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北晚新视觉】 (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 | 茜茜
编辑 | 茜茜
众所周知,想要进入佛门成为和尚,就必须要学会修行,在修行中净化心灵。
而修行的第一步就是戒!佛门有许多的清规戒律,其中涉及到衣食住行,心灵和精神等方面。

佛门弟子通过约束自己来净化心灵,让思想觉悟超脱,从而“以戒为师”,成为得道者。
然而民国有位特殊的和尚,他虽为僧人,却没有遵守佛门要求的“戒”,反而一再打破传统禁忌。
因此人们都称这个人为“花和尚”,尽管如此,大家依旧非常尊敬他。
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会在34岁的年纪暴毙而亡,这是怎么回事呢?

佛教要求人要没有“贪欲”,而这是人的本性,因此想要得道修炼,就需要在生活中“戒”。
许多佛教弟子都会这样做,他们会通过禁欲来达到修行,让自己超脱于俗世之中,灵魂得到洗涤。
“我来佛门是希望能够追求心中的宁静,但如果要为了得道去强行放弃世俗中的美好,这会让我的心灵更加不宁静!”

苏曼殊为自己出入红尘、贪吃恋世的行为做出狡辩,可是佛门讲究清规戒律,不仅是要让弟子得道成仙,更是团队中的规矩所在。
对于这位破坏规矩的人,佛门无法容忍,于是苏曼殊变成勇闯佛门三次,却被佛门清退三次的花和尚。
苏曼殊在民国可是一位名人,因为他既混迹文学界、书画界,又徘徊在革命界、修行界。

人们会在民国时期的报纸上看到他在上面激情开麦,痛骂清廷是快死掉的狗。
对比他犀利的文章,报纸上的其他角落是其他文人墨客写下的风花雪月。
如果说苏曼殊只是在清朝统治衰败下激情开麦,人们只会觉得他是在马后炮,在胆小的惹事。
但实际上,苏曼殊不是一位畏惧强权的人,他只是在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因为面对当时的军阀统治,苏曼殊也没放过他们,他在报纸上刊登自己的漫画作品,并用漫画和文字相配合的方式阴阳军阀。
如此犀利的人物,大家自然印象深刻。
当然,如果在路上遇到苏曼殊,人们也会印象深刻,并用表里如一去形容他。

毕竟他不仅做法犀利割裂,他整个人的穿衣打扮同样如此。
苏曼殊是皈依佛门的和尚,所以他会穿着代表自己身份的僧袍布鞋。
可是如果仔细看他,他并没有其他和尚那样只求1块衣布避体,而再没有其余的身外杂物。
苏曼殊的身上杂物很多,他的腰间不仅别着钢笔,手上还有许多的糖果纸,就像是坑蒙拐骗的假和尚。

更重要的是,很少有人能听懂苏曼殊说的话,因为他说的是具有广东口音的日语。
尽管这个人如此的奇葩,但是深入了解他的人,会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毕竟苏曼殊精通日语,英语,法语等多种语言,且在12岁就会背诵《离骚》。
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是由苏曼殊翻译流传的,所以说他的文学造诣很高。

只不过他神奇的一生戛然而止在34岁。
在去世前几天,苏曼殊突然感觉肚子疼痛难忍,于是他选择进入上海广慈医院进行治疗。
“你的胃病非常严重,不过好在来医院及时,积极配合治疗的话,是可以痊愈的!”
医生诊断结果没过几天,苏曼殊的死讯就震动整个文坛。

在1918年5月3日凌晨3点,苏曼殊在医院病房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肚胀疼痛。
这种疼痛没有持续太久,苏曼殊就因为急性胃扩张引发器官衰竭,心脏停跳而结束生命。
据说当时的他僵直的躺在病床上,整个唇色乌青,但他手中却还有半块融化了的冰糕。
床上还有被剥掉吃光的糖炒栗子壳,因为苏曼殊去世的突然,再加上死前这些画面的流传,人们不免对他的死因议论纷纷。

“苏曼殊嗜糖如命,临死前也不忘吃这些甜食。”
“那确实是嗜糖如命啊,据说为了买这些糖果,他还把自己的金牙卸下来换钱!”
“你是不知道,人们去杭州西湖西泠桥畔他的墓碑前祭拜他,给他带着糖炒栗子,晚上还冒白烟呢,一定是苏曼殊为了吃这一口糖炒栗子爬出来了!”

“我也听说了,附近的松鼠叼着糖果就跑去他的墓碑前,肯定是他指引的。”
苏曼殊的死成为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他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呢?
二、死因浮现其实在他去世后,医生就确定了他的死因,那就是急性胃扩张导致的器官衰竭。
而造成急性胃扩张的凶器医生也看的明明白白,那就是他病床上的甜食还有床下的物品。

在整理苏曼殊遗物的时候,护士翻看了他的床底,发现苏曼殊在床下藏着63张颜色各异的糖果包装纸。
也就是说在苏曼殊住院的这些天,他的嘴里就没有放弃吃糖果。
除此之外,床下还有427g糖炒栗子壳和许多的糯米糕残渣。
这些都属于导致胃扩张的致命甜蜜武器,因为他的胃壁早已经不起这些甜蜜的杀伤力。

医生在他住院时就已经告知,想要让胃部全愈,就必须控制饮食,做到戒糖。
然而对于苏曼殊来说,这就是惊天噩耗,因为他的人生无法缺少甜蜜,因此他还被人们戏称为“糖僧”。
苏曼殊爱甜食爱到什么地步呢?据他的朋友说,其实在他去世前一天,他的精神状态已经不太好,但他依旧嘟囔着想要吃甜食。

朋友的规劝换来的是苏曼殊的祈求,这让朋友恨铁不成钢。
医院的护士同样对他恨铁不成钢,因为医生再三嘱咐他的胃病最忌讳的就是甜食。
可是苏曼殊却偷偷溜出医院,只为了一饱口福。
民众所说的他拿金牙换甜食并不是空穴来风,当时在民国,糖果不算是民众能够承担的物品。

就算它的价格不算太贵,但也架不住苏曼殊吃的多。
所以苏曼殊为了吃甜食,身上没钱的他确实有拿自己的金牙去换。
只要看到他,就能看到他身上携带着糖罐子,手里可能还有冰淇淋,年糕等。
据说,有一次苏曼殊一天就吃掉30包胶牙糖。

对此章士钊还曾为他写过调侃诗,打趣他的爱糖如命。
有些和苏曼殊不熟的人会奇怪,他为什么这么能吃糖?
“糖果会给我带来快乐。”这是苏曼殊的答案,他并没有撒谎,因为在他嘴里有糖的时候,他的脸上就会有笑容。

“我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我而去,我只能跟随父亲回到广州。
但父亲是有家室的人,我作为和日本女人产下的私生子,在家里并不受待见。
他们通过打压我让我认清自己的位置,同时更希望在这种打压中我能自生自灭。
父亲原配不给我吃饭,我只能等大家吃完饭吃残余饭羹。

因为他们不给我买新衣服,我只能穿着破旧的衣服过冬。
有一次因为天气太冷,我不幸感染风寒,整个人烧的像做火团,但家里却无人关心我的死活。
他们让我去柴房,怕我传染给他们,整整3天3夜,我靠着他们送来的硬馒头度日。
因为难以下咽,我四处寻找可以吃的食物。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在柴房地上找到半块麦芽糖,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所有甜甜的食物。”
通过苏曼殊的讲述,大家理解了他对糖果喜爱的原因,因为糖果是那段苦日子中唯一的慰藉和美好。
这也导致他后来不吃糖吃到吐是不罢休的,朋友送他的两瓶炼乳,他能一口气喝完。
吃甜甜的糖炒栗子,他会吃到嘴巴起泡才挺住,老板看着整整20包糖炒栗子的包装瞠目结舌。

因为小的时候总是没有饭吃,所以苏曼殊在吃的方面也很有贪欲。
有一次,苏曼殊正在洗澡,碰巧朋友叫他去吃牛肉。
朋友知道他在洗澡的时候,以为要等他许久,却没想到很快就见到没穿衣服的苏曼殊跑出来,闹着要吃牛肉。

他不仅对吃的毫无抵抗力,他对吃饭的程度同样没把握。
周围的人都知道,苏曼殊经常暴饮暴食,一口气吃20个芋头饼,60个包子都不在话下。
正因为如此,苏曼殊的胃才出现问题。
不过就算再对食物有贪欲,一般人在得知自己身体出现病变后,都会选择暂时调养身体。
像苏曼殊这样死性不改的很少,所以文人骚客都认为,苏曼殊不是做不到不吃甜食,而是想自我了结生命。

事实的确如此,苏曼殊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黑暗,甜食是他唯一的慰藉。
他曾经和陈独秀说过,如果人生没有甜食,他的胃早已被苦腌入味了。
他的手稿里也经常出现人生疾苦需要甜食冲击的话语。
就连在他去世后,床下翻出的成叠的糖纸背后都写着“甜是人间最真的谎”。

在医生说不能吃甜食后,苏曼殊依旧我行我素,实际上是为了拿少有的甜对抗命运所有的苦。
苏曼殊究竟经历了些什么呢?
三、命运的苦因为自己是私生子的身份,所以苏曼殊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真正的亲情,而是一直有着寄人篱下的孤独。
他敏感又内向,精神世界在头脑风暴,可是嘴巴却长满青苔。

他不知道该找谁诉苦,不知道该怎么排解压力和苦闷。
甜食就成了他的发泄出口,成为他的一束光。
除此之外,佛门也是苏曼殊所向往的避风港,只是因为对世俗诱惑无法拒绝,才导致他三进三出佛门。
在他小的时候,因为全家对他的排挤,他只能选择进入佛门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

可是佛门要求整日吃素,要求清规戒律,年纪轻轻的苏曼殊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对食物的追求。
于是在他偷吃鸽子肉后,就被师傅赶出寺庙。
后来苏曼殊去了日本留学,好不容易见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过上了看似美好的生活。
可是在繁华背后,苏曼殊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孤寂,尤其是被爱情伤害后,苏曼殊再次将获得宁静的希望寄托在佛门之中。

但他忘记不了曾经的心动,忘记不了爱人自杀的痛苦,于是他在修行几个月后再次还俗。
后来的苏曼殊投身于革命之中,只是在尘世的纷扰之下,苏曼殊倍感无力。
于是他再次剃发为僧,可是面对佛门最摒弃的欲望,苏曼殊还是做不到熟视无睹。
因此他也被大家称为是花和尚,可以说对物质的欲望和想要追求心灵平静的状态让苏曼殊一生都陷入挣扎中无法自拔。

苏曼殊内心始终得不到宁静,就连到生命尽头,他都是以自毁的方式对抗生命中带来的所有不宁静。
他用糖果来逃避痛苦,用自我消耗去对抗整个世界。
他企图通过进入佛门获得宁静,可又会手持钢笔评点整个乱世。
他处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之中,整个人更加不得安宁。

苏曼殊是民国时代巨大悲剧中的一个缩影,当时正值新旧碰撞,传统与现代充满矛盾和摩擦。
精神和灵魂无处安放的人比比皆是,清醒的沉沦是抵消无力感的唯一途径。
你认为苏曼殊为什么要吃死自己呢?
参考信源:苏曼殊为何会死于贪吃? | 北晚新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