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3月29号这天,一则关于当下热门企业小米的消息发出,瞬间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震惊,小米SU7高速碰撞起火,导致车内三人死亡。
小米是当下最为热门的企业,而小米SU7可以说是当下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然而这则消息的发出,却给小米汽车当头一棒。


事件发生于2025年3月39日,三名年轻的女大学生从湖北开小米SU7自驾一同去安徽参加考试,夜晚行驶至德上高速枞阳至祁门路段时发生意外。
而此路段当时正处于修缮,路中放置了施工警示牌,事后勘察现场发现,路上依旧残留着长达37米的弧形刹车痕。

根据报警消息显示,3月29日晚上23:30接到交警指令,30日00:19交警领导到达现场,此时110、120早已在现场进行扑救。
当火势被扑灭后,发现车辆除了保险杠以外,其他地方都被烧得面目全非,据分析保险杠保存完整的原因可能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保险杠被撞掉。

事后对事故车辆进行检查,发现车辆正面受损严重,分析原因是正面撞击导致,虽然车身被烧的面目全非,但车身后部因撞击导致的损坏并不严重,驾驶室也没有严重变形。
法医报告显示,三个姑娘的平均碳化程度达到四级,最完整的遗体仅剩38%组织可辨认,而她们报考的基层岗位,至今仍在官网挂着“期待新鲜血液加入”的标语。

警方通过事故分析,对此判断,若当时车辆没有起火,此次撞击事故并不会导致人员死亡,完全可以安心等待救援,甚至三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逃出车辆。
那么问题来了,车辆起火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为什么车内的三人不自行打开车门逃生?对此进行猜测,或许是因为车辆撞击而车内三人陷入昏迷,或许是因为车辆受到撞击,车门开关损坏无法打开车门,导致三人无法逃生。

事故发生生后,相关家属也迅速赶到现场,虽然发现现场存在刹车痕,但依旧怀疑车辆处于智能自动驾驶的情况,因此没能识别人工防止的施工警示牌。
并且家属还声称,事故发生后,车内的三人还向路边路过的司机进行求助,然而因为车门无法打开,火势迅速蔓延而导致救援失败。

但目前相关家属的言论并未得到小米官方的证实,属于家属片面之词,事故发生后,小米汽车也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到达现场以协助警方工作。
事后结合国家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实验室的无人机扫描分析结果以及参与事故调查的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的张教授分析发现。

事发时道路两侧因施工而放置的激光反射板错位13厘米,使得这辆SU7汽车的激光雷达误判出虚拟车道,就好比近视眼摘下眼镜开车时出现重影一样,系统在最后200米突然陷入电子致盲。
更诡异的是,本该预警的毫米波雷达,正巧因为飞蛾撞击而形成5mm凹陷,参与调查的清华汽车研究所张教授举着受损雷达苦笑表示:“这概率堪比被雷劈,但确实发生了。”

三大感知系统的接连出现失误,使得这台标榜“L2.99级智驾”的科新星,从云中跌至谷底,一下智能驾驶成了人们眼中的“累赘”。
至于具体原因,警方和相关部门仍在全力调查中,确切消息还需等待官方回复,就在等待官方发文的时候,网上却已经炸开了锅。


因为此事,网上出现了众多消息和评论,有人自称受害者的亲友,有人自称受害者的家属,也有网友对此事进行激烈的讨论,事件一度被冲上热搜。
网上自称为家属的人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发声,表示出事的是自己的孩子,年纪轻轻的她结局却如此悲惨,并激动的要雷军给出说法。

还有自称受害者家属的网友表示,在最后阶段,收到了受害者的消息,在电话中得知车门是锁死的,无法打开,救援人员还没赶到。
还有自称为其中一名受害女孩未婚夫的人在网上发声,未婚妻最后的语音:“这车智驾比你还靠谱呢!”没想到这确是未婚妻给他留下的以后一句话。

对此有网友表示,此处程度的撞击事故,加上如此严重的火势,主驾驶竟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形,小米汽车的质量值得信赖,不知网友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另有其意。
也有网友表示,3月29日的事故现在才被报道出来,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出了事没有及时报道,反而压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三名女大学生结局却如此凄惨,为什么消息被封禁不让流出?

这些消息到底是真是假?事情的情况又到底是什么?


很遗憾的是车上的三名大学生都已经死亡,这是一起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在这里要提醒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要充分了解自己汽车的所有功能,也不能把辅助驾驶当成是自动驾驶,安全驾驶,防患于未然。
在此让我们对已经身亡的三人表示哀悼,也希望我们在路上驾驶汽车的时候,一定要安全驾驶,正所谓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只有我们时刻注意安全驾驶规范,我们的出行才会更加安全。

信息来源:
每经网 2025-04-01:小米回应SU7高速上碰撞爆燃

东方财富网 2025-04-01:小米公布SU7高速上碰撞爆燃事件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1:小米SU7被曝高速上碰撞爆燃,车头全毁,已致3人死亡!家属回应,小米刚刚也回应了:事故车已交由当地交警暂存

环球网 2025-04-01:小米通报“SU7高速碰撞爆燃”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