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全方位吞噬现代人生活以前,教师一直是个很神圣的职业。
至少大家都觉得,能够站上讲台的人得有两把刷子,而不是如今在短视频时不时体罚学生、向家长要钱的恶魔。
尤其是大学老师,顶级的学位与专业造诣,让ta们享受着社会的尊重,也因此掩藏了许多不堪。
如果把时间倒回上世纪,也许这种崇拜确实是真才实学可以换来的,毕竟初来乍到的凯瑟琳就是这样想的。
只是事与愿违,第一节课凯瑟琳就被学生们上了一课。
身为艺术史老师,凯瑟琳认真备课、设计幻灯片,结果教材上的每一幅画学生们都如数家珍,甚至能够把教材上的全部内容倒背如流。
直接有学生说,如果老师今天没什么要教给我们的那就先下课吧。
因为,凯瑟琳任教的这所大学是全美最顶级的女校,这些富家千金们聪明美丽,只等着获得一个镶着金边的学历就加入豪门。
与之配套的也是一整个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的终极目标——为优秀的女学生们寻觅一个好姻缘。
与这样一群女孩相比,凯瑟琳显然是个异类,她不仅获得了更高级的学历,甚至也没有结婚生子。
不过,也正是凯瑟琳的与众不同,让女孩们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原来,学习也可以不全是为了嫁人。
但这样的觉醒在上世纪50年代还是太危险了,凯瑟琳改变大家想法的新奇举措,也必然会遭到校方和家长们的否定……
《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我很喜欢的课程资料,一方面欣赏其中学生调侃老师的勇气,另一方面喜欢那个时代里逐渐萌芽的女性地位意识。
很难想象,仅仅是在70年前,世界范围内还保持着“女性嫁得好就是一切”的判定标准,甚至连一整套教育体系都以此作为出发点。
70年后的现在,已经有许多女孩活成了凯瑟琳的样子,哪怕她们只在互联网上是多数,也至少让这种思维的普及处于正在进行时。
而且,与《死亡诗社》中的基汀老师差不多,凯瑟琳也是那个时代的异类,最终只能因为过于新锐的女性思考被暂时还没转变过来的工作环境赶走。
但无论是片中的角色还是片外的观众,都在这位女性身上看到了与众不同的魅力,哪怕只是看看,也不再只是看看的效果了。
只不过,每每将其与《死亡诗社》进行对比时,《蒙娜丽莎的微笑》却往往因为剧情不够跌宕起伏被评为下品。
毕竟这只是“女人的故事”而非“人的故事”——又或者大环境还是更倾向于“男人的故事”才是“人的故事”吧。
但不管怎样,时代的变革就是靠这样一次又一次零散的觉醒聚沙成塔,所有敢为人先的那些英雄则都注定带有悲剧色彩。
也真诚地希望,不管世事如何浮沉,英雄的身影不要彻底消失,无论激进亦或温和,都请允许“与众不同”被礼貌地对待。
不吹不黑,看个电影,说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