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困局启示:独立自主才是立国之本

余涛聊谈 2025-03-01 17:54:28

基辅的寒冬里,乌克兰士兵撕下军服上的星条旗标志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这个曾经拥有世界第三核武库的国家,如今却在美俄博弈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当泽连斯基飞赴华盛顿签署矿产协议时,乌克兰人民终于意识到,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背后,自己不过是大国棋局中的一枚弃子。

1991年的乌克兰手握3000枚核弹、19架图-160战略轰炸机,军工产能占苏联35%。哈尔科夫的坦克工厂能独立生产T-80主战坦克,南方设计局掌握的洲际导弹技术至今仍是行业顶尖。然而这个工业巨人却选择自废武功——为换取西方口头承诺的安全保障,乌克兰在1994年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销毁全部核武器。如今,美国企业正通过“重建基金”协议,将触角伸向顿巴斯锂矿与第聂伯罗的稀土资源。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当乌克兰士兵在战壕里发现对手使用的是本国生产的T-64BV坦克时,他们或许会想起安东诺夫设计局的辉煌。这个曾造出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25的企业,如今车间里堆满生锈的零件。乌克兰的教训印证了国际政治的残酷逻辑:放弃战略自主换取的安全承诺,最终不过是镜花水月。

1949年的中国同样面临抉择。美国提出以保留在华特权为条件的“合作”,但毛泽东坚定选择独立自主道路。当西方封锁导致国内物资匮乏时,中国科学家在青海戈壁研制出原子弹,用“争气弹”打破核讹诈。七十余年过去,这种战略定力让中国避免沦为任何大国的附庸。

乌克兰的悲剧提醒世人:国家的尊严从不是他人的馈赠。当基辅街头的美资超市取代本土商铺,当黑土地下的战略资源贴上跨国公司的标签,这个国家的命运警示着每个民族——唯有掌握自身发展命脉,才能在风云变幻中屹立不倒。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