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价甲午战争中的日军:披着文明的外衣,实际是长着野蛮筋骨的怪兽

历史可以很好看 2018-02-28 17:05:04

甲午战争为时八九个月。战争进行中,在李鸿章消极防御作战方针的指导下,仗也打得很窝囊。丰岛海战后,北洋海军不敢到大同江以南海域巡行,制海权拱手让给日本。

黄海大战复原图

1894年9月,有两场大战。一是平壤大战,另一是黄海大战。清军一万多人退到平壤,清军叶志超部龟守城内,不布置远局,不侦察敌情,被四路日军分进合击,予以歼灭。黄海大战,是世界上现代战舰第一次海上大战,鏖战数小时,北洋舰队小败。李鸿章报告清政府:北洋舰队“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实行“避战保船”死守港口的方针,放弃了黄海制海权。10月,日军分成两路,一路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进入辽宁境内;另一路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进入辽东。鸭绿江沿线守军2万多人,未能堵住日军进攻,海城被日军包围。

日军在花园口登陆差不多半个月,除了本地农民奋起抵抗外,李鸿章未组织抵抗。日军占领金州后,攻下设防的大连湾。日军进攻大连湾和旅顺,李鸿章指示:“宁失湾,断不失旅”,结果,设防的大连湾被放弃,旅顺守军1万多人,却有将无帅,指挥不灵,北洋舰队的基地、“铁打的旅顺”也在11月下旬被攻陷。日军攻进旅顺,兽性大发,在旅顺进行大屠杀,两万居民死难。日本外相陆奥宗光也记下了世界舆论的谴责:“日本披着文明的外衣,实际是长着野蛮筋骨的怪兽。”围攻海城的日军,与七八万清军长期对峙。老迈的刘坤一,身任两江总督、湘军统帅,可以节制各军,却不亲临前线,坐视海城在1895年2月被日军攻占。清军指挥不灵,军无斗志,节节败退,到3月上旬,兵败如山倒,连失牛庄、营口、田庄台,大量军火、辎重被日军掳去。日军占领辽西,有进取北京之势,威胁清廷安全。

李鸿章

一支日军2万多人于1895年1月在山东半岛荣成湾登陆。清军未在山东半岛未布置防守,日军在那里登陆,没有遇到抵抗。2月攻占有坚固设防的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在等待后援无望后自杀,北洋海军全军覆没。3月,日军占领澎湖群岛,军锋直指台湾。

清军失败狼藉,海陆军主力尽失,仗是不好再打了。日本也差不多耗尽了军力。面对日本进取北京之势,列强鉴于他们在华利益,是不会高兴的。英国虽然支持日本,也不希望战争延长下去,更不希望战争引起中国国内革命发生,推翻清政府。日本也在考虑和谈,清政府早在平壤大败后就开始求和活动。1894年11月,李鸿章就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带着李鸿章写给伊藤博文的介绍信前往日本,为日本所拒。在美国撮合下,1895年1月清政府派出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等前往日本,日本指摘张荫桓等“全权不足”,拒绝谈判,甚至指名只有李鸿章来才能开谈。

日本联合舰队

当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后,清政府已经没有条件讨价还价了。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以全权大臣名义到达日本乞和。谈判是在伊藤博文主导下进行,中方的要求基本上不予采纳。3月下旬,还在谈判中,日本海军占领澎湖。谈判时,伊藤还提出台湾问题,表明了日本夺取台湾的意向。日方还动辄以“进攻北京”相威胁,逼迫中方就范。4月17日,伊藤博文与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