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期,刘文辉为何不炸毁泸定桥?真相其实很合理!

小松历史菌 2024-11-24 16:32:00

1935年5月29日,红一军团在强渡大渡河成功后,为击溃前来合围的国民党军,红一军团分两路沿河行军,准备火速抢占泸定桥。

当时,刘文辉为了阻止红军过境,便命令士兵提前将泸定桥上的桥板撤走,只留下数道铁索,并在泸定桥一侧布置了明暗重火力点,本以为会阻止红军进攻锋芒。

但是,红4团所部22名战士,抱着不怕牺牲的决心,沿着铁索攀爬,一路前进一路射击,最终歼灭了泸定桥守敌,成功抢占泸定桥,使得后续部队顺利夺取泸定城。

那么,有人又有这样的疑问。为何当时刘文辉只撤走了泸定桥的桥板,却没有直接毁掉泸定桥呢?

后来,很多人说是刘文辉故意放水,直接放走了中央红军。但是,对于刘文辉来说,泸定桥是舍不得炸,也不敢炸,更不能炸。

说舍不得,就是刘文辉想着,万一红军没有经过此地,烧毁了房屋,炸了桥,这不白忙活一场,直接当了一次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嘛!

在泸定桥战事前,南京国府那边给刘文辉发来几次电报,意思就是让刘文辉顾全大局,炸掉泸定桥,让中央红军被彻底困在大渡河一线,国民党军在大举进兵,就可以消灭中央红军。

但是,刘文辉深刻知道,这桥要是炸了,凭当时自己的能力,根本就修不好这座桥,这座大桥可是承载着当时四川军事行动和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

泸定桥,修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05年,并于次年投入军民两用,是自清朝康熙年间到民国时期,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唯一连接的河上通道。

当时,康熙皇帝考虑到西南地区的物资交流,只能靠溜索和渡船,运力有限,很容易出现货物堆积如山的现象,而且军队调动也很受影响。

所以说,清朝廷便下令,在大渡河修建泸定桥。泸定桥全长上百米,由一万多个铁环相扣而成,铁索还是从荥经县生产转运到泸定,整重达40吨。

如此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工程,对于当时的四川军阀刘文辉而言,绝对是一个大难题。

再说了,一旦桥炸了,红军自然会在四川地区开辟根据地,并和四川军阀长期打游击战争,而蒋氏的中央军,刚好就有理由兵进四川。

要知道,蒋氏所率领的蒋军,在追击红军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为了剿灭红军,而是借机去吞并和削弱西南地区的其他军阀力量,扩大南京国府的集权统治区域。

在红军进入贵州后不久,蒋氏表面上号召各军阀全力围剿红军,但是背地里却行“驱虎吞狼”之计,吞并其他军阀力量,而王家烈所代表的黔系军阀,便成为其控制西南地区的牺牲品。

1935年5月3日,王家烈飞往汉口,所部军队全被蒋氏改编为中央军序列,黔系军阀自此消亡。

所以,这桥不能炸。要不然到那时候,西康可不是刘文辉说了算,而是蒋氏说了算,刘文辉可不想再当一次王家烈。

对于刘文辉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折中,一方面撤掉桥板,并在桥头架设火力点,就是给南京国府一个交待;另一方面,给红军横渡泸定桥的机会,希望红军尽快离开自己的防区,象征地打两枪就行。

还有一点,就是刘文辉和蒋氏的关系。在先前的四川军阀内战中,蒋氏所代表的南京国府,直接支持刘湘,使得刘文辉失去了“四川王”的宝座。

所以,刘文辉打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愿意真心诚意地拦截中央红军。可能就算是刘文辉知道红军走小路,他也会假装不知道。

刘文辉,这一点还算是和桂系白崇禧学习的。白崇禧最初就知道自己和红军正面消耗,实力会大为受损,蒋军就能趁虚而入广西。

所以,白崇禧当时就是留出缺口,“护送”红军离开广西境内,而白崇禧留的缺口,在刘文辉这里就是泸定铁索桥。

这些军阀,相互猜忌,各个心怀鬼胎,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数万人的红军,而是靠着江浙财团、四大家族起家的蒋系军队,为首的当然就是“蒋氏”!

狡兔死,走狗烹,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说一句,倘若炸毁泸定桥,损失的就是四川军阀的财富,白白便宜了南京国府,那年头修桥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属于超级大工程!

总结就是,我把吃饭的碗给砸了,拿什么吃饭!

2 阅读:163