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日,美国白宫请愿网站“We the People”上出现了一条特殊的请愿条目,该信息和美国毫无关系,而是一件发生在中国的事情。
请愿人是一位缩写名为YZ的佛罗里达华人,请愿内容大致如下:
“清华大学学生朱令于1994年,1995年两次遭到恶意投毒,并且导致终身瘫痪,有迹象显示其室友Jasmine Sun具备作案动机和作案机会。Jasmine Sun在1997年受到中国警方调查,目前Jasmine Sun通过婚姻造假进入美国,为了美国公民的安全,我们请求将Jasmine Sun驱逐出境。”
2015年,白宫回复了请愿请求,对朱令的遭遇表示遗憾,但是拒绝对此事进行评论。
可是据澳大利亚有关媒体透露,朱令的室友孙某已经离开美国前往澳大利亚。
2024年,澳大利亚华人也开始向当地政府请求驱逐孙某,孙某似乎已经成为过街老鼠...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28年足够长,长到满头青丝到满鬓斑白,28年又足够短,短到一个生命从绽放到结束。
对于朱令而言,28年没有意义,也不是一个可以理解的概念,时间对于她而言并非是线性的,而是固态的。
她的生命被定格在了22岁,她的大脑被锁住了,她想要试验,想要读书,但是更多的时间只是在听着自己的古典CD。
28年,朱令一直都在重复一件事,那就是站着,站一会,再多站一会,活一会,再多活一会。
生命,等于静止。
曾经的朱令不是这样的,她是一个可爱的女孩,热爱音乐,热爱生活。1992年考上清华大学,还成为了游泳二级运动员,她真的很有运动的天赋,在清华大学的校运会上多次获奖。
然而一切都在1994年发生了变化,她突然开始掉头发,全身剧痛不止。
1995年1月,朱令的头发已经掉光了,在同仁医院住院的一个月内,朱令的症状不仅没有丝毫缓解,甚至病情更加严重,但是医院并未检查出任何问题,朱令最终出院。
1995年3月,朱令再次病发入院,这次昏迷了整整五个月。
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高度怀疑是铊中毒,但是院方并未进行任何化验,朱令在这段时间病情迅速恶化,住进了ICU。就在死神逐渐逼近之时,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诚提议在互联网上发布求助信息,信息发布后一周收到全球数千封回函,其中30%认定为铊中毒。
但是这些信件同样未得到院方的重视,最终朱令的家人找到北京市劳动保护职业病研究所,经化验确认为致死量铊中毒。在研究所陈震阳教授的建议下,院方终于开始进行针对性治疗,朱令的命被保住了,只是后遗症将会伴随终身。
28年来,朱令一直都依靠父母微薄的退休金,以及全球各地热心人士的捐助维持生命。
直到2023年,朱令抱憾离世,她始终都没有康复...
互联网的刻度朱令离开这个世界时,她已经五十岁了,28年悠悠岁月,她就像是互联网的信标,始终都插在那里,一直都没有变过。
朱令案是全国第一起互联网求助事件,朱令的后半生也始终和互联网牢牢绑定。正是朱令案,让中国人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力量。
这么多年来,高校投毒案和高校杀人案时有发生,但是没有哪起案件能像朱令案一样,每当发生类似案件时,就会让人想起她。
从很大程度上而言,就是因为朱令案是一起“悬案”,更重要的是虽然案件从未被侦破,可是互联网却已经选择了这起案件的“凶手”。
1995年,警方告诉朱令的家属“就剩一层窗户纸”,清华大学校方也告诉家属“已经有了对象”。然而,嫌疑人被逮捕,审讯开始,双方“短兵相接”,但是嫌疑人孙某最终还是因为证据不足被释放。
朱令的同学和其他室友,都声称孙某存在重大作案嫌疑,声称她就是最有可能接触到铊盐的人。这也让网民们几乎已经认定孙某就是凶手,只不过警方证据不足无法锁定孙某,孙某被解除出境限制后离境。
2005年,孙某和几位同学在互联网上发布声明证明孙某并无作案动机,但是却遭到黑客黑入邮箱,根据黑客公开的邮件信息,孙某和几位同学关系一直很好,而且几人是互相通过气一起公布消息的,存在预谋。
质疑朱令案之后,家属最大的两个质疑点分别是司法调查是否公正,以及院方是否耽误了朱令的治疗。朱令家属和协和医院曾经对簿公堂,但是最终却败诉,但协和医院出于人道主义原则,向朱令家属赔偿10万元。
至于司法调查,朱令的母亲提出了四点质疑:
1. “结办”案件违法。
2. 没有认定犯罪嫌疑人与事实不符。
3. 解除对孙某的出国限制并且变更其身份信息违法。
4. 以缺少“直接证据”为由不作为,于法无据。
10月29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面见朱令父母,并且予以正面答复,确定侦办过程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且案件并未“结办”,并无充足证据证明孙某为作案人。也就是说,朱令父母的诉求,其实还是被驳回了。
目前孙某已经移居澳大利亚,她到底还是不是中国籍都无法确定了,她现在的工作是房地产投资人。也就是说如今即便确认孙某真的是作案人,其实也很难将其带回国内...
参考资料:
《朱令案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刻度》 沈彬
《“朱令案”最新进展:北京人民检察院已正式答复》 闽南网
《一个清华女生神秘钯中毒后的日子》 张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