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接近尾声,亲友欢聚的时光让人难忘,但频繁的聚会、美食的享用,以及作息的不规律,可能让耳鼻喉健康亮起“红灯”。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特别提醒您,警惕鼻出血、鱼刺卡喉、突发性耳聋和咽喉炎这几大“节日病”,让您在假期的最后阶段依然保持健康,为新一年的工作生活做好准备。
01
·鼻出血·
干燥寒冷易诱发 | 正确处理是关键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鼻腔黏膜脆弱,鼻出血风险增加。中医认为,过多食用燥热食物易引发体内积热,导致鼻出血。现代医学也指出,低湿度和室内空调使用会使鼻腔干燥,微小血管破裂出血。
错误的止血方法,如仰头或用纸巾填塞鼻孔,可能导致血液流入胃部,引起恶心、呕吐,甚至窒息。
正确做法是:身体前倾,头稍低,张嘴呼吸,用食指和拇指紧捏鼻翼根部10-15分钟(单侧出血仅压患侧),同时冷敷前额、颈部或鼻梁辅助止血。若有条件,可用无菌棉球轻压出血部位3-5分钟,但要避免过深过紧。
如果出血严重,应立即就医。医生会使用鼻内镜精准定位出血点并进行电凝止血等治疗。恢复期需注意鼻腔护理,避免挖鼻、用力擤鼻,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严格控制病情,以降低鼻出血风险。
02
·鱼刺卡喉·
莫用土法|科学应对保安全
春节餐桌鱼肉丰盛,鱼刺卡喉时有发生。许多人常用的喝醋、吞米饭等“土方法”其实暗藏危险。
喝醋无法快速软化鱼刺,反而可能灼伤食管黏膜。小鱼刺需浸泡约10分钟才开始变软,大鱼刺则需1小时以上,且大量喝醋有害无益。吞米饭可能使鱼刺刺入更深,造成咽喉黏膜损伤、炎症,甚至刺穿食管壁引发大出血。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停止进食和饮水,保持冷静,尝试低头弯腰轻轻咳嗽,看能否咳出鱼刺。若鱼刺位置深、粗大或卡顿牢固,务必尽快前往耳鼻喉医院,医生会借助喉镜安全取出鱼刺。
03
·咽喉炎·
不良习惯易致病|预防从生活点滴做起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作息不规律,频繁社交、烟酒过量、暴饮暴食、熬夜等不良习惯,容易诱发急性咽喉炎。
酒精直接刺激咽喉黏膜,醉酒后的不良反应会加重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持续刺激咽黏膜,削弱咽喉防御能力。此外,过多食用辛辣油腻食物易致“上火”,引发咽喉红肿疼痛,加重咽喉炎和扁桃体炎。
预防咽喉炎,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严格控制烟酒;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时漱口。若不幸患病,需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食用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过度用嗓。
04
·突发性耳聋·
生活不规律藏隐患|早诊早治是关键
春节期间饮食作息紊乱,耳朵也可能“中招”。突发性耳聋(耳中风)发病突然,是神经性耳聋的一种。
耳朵对血液供应和神经调节极为敏感。过度劳累、长期熬夜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耳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影响耳蜗毛细胞供氧。冬季气温波动大,耳部血管易受影响,供血不足,增加发病风险。
突发性耳聋通常在几小时至一两天内出现明显听力下降,常伴有眩晕、耳闷、持续性耳鸣。部分患者因误以为是暂时现象而延误治疗,这可能导致内耳损伤不可逆,严重影响听力恢复。因此,一旦出现耳部不适,尤其是听力突然下降,无论轻重,都应立即前往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听力测试、耳内镜检查等,发病一周内是治疗黄金期,最初72小时尤为关键,尽早治疗可显著提高听力恢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