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稻米造血”居然不是神话!50斤大米相当于5升血浆,植物性血清究竟有多神奇?
中国武汉某生物制药公司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植入水稻基因组,使其可以在稻米胚乳中高效表达目标蛋白。
并且利用这一技术将水稻作为生物反应器,借助光合作用来将水和养分转化为血清白蛋白。只不过不同于人血白蛋白是从血浆中直接提纯而来,其利用生物技术,可以避免血液采集量不够所造成的血浆紧缺问题。

而且根据报道,仅使用50斤经过基因工程改造过的大米,便可以提取相当于5升血浆才能提纯的血清白蛋白。更厉害的是其生产成本,仅为传统血浆提取成本的十分之一左右。
这对于我国医疗领域的血清白蛋白使用简直是一大福音。要知道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可以承担多重生理功能。

在医疗过程中,不仅能够起到维持渗透压的作用,对控制水肿、腹水至关重要。而且承担了血液物质运输的作用,其与脂肪酸、激素以及药物相结合,可以起到调节代谢与药效的作用。
是烧伤休克或失血时,用于急救和辅助医疗的重要物质。甚至可以作为疫苗稳定剂和血液透析辅料。

但是这么重要的物质,由于之前只能依靠从血浆中提取,所以在我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血浆紧缺状况。2023年我国的血浆年产能约100吨,而需求量却高达420吨,因此依赖进口占比70%以上。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献血率较低,2021年血液采集率仅为12%,导致人均可用血量仅3.4毫升,远低于全球8毫升的水平。同时对于血浆的需求正在以每年10%的增长率不断上涨,像提取血清白蛋白就是血浆消耗的一项重要用途。

面对这样的结构性矛盾,从大米中提取血清白蛋白的技术便成为填补空缺的重要手段。至于对大米血清白蛋白安全性的担忧,则因为其纯度可以达到人血白蛋白的99.99%以上,而几乎不存在问题。并且其在使用过程中也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应标准。
二者不仅化学结构和分子量极其相似,而且维持血液渗透压和运输激素与代谢产物的生物学功能都几乎完全一致。
因而目前在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等单适应症中可已经可以完全替代。只是如果应用到心肺手术等临床危重症中,还需要更多临床数据的验证支持。

目前该技术已完成较为成熟的三期临床试验,接下来就是审批环节。其相应的制造厂已经达到了年产100万支的规模,并且还计划扩建年产量10倍以上的生产基地。
如果该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普及并且推广全球,将可填补全球每年约500吨的血清白蛋白需求缺口,并减少对美欧血浆供应链的依赖。
不过尽管大米提纯的血清白蛋白与人源血清白蛋白是等效的,并且还能避免血源性病毒的污染风险。但没有人源血清白蛋白中独有的凝血因子,在使用范围和应对复杂病症上还是会有一定限制。
看了我国“稻米造血”生产血清白蛋白的技术,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中国光谷,光谷“稻米造血”入选“2024新质生产力年度案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2119091430201925&wfr=spider&for=pc

央视新闻,藻类造影+稻米造血 武汉生物制造开启未来产业新图景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8563482239559134&wfr=spider&for=p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