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炒房者横行的时代中,墓地作为“死了房产”也被贴上了能升值,具有风水概念上的投资意义标签,这也使得市场曾经出现了一阵高潮。
但似乎炒热情况并没有过多的延续,是因为墓地与房产一样有刚需限制,还是因为别的原因呢?
火葬与墓地
1997年,我国开始全面实行火葬,根据策略的出发点,实行火葬主要也是为了保证我国的耕地数量。
而自实行火葬之后,丧葬业也出现了新的板块,墓地陵园。在人口死亡之后,通过火化场燃烧为骨灰,再被放置到购买墓地中,也成为了丧葬文化的新形式。
2022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共计7.9万家殡葬相关企业,根据部署地区观察,主要在江苏、辽宁、山东等地,而江苏地区的相关企业数量在全国最多,总计数量达到6086家。
依据火葬场的数据去看,截止2020年我国火化遗体数量,已经上升到522.7万具同比增加4.2%。
但是根据近年来的死亡人口数据,根据数据的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大陆的死亡人口数据在890万人,两个数据对比后,或许火葬场方面的数据并没有相吻合。
虽然总体死亡人口中的少数民族并未被强制执行火葬,对数据的呈现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依据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不大的情况推测,其实有很多非少数民族的人口选择了放弃土葬(遗体安置在祖籍)。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在强制实施火葬的布局下选择土葬呢?更多的原因其实是墓地的价格。
我国墓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公益性墓地,一种是商业性墓地。其中公益性墓地,一般由村委会集资建设,这也使得这类型公墓仅有农村居民可以使用。
而商业性墓地,则是像房地产一样对整体市场开放,但是其价格也水涨船高,业内人士表露,一开始墓地价格普遍在5000元以下,以3000~5000元每平米计价。
而随着死亡人口的上升,价格已经上升到万元以上,但是并没有出现过多的价格上涨。
根据北京地区的普通商业性墓地的市场情况,业内人士的表述也所言非虚,2022年北京地区的普通墓地价格在1万~1.5万每平米,平均占地面积30~50平米的墓地总价,也可以令人们接受。
但北京地区的工作人员表示,一般也不会有过多的顾客上门,他们也需要经常去火葬场等待生意。
那么在数据的铺开之后,回到原点,导致老年人不愿意购买墓地的原因是什么呢?仅是思想上无法接受火葬么?
老年人与墓地
首先,关于死亡的话题,对于整体社会民众都是一个令人沉默的话题。
虽然部分老年人对于火葬或是购买墓地的行为也能接受,但是大部分的老年人在相关事宜上是完全由子女来承办的。
而对于子女墓地也就转变为了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也就是成本。根据全国墓地的普遍情况,其实普通的墓地价格,一直维持在10~30万的总价,并没有产生过多的上浮。
但是墓地有一个时间的限制,也就是单次购买墓地的使用权限,普遍维持在20年,那么这就意味着,此前花费的资金要在每20年重复的支出一次。
而这就使得部分中低收入的人群产生了墓地的使用压力,虽然少部分老年人留有遗产,但是遗产能够覆盖墓地费用的老年人或许数量上并不多,这就使得老人即使在死后也成为了子女的负担,大部分老年人也是因为此不再愿意子女为自己购买墓地。
而另一方面,其实我国现在不止有火葬、土葬、还有海葬。人们经由火葬之后,再将老人的骨灰撒在海里的做法也得到了很多民众的认可。
但是海葬的价格较于墓地的不相上下,也使得部分低收入人群无法面对,而剩下的这一部分民众,则选择将骨灰安置在殡仪馆里,几千元的价格相比海葬或是墓地的价格,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并且也更方便亲属祭祀。
市场的过度膨胀,或许是老年人放弃入土为安的实际原因,而这样的市场发展或也说明了我国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类型以死者家属为主要客户的产业,应不应该过度发展呢?准确的讲,市场确实有一定的必要,一方面是为了经济,一方面是文化的传承。
但是,如果市场已经膨胀到不适宜全民接受,那么这样的市场或许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压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