚上,她还要在微弱的灯光下帮人织布,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眼睛也熬得红肿。
村里的地主儿子牛大壮,是个不学无术且好色之徒。他见李氏虽历经生活的磨难,却仍有几分姿色,便起了歹心,想要占李氏的便宜。李氏为人正直,坚决不从,牛大壮因此怀恨在心。由于李氏租种他家的地,他便借机涨租,试图以此逼迫李氏就范。李氏面对高额的地租,愁得夜不能寐,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奈,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拿不出这笔钱的她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
没过多久,李氏家的母鸡突然下出了一枚银蛋,银光闪闪,足足有十两重。这消息在村子里传得神乎其神,很快就传到了牛大壮的耳朵里。牛大壮听闻后,心中满是贪婪,立刻上门索要地租。李氏看着牛大壮那副丑恶的嘴脸,心中充满了厌恶,但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只得把银蛋交给了他,换回了一些铜钱。其实,这银蛋是道士事先给李氏的,故意放出消息引牛大壮入局。
牛大壮回到家后,怀疑银蛋有假,便让家丁切开查看,发现成色纯正。他的心中顿时被财富的欲望填满,迫不及待地去找老道询问这鸡怎么能下出银蛋。老道故作神秘地告诉他:“这鸡是个宝鸡,如果在富贵人家,喂上细粮,说不定能下金蛋。”牛大壮听后大喜过望,一心想要把这只鸡收购。李氏假装不情愿,说这是宝鸡,要黄金十两才肯卖。牛大壮求财心切,咬咬牙只得答应。
一天夜里去上香时,突然遭遇野兽,他在慌乱中吓得六神无主,拼命逃跑,结果忙中出错,失足跌进了河里,就这样丢了性命。
李氏用得来的黄金,治好了老母亲的病,还把儿子抚养长大。看着母亲身体逐渐康复,儿子也能吃饱穿暖,李氏的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感激。后来,李家的日子越过越好,逐渐成为了富户。为了感谢道士的帮助,李氏把道士的画像供在家里,时刻铭记这份恩情。
从此以后,李氏一家过上了平静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