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一场关于“相声救了京剧”的争议,让44岁的京剧演员王珮瑜处于舆论风口浪尖。
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是一期访谈节目。
最近,郭德纲老师与多位京剧名家一同表演,现场票房火爆,一票难求。但若仅是郭德纲老师一人独唱,不考虑这些京剧名家的陪伴,那么他的相声粉丝可能会来听他演唱京剧,真正的京剧观众则无暇而来。
“这番话说得漂亮吗?说的在理吗?确实。但说得太直白了,甚至还带着几分锋芒。”这段话言辞犀利,但论述严谨。
更为激烈的是,她又补了一句:"郭德纲老师只达到了高级票友的水准,他并不了解京剧。"
面对这样的言论,郭德纲并未回应,仅在社交平台上回复了四个字:"无意苦争春"。
突然之间,双方阵营的粉丝开始吵得不可开交。
很有趣的是,王珮瑜不仅在综艺节目中频频露面,宣传和推广京剧,这难道不是在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吗?
尽管这份真性情,在当下的网络环境里,注定会掀起轩然大波,但正因为这样的争议,才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京剧这门艺术,并开始反思其传承之道。
那些说王珮瑜“不可一世”的人,可能并不知道她为了京剧付出了多少努力。
在综艺节目上你看到的她“怼”郭德纲,但你可能不知道她已经在悄悄为京剧开辟新路子。
在综艺节目中,王珮瑜作为焦点人物,她不失时机地将京剧元素融入节目中。哪怕是在讨论无关的话题时,王珮瑜也能借机巧妙地引出京剧的内容。
例如,当别人在谈论恋爱时,她会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牡丹亭》;当别人在谈论美食时,她会谈论戏曲中的"饮酒"。
更绝的是她盯上了蔡康永,为什么呢?有人问她:"你为什么要巴结蔡康永?"她倒是挺实在的:“你看他有多少粉丝,我坐在他旁边做点宣传,肯定能有很多人能听到!”这话说的真是,实在的不能再实在,一点不装。
"她以京剧的名义捞金。"
"是不是因为在戏曲圈子无法立足,所以想要尝试转型为明星呢?"
“现在的京剧产业是呈现衰退的状态吗?难道现在连头发都没白的人都可以称为京剧行家吗?”
这种质疑的本质是对当前京剧艺术的现状以及行业内演员资质的质疑。
这些声音实在让人心痛。
脱口秀演员李诞直接开怼,“你知道吗?现场的人都不是听京剧的,而是在听一个京剧演员讲脱口秀,这不奇怪吗?你现在是不听京剧的人最喜欢的京剧演员。
这话听着怪怪的,仔细一想,其实还挺有道理的。那王珮瑜怕吗?不怕!她的态度很明确:只有吸引到人,才能做好事情。先让人们认识京剧,了解京剧,喜欢上它是下一步的事情。
你说她是在哗众取宠?但人家白天在传统剧场演出,晚上才去综艺圈"跨界"。
有人说她不务正业,而看看现在的年轻观众,你会发现真的是越来越多了。剧场里,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王珮瑜的行为独特,明明有"大师"的资格,却选择去主动"讨好"年轻人,简直是反其道而行之。不过,说实话这样做办无论事!
尽管面临种种质疑,她却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只有传扬出去,才会有后续的传承,才会让这份文化得以继续流传百年。
这绝不是"不可一世",而更像是在通过自己的形式尽力维护和坚持一种传统文化的执着。
说到王珮瑜的迷茫期,得从1999年讲起。
那年,她21岁,顺利进入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这个女孩儿真是实力满满,短短两年时间就完成学业,进入了上海京剧院。
在一场《搜孤救孤》的演出中,她成功地塑造了"程婴"这个角色,完美复现了孟小冬的唱腔,一举摘得了"当今坤生第一人"的桂冠。
25岁时,她成为上海京剧院艺团副团长,此年龄就算在任何圈子里都能算上“最年轻”的一位。然而,她还没从名利的喜悦中缓过来,现实就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有一个细节让她特别心碎:
“一场演出,后台有超过50名表演者做了精心的排练和准备,大幕一拉开,台下只有前两排都坐不满的观众。这样的情况,让我总是想哭,这门艺术真的太需要被人看见了。
说到这里,王珮瑜的眼眶都红了。你能想象吗?50多个人精心准备的演出,却连前两排都坐不满。这种落差,真的很让人难过。
事实上,早在1996年,王珮瑜就已经站在了事业的一个高峰。那年,谭元寿先生,一位已经70岁的老人,亲自为她献上了一束鲜花,还邀请她共同出演京剧《失空斩》。
这让她在18岁的年纪直接成为了"京剧名家",风光无限。各大表演晚会都有她的身影。
但是好景不长,半年前剧场还人满为患,但半年后空座数量就已经过半,到了第二年,观众人数不足20位。
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唱歌的水平越来越差了?"但她环顾四周,发现同台的老前辈们都技艺精湛,而问题似乎并非出在表演本身。
此时此刻,她才明白过来,原来并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整个京剧行业都在面临着观众流失的困境。
你看现在的年轻人,一首流行歌曲一分钟能唱几十个词信息量大。再看京剧,一分钟可能一句唱词还没完。
第一次听到咿咿呀呀的调子的年轻人,很难体会到它的美。
这种认知令王珮瑜既沮丧又着急。作为新一代京剧传承人,她深知如果不能吸引新的观众,这门艺术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这才是她后来不断尝试新方式的根源。她并不是为了出名、转型,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发现并欣赏京剧的美。
对于这份焦虑与责任,或许只有同行才能真正理解吧?
谁能想到,被誉为京剧名家的王珮瑜,最初的故事竟然是从一个可爱的苏州小姑娘开始的。
1978年,王珮瑜生于美丽的苏州城,父亲在医院工作,母亲是教师,因此小时候她经常被遗忘。但她非常幸运,因为有一个热爱戏剧的舅舅。
"母亲说,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听各种声音,只要在家里见到她放磁带,我马上就变得很安静。"看来,这姑娘自小就和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舅舅是个票友,刚学会走路就被家人带去梨园听戏了。
于是,就特意聘请了一位国画老师来教自己。这是为了让她明白,要想更好地表达自己,就必须要先了解他人。为此,舅舅还特意拉着姐姐给小姑娘报了京剧学习班。
你以为只是个兴趣班?这位姑娘可不是闹着玩的,她是真的有天赋!从开始学老旦到几个月后在江苏省票友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她只唱了一出《钓金龟》,就把余派传人范石人给惊艳到了。
当时范先生正在后台,突然拦住了她,问道:"可以跟你聊聊吗?"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王珮瑜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那一天,范石人给她详细地解释了京剧里的乾旦坤生,同时还讲述了"冬皇"孟小冬的传奇故事。
13岁那年,王珮瑜参演了一折《文昭关》的表演,甚至连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都被她的表演给惊住了。在这一年,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决定学习老生行当。
每天都要抱着余叔岩先生的唱片,一遍遍地学,一日都不能落下。
第二年开始,14岁的她成功考入了上海戏曲学校。然而,同学们都认为她是特培生,被老师当作珍贵的宝贝宠爱。起初,一些同学表示不满,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她能得到特别照顾。
后来一起上课排练,明明学的都一样,但是偏她可以比我们做得更好很多。16岁那年,她再次出演《文昭关》,这次的京剧表演直接震惊了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他感叹道:"这不就是当年的孟小冬吗?"于是,王佩瑜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称号--"小冬皇"。
有人问她将来想做什么,她特别认真地说:"我要唱一辈子京剧。"同学们都没笑话她,因为她说这话时的眼神,让所有人都相信她是认真的。
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王珮瑜始终没有偷懒过。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她都不断地练习唱、念、做、打这些基本功,每一项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对于每一个字音的阴阳、尖团、清浊、五音、四呼,这些看似枯燥的基本功课,她都全然接受并且坚持认真练习。
她常常说:“学京剧不是很难,关键看你是否有兴趣。而要想学好京剧,也并非难事,只需要有毅力和耐心承受学习过程中的苦和累。
任何成功都并非轻易获得,都如同我们每一次的训练和付出”。
你看了这里,还觉得她是"不可一世"的吗?其实她只是从小就有一个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地众志成城地走到了今天。
从本质上说,王珮瑜和郭德纲的这次"交锋"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让京剧这门艺术能更好地活下去,传下去。
你可能不知道,郭德纲虽然在相声界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但他曾经说过,相比于说相声,他其实更喜欢唱京剧。这种说法让人有点心痛,但却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不顾亏损,为了这份喜爱,始终坚持经营麒麟剧社,时不时地还会邀请一些名家来同台献艺。
一位网友的留言十分有趣:"本来是把相声当作催眠曲听,可每当听到郭德纲唱'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得本宫喜心间'这句歌词时,便会在梦中突然惊醒。
这不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吗?借助相声这么一种形式,让更多人对京剧产生兴趣,进一步去了解京剧。
王珮瑜说得没错:"德云社确实出现了很多现象级的流量艺人,他们用相声艺术带领京剧走得更远,这是值得尊敬的事情。但相声并不能真正拯救京剧,只有京剧自身的自我修复和发展才能使其复苏。
她的观点很明确:无论是以什么方式传播京剧,最终能够让浏览者为之驻足、并引导人们去深入学习和热爱的,都仅仅是京剧本身所具备的魅力。
如今,剧场里年轻观众越来越多了。郭德纲和王珮瑜的影响力固然不可忽视,但这更是所有热爱京剧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实际上,这样的现象并未独独出现于京剧领域,其它传统艺术也面临类似的困境。
他们的方式不同,但似乎是两个相对立的方向,但其实两者又相互补充。其中一位以"草根"的视角,让京剧更接近普通人,而另一位则是专业的守卫者,坚守京剧的本质。
因此,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相声救了京剧"并不是真的,而是每一个人在用心传承这门艺术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
正如王珮瑜所说:"我期待京剧艺术有更多的人才出现,并希望这个行业能够长久延续!"
可能就郭粉觉得别人活得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