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世有琴,志之所向,古琴,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智慧的一个载体,在2003年,被评为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它是一个以音乐为载体的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哲学,艺术,相融合在一起的一个综合的艺术。古琴,是中国古代最流行的传统乐器之一,在古代曾被列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历经代代琴人的传承发展,在演奏艺术风格上形成了各领风骚、异彩纷呈的不同流派。“浅拂春山,慢横秋水,玉纤闲理丝桐……问高山流水,此意谁同?”古来圣贤描写古琴演奏的诗词众多。但现今,想现场听一曲古琴演奏,机会不可多得。在聊城有这样一位古琴匠人,热爱古琴,并一直从事着古琴事业,她就是刘燕。
作为中国古琴聊城古琴代表性传承人,刘燕怀着“古琴艺术复兴”的梦想,身体力行传承着被称为中华文明象征的古琴艺术。2010年,刘燕发起成立了聊城市古琴学会,并任会长,先后发表《浅谈古琴艺术》、《大音希声,心向往之》等论文,创作古琴作品《水城秋色》,编创古乐《秦王破阵乐》、《梦回大唐》等、改编琴曲《枉凝眉》,《钗头凤》等曲目。“聊城古琴”保持着与省内外古琴艺术的交流,足迹遍及北京、济南、泰安、东营、淄博、江苏、韩国等地。
刘燕,1996年毕业于聊城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从事教学廿余载,古琴幼承家学,后师承李一凡先生、朱子易先生、金蔚先生等诸位琴家。期间又得龚一先生、庞雨珠先生、吴文光先生等指导。她汲取众家之长,给聊城古琴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既不失嫡传的刚柔,又具有江南水乡的婉约和江北水城的秀美,偏倚得当,中正秀丽的琴风。
刘燕的演奏风格既不失刚柔之本,又兼具畅和婉约之妙。她教学注重基础,精益求精,经验丰富,因材施教。现为聊城市古琴学会会长、聊城市音协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聊城市教体局特约人士、聊城古琴代表性传承人、鸣凤琴馆创办人、至和雅乐团团长、中国琴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奏员、山东省青年表演艺术家协会会员、聊城市新阶层联谊会理事、东昌府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心怀绮梦,虽千万里必达之。刘燕自幼受家庭熏陶,与古琴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她在古琴艺术的路上埋下一颗传承的种子。刘燕与生俱来的艺术素养,让她对音韵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后来因为求学、搬家等缘故,习琴之路一度中断。在一颗孜孜求学之心的感召下,刘燕先后拜李一凡先生、古琴名家朱子易先生、金蔚先生为师,并多次受庞雨珠先生、龚一先生、吴文光先生等名家指导。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路走来刘燕坚持不懈,心之所善,虽百折而犹未悔。刘燕的人生轨迹经由古琴而彻底改变,经历了挫折与磨砺,得益于老师与朋友的鼓励,也经历了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最终破茧成蝶。她说,始终保持一颗“善心”、始终保持一股“正气”,也是她一直以来不曾改变的坚持。
2010年,刘燕发起成立聊城市古琴学会,填补了聊城市文化界的一个空白,丰富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学会与聊城大学音乐学院校地联合,成立了聊城古琴学会研训基地,填补了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的空白,并依托音乐学院的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打造江北水城的古琴文化,培养优秀人才,并为更多古琴爱好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多年来,刘燕带领学会全体人员,自觉担当历史使命,举办各类大型公益惠民活动数百场,为聊城市民带来了高雅的文化享受,为聊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贡献着全部的力量。
古琴艺术所追求的物我一体、乐思相融的洒脱、达观境界,是中国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古琴是一种浓缩着高度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对于古琴艺术,刘燕说“琴学博大精深,优秀的琴曲多达三千多首。继承好了,对古琴也是一种贡献。艺术达到一定的境界,创作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对于未来的规划,她希望多培养一些优秀的师资力量,会合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完成“聊城古琴”的推广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