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中我最喜欢谁,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周瑜。因为他代表的是百分之百的英雄。
我对周瑜特别偏爱,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多少年来,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深入民间,有极大的影响力。很不幸的是,三国演义把周瑜给丑化了,所以一般民间对周瑜的印象都不太好,我觉得这对周瑜非常的不公平,因此,我对周瑜的偏爱,也是弥补其他人对他的不公,说来是自己好打抱不平了。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对周瑜的记载,当然,我们所谓的历史是指真正的正史,譬如西晋陈寿写的【三国志】,或是北宋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而不是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正史的三国志,比小说三国演义早了漫长的一千多年,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也比罗贯中写小说【三国演义】,早了二、三百年,所谓二、三百年的时差,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看清朝的康熙大帝一样。
正史里记载的周瑜是,有姿貌,精意于音乐,吴中皆呼为周郎,说周瑜长的英俊潇洒,音乐的造诣很高,东吴的人们都叫他周郎,所谓的周郎,类似今天周哥哥,或是周公子,是一种亲昵可爱的称呼,所以,从史书来看,周瑜是很富有个人魅力的。
周瑜与当时东吴的领袖孙策是很好的朋友,哥们俩分别娶了一对美丽的姐妹花,大乔与小乔,孙策骁勇善战,外号叫小霸王,孙策很年轻就过世了,孙策过世之后,东吴的统治权才交给了他的弟弟孙权,孙策在临终的时候,跟孙权说,有关国家的对外大事,要去问周瑜。甚至他们的母亲吴国太,在她过世的那一年(公元202年,赤壁之战的前6年)也都跟孙权夸赞周瑜,要孙权把周瑜当亲哥哥来看待,可见年轻英俊,通晓音乐的周郎,当时在东吴的领导家族中,是有很高的分量的。
在史书三国志中,有一段话来形容周瑜。说的是:周瑜对音乐很敏感,就算是喝了三大杯酒,有了醉意,只要听到有人弹错了曲调,还是会注意到,而且,周瑜通常会转头看看,是哪里弹错了,因此,当时流传一句民谣:曲有误,周郎顾,后来,也有人给周瑜取了个称号,叫做顾曲周郎,这些说法,都是在彰显周瑜的迷人风采。到了唐朝与宋朝,周瑜在一般民间的声望很高,所以,在唐宋的文学作品之中,有很多的诗词作品,都是以周瑜的风采来说故事,我们随手来看看两个例子:唐朝的诗人李端,有一首诗【鸣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说的是多情的女孩子,故意多次弹错了曲调,她的动机,只是盼望着,能得到周郎的回头多看两眼。宋朝的诗人刘克庄,有一首词,有这样的一句话:千载后。君试看,拔山扛鼎俱乌有。英雄骨朽。问顾曲周郎,而今还解,来听小词否。
讲的是人生如梦,英雄也终将步入青冢,要问顾曲周郎,而今还解,来听小词否?所以,在小说三国演义出现之前,周瑜的形象,是英俊多才、令人仰慕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