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琅琊榜第11集中
太子的母妃越贵妃为了帮助太子得到霓凰郡主的势力,犯下了错误,被梁帝贬为了嫔妃。
太子党为了帮助越贵妃复位,便令礼部尚书陈元植上书说,年终祭礼的议丞越嫔娘娘的位置不好安排,只有将岳氏复位,才能全太子殿下之祭礼一程。
越贵妃复位,誉王自然不干,便找梅长苏出谋划策。
梅长苏以年终祭礼的正常规程,应该是太子祭酒之后,辅皇上和皇后的一角,可越贵妃不是皇后而是妾实,违背了当时的礼数为由,
说服誉王去奏请梁帝举办朝堂论礼。
这天,誉王让自己队伍中的御史田得知弹劾礼部尚书陈元植。
梁烈问田德之,田清要弹劾陈元直什么罪名?
田德之说,陈元直身为礼部尚书,多年来,明知朝廷继礼归程有误,却不加以纠正,是为失职。
之后又说道
宫中贵妃以侧妃之身僭越中宫,东宫太子不敬皇后,孝道有失,礼部尚书不曾见祖,其心更是可诛。
田得知说完后,成功引起了太子与梁帝的不满。
太子震怒啊。
说朝廷祭礼一向有礼部安排,你一个御史凭什么说归城有误呢?
之后又说自己和越贵妃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最后又把锅甩到了良娣头上,说道,更何况陛下圣言在上,你竟敢通篇诬告朝廷大臣,
谁给你的这么大的胆子?
这个意思就是说,梁帝圣明,怎么会上你的当呢?
换句话就是,梁帝要是信了,就不是圣君了。
这时,裕王看火候差不多了,便不紧不慢地站了出来,说朝中是没有比陈尚书更懂得礼字的。
但是我大梁以礼治国,岂能有一不究?
然后引出了朝堂论礼。
誉王的这句话同太子差不多,也是给梁帝戴高帽子,先声明大梁国以礼治国。
也就是说,父皇啊,你若是不同意论理,那么大梁国就不是以礼治国了。
除此外,誉王的这一席话也反映了当时的朝廷风气和朝堂论理的作用。
首先,祭礼的宜城存在疏失,这是越氏复位的直接原因,也是本案最大的争议点。
明确了这一系列礼节,就如同完善了法度,避免了一小撮人为了个人的得失而钻法律空子。
第二点便是后宫的尊卑上下逐渐废弛,以至于朝中大部分人都戴起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一直得意的人被众星捧月,而同样出身却暂时不得志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同样是庶出,没有人生下来就有资格当太子,更没有人生下来就应该被打压。
这当然指的是越贵妃母子。
而如今的朝廷风气都源于梁帝不尊重皇后偏宠于越贵妃母子所以说朝堂论理与其说是党争的产物不如说是正朝廷风气的过程而这一点也正是梅长苏为誉王谋划这一事情的原因之一。
因为梅长苏的理想便是扶持明君振兴山河通过朝堂论理一方面借助誉王打压了太子势力一方面匡正了朝廷风气。
然后正如誉王对言皇后所说的那样要用论理向朝臣们强调一件事
一件大家已经渐渐忽略的事儿那便是越贵妃是侧妃,太子即便是他的嫡子也只不过是庶出,如果陛下日后要废了太子改立他人大家也不用觉得大惊小怪的。
他非嫡非涨有什么动不得,惹不得的。
这样便拉平了皇子们的地位,誉王可以借此排除异己,而梅长苏真实辅助的靖王也同样受益。
最后梅长苏请来了当世大儒周玄清周老先生帮誉王在这次论理中取得了胜利。
这次朝堂论理的根源便是因为梁帝因自身的喜好破坏了朝廷礼制和风气。
这也告诫了现代人领导者身居高位负众生之责,必须谨言慎行严于律己!
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应该不忘以礼修身,尊重礼仪,遵守礼仪!
真正的聪明人永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永远不高估自己
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离成功也越来越近。
写文不易,点个“赞”和“关注”呗,感谢大家,感谢平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