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部分人的吸引力法则都没有用
很多人都知道吸引力法则——“我想要什么并努力去做,就可以得到什么,我想要的一切都可以被显化出来。”
但是很多人在实践中发现,吸引力法则没有用,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包括我自己,吸引力法则在我过去的10年里,“有用”的时候也不多。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这个“努力去做”上面。
大部分人是怎么做的?想要的东西一直想,一直想,再稍微朝着目标努个力,这就是大部分人对“吸引力法则”所做的事情。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也是很多年想显化一个事物显化不出来,那天她给我分享了她刚悟出来的东西:
“其实,吸引力法则并不是——我想要什么,就努力去想、不停去想,宇宙就会给我什么,不是!
吸引力法则是:我想要什么美好的事物,我就先修自己,提高能量、提高频率,当我的能量和频率到了‘能和我想要的那个美好事物相应’的程度,那个美好的事物就会被我吸引过来。”
我当时就觉得,天呐,就是这个了,这就是吸引力法则的精髓!
我想要什么,宇宙就会给我什么,是外求!是我们在祈求宇宙的恩典、加持。
而我先提高频率和能量,把美好事物吸引过来,是内求,内求才是王道!
2、我的两个bug
因为朋友悟出的这个精髓,我思考我自己的问题,居然找到了两个很大的bug。
我的第一个bug是,我做自媒体,特别喜欢看数据,一天看几百次,已经变成了很不好的习性,浪费很多时间。
数据好了,我就希望更好,就沉溺;数据不好,我就希望它快点好,就焦虑。
沉溺和焦虑都是负能量,我把这么多的负能量给到我的自媒体,它怎么可能会风生水起呢?我的频率和能量都无法对应“风生水起”啊,它怎么可能会被吸引过来?
以前我知道一直看数据不好,但我为什么一直看数据,我自己也不知道。
昨天我明白了,我是太急着有一个好结果。我无论做一个什么事情,尤其是我在乎的事情,我都想快速有一个好的结果,这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成事之道是完全违背的。
昨天看罗大伦老师的《道德经说什么》,说他当年在电视台做《养生堂》节目的时候,台里要求的收视率是0.2%,他当时不去跟别的栏目比较数据,就一心把事做好,结果把收视率做到了4.86%,比0.2超出几十倍。
罗大伦老师这样做,才是“成事之道”啊!我现在看数据已经比之前少了一些,希望我以后能够做到几乎不看,有必要才看。只专心读书写稿,专注于提高能量和频率。
3、两个bug是相关联的
和第一个bug对应的,是我的第二个bug——不够努力和精进。
这两个bug是相关联的。
我因为数据停滞了近半年,遇到了瓶颈,所以读书写稿就没有特别有努力,只有60%的动力。这60%的动力来自纯粹的热爱,所以不管数据好不好,我都能坚持写。
但“成事之道”是需要全力以赴的,60%的努力成不了事,至少95%以上甚至是100%的努力才能成事。
过去挺长一段时间内,我对自己的努力程度一直不满意。好在这个春节之后,我变了,比之前努力很多,多读书让我进入了心流状态,文思如泉涌,我居然能做到连续几天日更了。
不够努力、读书少的时候,经常感觉脑袋空空,写不出东西来;读书多的时候,感觉无数个灵感在脑子里跳跃,就像阳光在水面闪着光的那种跳跃,它们排着队等待着从我的指尖流淌出来。
我就知道,这是因为努力,我进入了“心流”状态。而且,进入到这个状态以后,我吃饭、走路、睡觉……都在心流状态,我很快乐很喜悦很平静,这样的能量和频率才是高的,才是我想要的,才是天人合一的。
一个人在努力的当下,就能解脱,这里的解脱是指“没有束缚感、很松弛、很自在”,这个最有意思。
就像一个高人说的那样——并不是说“你一天天地努力下去,很久后得到一个结果,你解脱了。”而是“只要你开始努力了,起步就是解脱。”这个理论,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