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摘花穿花,为奶奶精心装扮;春暖花开时,她漫步山间,鲜衣怒马,自在如风。她亲手砍伐竹子,制作沙发;亲自锯木搭秋千,享受创造的乐趣。她甚至将葡萄皮化作颜料,晕染出一条绝美的紫罗裙。在我们忙碌喧嚣、纷乱如麻的生活中,她所展现的生活如同一股清泉,瞬间抚平了我们的焦躁与不安。她从不急躁,耐心地播种每一颗种子,静待其成长为豌豆、萝卜、葡萄,然后摘下果实,烹饪美酒,与奶奶、小狗、院子、花草共同编织着宁静而美好的生活。她的视频,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原来,生活真的可以如此简单而纯粹,心也随之慢慢归于平静。因此,许多人评价李子柒的视频具有治愈人心的力量。
李子柒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国内,她的粉丝遍布全球,数量超过1亿。在YouTube这个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上,她是订阅量最多的中文频道之一,曾两次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几年前,甚至有人戏言:“李子柒一个人,抵得上1000个CGTN,10个孔子学院。”可见其文化影响力之巨大。世界各地有许多博主曾试图模仿李子柒的风格,但大多以失败告终。比如柬埔寨的一个工作室,虽然一开始也吸引了大量关注,但最终因内容造假而被封禁;越南的一个“高仿”李子柒,尽管高度复刻了李子柒的构图、运镜和叙事节奏,甚至连奶奶和狗都如出一辙,但在发布了31个视频后,也因关注度不足而停更。反观李子柒,即便停更三年多,却在油管上新增了500万粉丝,铁粉遍布全球。
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独特的创意和对美的敏锐感知,更因为她对这件事的用心与执着。拍摄乡村生活的博主众多,但唯有她,愿意花费数月的时间,去记录一颗棉花、一片茶叶、一粒盐的诞生过程;唯有她,制作一缸酱油,会从黄豆下土发芽的那一刻开始记录。她镜头下的一蔬一饭,不仅仅是光鲜亮丽的结果,更是从播种到收获,再到被烹制成美味佳肴、端上餐桌的完整过程。李子柒曾拍摄过一个“一物一生”系列,记录了菌菇、芋头、小麦等20多种作物的生长历程,每一个十几分钟的视频背后,都是小半年的辛勤积累。四季更迭,日出日落,那些生命的细微变化,都被她一一记录下来。她的作品往往都如此漫长而耐心,就像等待一颗番茄慢慢成长的过程一样。
印度媒体曾评价说,李子柒的视频带有一种“冥想”的意味,“从砍柴、爬树、摘果子等所有动作中,都能感受到一种治愈式的平静。”而《洛杉矶书评》更是专门刊登文章感谢她:“我们要感谢她,让我们在那些只想得到安慰的日子里找到了慰藉。”在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里,一个普通的中国小姑娘,为全世界的都市人打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角落,带来片刻的宁静与美好。她的“柒式生活”不仅传遍了全世界,更治愈了全世界的心灵,这的确令人钦佩。
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漆器制作技艺,李子柒还特意拜非遗传承人尹利萍为师,学习了雕漆隐花技艺。她在漆器上雕花、贴箔,再覆盖一层透明漆,乍看之下只有一片漆黑,但当灯光亮起时,隐花瞬间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令人惊艳不已。她将这件名为“紫气东来”的漆器作为复出之作,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底蕴。大家发现,李子柒还是那个李子柒,依然是那个一针一线刺绣蜀绣、一刀一笔雕刻活字印刷、用旧床板复刻曲水流觞的李子柒。她所展现的,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乡村之美,更是中国文化之美。无数外国友人通过她的视频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震撼,她让那些被遗忘的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和智慧重新焕发光彩,并介绍给了全世界。
此外,李子柒身上还有一种品质让我深感敬佩——即便在大红大紫之时,她也始终保持低调与谦逊。她不张扬、不炫耀、不追逐名利场的浮华与喧嚣。除了必要的纷争之外,她尽可能地远离世俗的纷扰与诱惑,安安静静地为人们展示生活之美、文化之美。她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近乎理想的世界——那是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也是梭罗笔下“托身森林、不染声色”的瓦尔登湖;更是蕴含着中国人五千年智慧的传统文化。这些需要慢慢品味的美好与宁静,对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慰藉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